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內鍋和電飯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陶瓷內鍋和一種電飯煲。
【背景技術】
[0002]陶瓷鍋是中國的傳統坎具之一,因其保溫性能良好深受大眾喜愛。但是陶瓷比較脆,容易破裂,所以陶瓷鍋的厚度一般都在6mm以上,以保證陶瓷鍋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因為磕磕碰碰而破碎,又由于陶瓷材料導熱系數較低,傳熱較慢,所以,大多數陶瓷內鍋都由于內鍋較厚的原因,而使得陶瓷內鍋存在加熱慢的問題,又因陶瓷內鍋底部測溫誤差較大而常常使得米飯出現焦黃的問題。
[0003]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不易破裂,加熱塊,底部測溫準確的陶瓷內鍋,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不易破裂,加熱塊,底部測溫準確的陶瓷內鍋。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陶瓷內鍋。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飯煲。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陶瓷內鍋,包括:鍋壁及鍋底,所述鍋底的厚度小于所述鍋壁的厚度。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其結構包括鍋壁和鍋底,其中,鍋壁的厚度較厚,能夠保證陶瓷內鍋的強度,不易破裂,鍋底的厚度相對鍋壁較薄,即能夠保證陶瓷內鍋的傳熱效率,又能正確的測得陶瓷內鍋的實際溫度,提高陶瓷內鍋的測溫準確性。該技術方案,通過增加鍋壁的厚度,減小鍋底的厚度,從而使得陶瓷內鍋有較好的強度,不易破裂,又使得陶瓷內鍋不僅具有較高的傳熱效率,還使得陶瓷內鍋具有較高測溫準確性。
[0009]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陶瓷內鍋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鍋壁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漸減小。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陶瓷內鍋的厚度由鍋壁較厚的厚度逐漸遞減到鍋底較薄的厚度,使得鍋壁到鍋底之間的厚度平滑過渡,陶瓷內鍋的厚度平滑過渡加強了陶瓷內鍋的強度,使得陶瓷內鍋更不易破碎。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鍋壁的外側面設有條紋結構。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條紋結構包括橫向條紋結構或/和豎向條紋結構。
[0014]在陶瓷內鍋的鍋壁上設有條紋結構,該條紋結構可以是豎向的或者橫向的,該豎向或橫向的條紋結構增加了陶瓷內鍋和熱蒸汽的接觸面積,提高了陶瓷內鍋的傳熱效率,同時,在鍋壁上設置縱向或豎向的條紋結構,還可以減少整個陶瓷內鍋的重量也使得陶瓷內鍋更美觀。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鍋底的外壁的中心處設置向所述鍋底的內壁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徑為10毫米至50毫米,所述凹槽用于裝載所述電飯煲的溫控器。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陶瓷內鍋,在鍋底的中心部位設置有向內凹的凹槽,該凹槽內放置有用于感測陶瓷內鍋鍋底溫度的溫控器。通過把溫控器設置在鍋底凹槽內,使得溫控器更能準確的感測出陶瓷內鍋的實際溫度,提高了用戶體驗。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鍋底的外壁的邊沿處設置有環形凸筋,所述環形凸筋與所述鍋底的外壁形成凹坑,所述凹坑用于裝載所述電飯煲的溫控器。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整個鍋底的邊沿上設有環形凸筋,該環形凸筋使得整個陶瓷內鍋形成凹坑,在使用過程,該環形凸筋和其它硬物直接接觸,避免了較薄的鍋底直接和其它硬物接觸,從而保護了較薄的鍋底,提高了陶瓷內鍋的耐用性和使用壽命O
[001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凹槽或所述凹坑的深度為I毫米至3毫米。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陶瓷內鍋,凹槽和凹坑的深度優選在I毫米至3毫米之間,凹槽太深,溫控器不能和鍋底表面接觸,使得溫控器不能正確感測陶瓷內鍋的溫度,凹坑太深,環形凸筋容易破裂;凹槽太淺,不能放置所述溫控器,使得溫控器不能直接和鍋底接觸,凹坑太淺,鍋底會和其它硬物直接接觸,使得環形凸筋失去了意義。所以,凹槽和凹坑的深度優選在I毫米至3毫米之間,使得溫控器即能正確感測鍋底的溫度,也避免了鍋底直接和硬物接觸,從而提高了陶瓷內鍋的使用性能,提高了用戶體驗。
[002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環形凸筋和鍋底為一體式結構。
[002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環形凸筋和鍋底為一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的力學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證凸筋與鍋底的連接強度,從而保證了陶瓷內鍋的承壓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陶瓷內鍋的加工難度,可將環形凸筋和鍋底一體制成,批量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藝材料成本。
[002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所述鍋壁的厚度為4毫米至10毫米,所述鍋底的厚度為2毫米至5毫米。
[002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陶瓷內鍋,鍋壁的厚度優選在4毫米至10毫米之間,鍋底的厚度優選在2毫米至5毫米之間,當鍋壁的厚度較厚時,鍋底的厚度也相對較厚一點,但都保證鍋壁的厚度大于鍋底的厚度。此外,鍋壁的厚度在4毫米至10毫米之間,使得陶瓷內鍋的強度較高,不易破裂,鍋底的厚度在2毫米至5毫米之間,使得鍋底既有較好的傳熱性又具有一定的強度。
[0025]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飯煲,所述電飯煲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陶瓷內鍋。
[002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飯煲,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陶瓷內鍋,因此該電飯煲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陶瓷內鍋的全部有益效果。
[0027]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28]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2]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3]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4]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實施例的陶瓷內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5]其中,圖1至圖6中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0036]I鍋壁,2鍋底,3橫向條紋結構,4豎向條紋結構,5環形凸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37]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8]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39]下面參照圖1至圖6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陶瓷內鍋。
[004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陶瓷內鍋,包括:鍋壁I及鍋底2,其特征在于,鍋底2的厚度小于鍋壁I的厚度。
[004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陶瓷內鍋,其結構包括鍋壁I和鍋底2,其中,鍋壁I的厚度較厚,能夠保證陶瓷內鍋的強度,不易破裂,鍋底2的厚度相對鍋壁I較薄,即能夠保證陶瓷內鍋的傳熱效率,又能正確的測得陶瓷內鍋的實際溫度,提高陶瓷內鍋的測溫準確性。該技術方案,通過增加鍋壁I的厚度,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