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兒童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床。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兒童床(如公告號為CN201948508U,公開日為2011-8-31),包括側圍、床板,側圍包括側圍架,側圍架與床板之間設置有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包括床板撐架、下端部與側圍架的一側部相樞軸連接的第一撐桿、下端部與側圍架的另一側部相樞軸連接的第二撐桿、上端部與床板的一側部相樞軸連接的第一連桿、上端部與床板的另一側部相樞軸連接的第二連桿,第一連桿的下端部與第一撐桿相樞軸連接,第二連桿的下端部與第二撐桿相滑動并轉動地設置,第二撐桿的上端部相對床板撐架相滑動并轉動地設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升降機構的結構不同的兒童床。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兒童床,具有至少兩個工作位置,所述的兒童床包括具有容置空間的床架、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容置空間內的床板,所述的兒童床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的床架和所述的床板之間且能夠帶動所述的床板沿上下方向移動的升降機構,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下端部與所述的床架相轉動連接的第一連桿、上端部與所述的床板相轉動連接的第二連桿,所述的第一連桿的上端部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
[0006]具體地,當所述的兒童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所述的第一連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轉動連接處抵設在所述的床架上從而阻止所述的第一連桿的下端部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上端部相靠攏。
[0007]具體地,當所述的兒童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時,所述的第一連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轉動連接處分別位于所述的第一連桿的下端部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上端部的連線的相對兩側。
[0008]更具體地,所述的升降機構還包括兩個支腳分別連接在所述的床板和所述的第二連桿的上端部上且使得所述的兒童床具有向著第一工作位置轉換的趨勢的扭簧。
[0009]更具體地,所述的第一連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桿通過轉動關節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桿與所述的床架通過第一轉軸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桿與所述的床板通過第二轉軸相轉動連接。
[0010]更具體地,所述的轉動關節的在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靠近所述的第一連桿的下端部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上端部的連線的一側上形成有用于阻止所述的第二連桿向下轉動的阻擋部。
[0011]更具體地,所述的第一轉軸的軸心線、所述的第二轉軸的軸心線、所述的轉動關節的轉動軸心線均相互平行。
[0012]具體地,所述的升降機構有多組,所述的多組升降機構中的兩組對稱設置在所述兒童床的床頭的左右兩側,另外兩組所述的升降機構對稱設置在所述兒童床的床尾的左右兩側。
[0013]更具體地,所述的床架包括位于所述兒童床的上方的上圍框、位于所述兒童床的下方的下圍框、兩端部分別與所述的上圍框和所述的下圍框相連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柱,當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所述的第一連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桿的轉動連接處抵設在所述的立柱上。
[0014]更具體地,所述的下圍框和所述的床板的底部分別形成有多個第一連接件和多個第二連接件,所述的第一連桿與所述的第一連接件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件相轉動連接。
[0015]以上所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詞,是以兒童床正常使用時的方位作定義的。
[0016]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等。
[0017]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相轉動連接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實現床板的上下移動,使得兒童床具有至少兩個工作位置,并且,該兒童床可以不設置將兒童床鎖定于不同工作位置的鎖定機構,使得兒童床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0018]附圖1為第一使用狀態時的側視圖;
[0019]附圖2為第二使用狀態時的側視圖;
[0020]附圖3為第一使用狀態時的立體圖;
[0021]附圖4為第二使用狀態時的立體圖;
[0022]附圖5為轉動關節的放大圖;
[0023]其中:1、床板;2、上圍框;3、下圍框;4、立柱;5、第一連桿;6、第二連桿;7、支腳;8、扭簧;9、轉動關節;10、阻擋部;11、第一轉軸;12、第二轉軸;13、第一連接件;14、第二連接件;15、連線;91、關節罩。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各附圖所示,一種兒童床,包括具有容置空間的床架、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在容置空間內的床板1,床架包括位于兒童床的上方且呈長方形的上圍框2、位于兒童床的下方且呈長方形的下圍框3、兩端部分別與上圍框2和下圍框3相連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立柱4,本實施例中,立柱4有四根且位于兒童床的四角,四根立柱4、上圍框2、下圍框3共同形成一個長方體,床板I設置在長方體的內部。
[0025]兒童床還包括設置于下圍框3和床板I之間且能夠帶動床板I沿上下方向移動的升降機構,本實施例中,升降機構有多組,具體為四組,一根立柱4旁對應設置有一組升降機構。四組升降機構中的兩組對稱設置在兒童床的床頭的左右兩側,另外兩組升降機構對稱設置在兒童床的床尾的左右兩側。
[0026]具體地,下圍框3和床板I的底部分別形成有多個第一連接件13和多個第二連接件14,本實施例中,下圍框3的床頭和床尾兩側上分別形成兩個第一連接件13,床板I的床頭和床尾的底部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兩個第二連接件14。每組升降機構包括下端部與下圍框3 (具體為,下圍框3的第一連接件13)通過第一轉軸11相轉動連接的第一連桿5、上端部與床板I (具體為,床板I的第二連接件14)通過第二轉軸12相轉動連接的第二連桿6,第一連桿5的上端部與第二連桿6的下端部通過轉動關節9相轉動連接。
[0027]第一轉軸11的軸心線、第二轉軸12的軸心線、轉動關節9的轉動軸心線均相互平行。
[0028]兒童床具有至少兩個工作位置,當處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時,第一連桿5與第二連桿6的轉動連接處分別位于第一連桿5的下端部與第二連桿6的上端部的連線15的相對兩側。床板I在第一工作位置時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