一種食品加工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品加工機,尤其是指一種使用了新型插頭插座的食品加工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食品加工機為了方便移動和收納,食品加工機本體和電源線一般是分開的,兩者間通過插頭插座進行電連接。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插座與插頭之間沒插到位或者沒插到底,使得其內的插針與插簧耦合距離短,會有打火和自動斷電等隱患,另一方面,現有結構的插座與插頭連接結構為插針插簧連接,兩者既是定位機構,又是電連接機構,插拔力完全由兩者間的過盈量決定,過盈量大則使得連接可靠,而用戶插拔過程則較費力;過盈量小則用戶插拔方便,而連接則變得不可靠,研發人員無法很好的兼顧操作的便利性和連接的可靠性。尤其是豆漿機、料理機等帶有電機的食品加工機,在工作過程中,電機的運作往往帶來較大的震動,提高了插針插簧松脫的概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插頭插座間電連接不可靠,以及用戶插拔不便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使用了新型插頭插座的食品加工機,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4]一種食品加工機,包括食品加工機本體和電源線,所述食品加工機本體上設有插座,所述電源線一端設有與所述插座耦合的插頭,另一端與外接電源連接,所述插座內設有插針,所述插頭內設有與所述插針電連接配合的插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和所述插頭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結構,在插頭插入插座的過程中,插頭插座處于卡接初始位時,插簧和插針不接觸;插頭插座卡接到位之前,插簧和插針接觸導通。
[0005]進一步的,卡接初始位至卡接到位之間插頭相對插座運動的距離為卡接行程,所述卡接行程包括第一卡接行程和第二卡接行程,插頭插座處于第一卡接行程時,插簧和插針不接觸,插頭插座處于第二卡接行程時,插簧和插針接觸導通,所述第一卡接行程的長度為 LI,其中,Imm LI 15mm。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接行程的長度為L2,其中,Imm ^ L2 ^ 15mm。
[0007]進一步的,所述卡接結構包括位于所述插座上的第一卡接部和位于所述插頭上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懸臂式彈片,所述懸臂式彈片固定在所述插座的前端并向所述插座的后端延伸,所述懸臂式彈片的自由端設有向所述插座的內側凸起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為位于所述插頭的側壁上并與所述凸起部卡接配合的凹槽。
[0008]進一步的,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插座的后端面的距離大于所述凸起部至所述插座的后端面的距離,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插座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l,所述插頭的前端面至所述第二卡接部的距離為d2,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為d3,其中,dl <d3< dl+d2 ;或者,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插座的后端面的距離小于所述凸起部至所述插座的后端面的距離,且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插座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4,所述插頭的前端面至所述第二卡接部的距離為d5,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為d6,其中,d4 < d5-d6o
[0009]進一步的,所述插頭的側壁與所述插座的內側壁間隙配合,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部后,相對所述插頭的側壁的過盈量為S,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插座前端的一側圓角半徑為R1,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插座后端的一側圓角半徑為R2,其中,0.4mm δ ^ 0.6mm,Rl=lmm,R2=0.3mm。
[0010]進一步的,所述卡接結構包括位于所述插座上的第一卡接部和位于所述插頭上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為位于所述插座上的懸臂式彈片結構,所述第二卡接部為位于所述插頭側壁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固定在所述插座的前端并向所述插座的后端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的自由端與所述插座的側壁間形成可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間隙。
[0011]進一步的,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第二卡接部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插座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7,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插座前端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為d8,所述第一卡接部的自由端至所述插座前端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為d9,其中,d8-d9 < d7 < d8 ;或者,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卡接部至所述插頭的前端面的距離,且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插座的前端所在的平面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自由端至所述插座的前端面的距離,所述插簧的前端至所述第二卡接部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插座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lO,所述插針的前端至所述插座前端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為dll,所述第一卡接部的自由端至所述插座前端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為dl2,其中,dl2-dll < dlOo
[0012]進一步的,所述卡接結構設置于所述插頭和插座的左右兩側。
[0013]進一步的,所述插針的前端設有倒角,所述插簧包括兩片金屬片和連接所述金屬片的連接部,所述金屬片的前端向外擴,所述金屬片與所述插針的側壁緊貼。
[0014]本實用新型中,“插座的前端”是指插座朝向插頭一端;“插頭的前端”是指插頭朝向插座一端;“插座的后端”和“插頭的后端”分別是指與上述相反方向的一端。
[0015]本實用新型中的插頭插座設定了防呆結構,杜絕用戶使用過程中插頭和插座未連接到位導致的打火和自動斷電的現象,同時,簡單易實現,制造成本低。另一方面,通過設定卡接結構的過盈量來調節插頭插座間的插拔力的大小,使用戶操作便捷。卡接結構的懸臂設計及其造型尺寸設計,減少每次插拔卡接結構的磨損,大大延長卡接結構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處于卡接初始位時的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接到位時的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處于卡接行程中時的示意圖;
[0021]圖5是圖4中A區域的放大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1 ;
[0023]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2 ;
[0024]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尺寸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25]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0026]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尺寸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實施例一:
[0028]一種食品加工機,包括食品加工機本體和電源線,食品加工機本體上設有插座,電源線一端設有與插座耦合的插頭,另一端與外接電源連接。如圖1所示,插座Ia內設有插針11a,插頭2a內設有插簧21a,其中,插針Ila和插簧21a —般為兩對或者三對,分別對應連接零線火線或者零線火線地線,其中,為了保證安全性,一般連接地線的插針插簧長于其它兩個插針插簧,本實用新型提到的插針插簧如無特殊說明,即指連接零線火線的插針插簧。插頭2a后端與電源線連接,相應的,插簧21a與電源線內部的導線電連接。插針Ila與食品加工機本體內的加熱裝置和/或控制電路板和/或粉碎裝置電連接。
[0029]插座和插頭間設有卡接結構,卡接結構包括第一卡接部12a和第二卡接部22a。第
--^接部12a設置在插座Ia兩側,包括固定在插座的前端并向插座的后端延伸的懸臂式彈片121a,懸臂式彈片121a的自由端設有向插座的內側凸起的凸起部122a。第二卡接部22a為位于插頭的側壁上并與凸起部122a卡接配合的凹槽。另外,插頭2a的前端設置倒角,插頭插入插座過程中對第一卡接部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有利于第一卡接部順暢張開。
[0030]本實施例一中,插針Ila的前端至插座Ia的后端面的距離大于凸起部122a至插座Ia的后端面的距離,即插針Ila相對凸起部122a更加靠近插座Ia前端。插針Ila的前端至凸起部122a在插頭插入插座的方向上的距離為dl,插頭2a的前端面至第二卡接部22a的距離為d2,插簧21a的前端至插頭2a的前端面的距離為d3,其中,dl < d3 < dl+d2。
[0031]如圖2所示,插頭2a的前端面剛觸碰凸起部122a的位置為卡接初始位,此時,由于結構上dl < d3,使得插針Ila與插簧21a不接觸。如圖3所示,d3 < dl+d2,使得第一卡接部12a與第二卡接部22a卡接到位前,插針Ila與插簧21a接觸導通。
[0032]如圖4所示,卡接初始位至卡接到位之間為卡接行程,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一的結構中,d2的尺寸即為卡接行程。卡接行程包括第一卡接行程和第二卡接行程,插頭插座處于第一卡接行程時,插簧和插針不接觸;插頭插座處于第二卡接行程時,插簧和插針接觸導通。第--^接行程的長度為LI,其中,Imm < LI < 15mm。如果LI < 1mm,由于加工裝配誤差,未進入卡接行程即可能導通,此時,用戶發現食品加工機已通電(比如電源燈亮起),則停止向內推插頭,使得插頭插座之間的電連接不可靠,極有可能在后續的工作過程中發生打火或者斷電現象;如果LI > 15mm,食品加工機插座安裝處的深度較大,可能影響造型和其它零部件的安裝,同時,過長的行程造成用戶體驗較差。第二卡接行程的長度為L2,其中,15mm。如果L2 < 1mm,插頭插座卡合到位后,插針和插座有效接觸面積較小,再考慮到加工裝配的誤差,可能造成兩者間的接觸不可靠;如果L2 > 15_,一方面,食品加工機插座安裝處的深度較大,可能影響造型和其它零部件的安裝,另一方面,在該段行程中,卡接部動作后與插頭側壁間形成的摩擦力與插針插簧件間的摩擦力同時作用,會使用戶感覺往里推的力明顯加大,若該段行程設置過大,則會影響用戶體驗。
[0033]如圖5所示,插頭2a的側壁與插座Ia的內側壁之間為間隙配合,現有設計中兩者間的間隙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