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用炒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活電器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用于電磁加熱的多用炒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市場上的可明火和電磁加熱兼用的炒鍋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平底炒鍋,另一種是弧形底的炒鍋,但是,在實際實用中,這兩種炒鍋都不能夠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首先,由于平底炒鍋的內底面也是平的,在翻炒過程中使用不方便,無法滿足我國傳統翻炒習慣的需要;其次,弧形底炒鍋在電磁爐上使用時,只有中心的較小區域與線盤距離較近形成電磁渦流,導致加熱面積小、受熱不均勻,且加熱的功率無法提升進而影響烹飪的效果。基于前述兩個問題,有專利文件指出采用內凹外平的炒鍋技術方案,但是該炒鍋鍋身與復底均采用不銹鋼材料,還在鍋身與鍋底之間設有導熱鋁層,如此結構,仍舊無法實現將鍋底的熱量快速的傳遞到鍋身進行均勻加熱,而且加工制作復雜、成本高,綜合目前的技術來看該技術方案只停留于“概念”階段,幾乎無實現產品化的可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現有的電磁爐用炒鍋無法同時滿足我國傳統翻炒習慣又能保證加熱均勻的問題。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現有電磁爐用炒鍋功率較低的問題。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至少部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多用炒鍋。具體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夠滿足我國傳統的翻炒習慣,又能夠提升在電磁爐上使用時的加熱功率,實現均勻加熱,而且加工、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的多用炒鍋。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用炒鍋,包括鍋體與把手,所述鍋體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和鍋身,所述鍋底和鍋身一體成型,所述鍋底外表面為平面,所述鍋身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所述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所述鍋身的直徑D1與鍋底平面部分的直徑D2比值范圍為1.6?2.3。首先,整個鍋體由鋁材料一體制成,實現該鍋體的工藝成熟、簡單;其次,采用平面鍋底和內弧形的外形結構,且在鍋底采用不等厚度設置,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從而在該邊緣處形成儲能部,利用該儲能部進行儲熱,然后再將熱量傳遞給鍋身,保證烹飪過程中整個鍋體的熱量比較均勻,提升烹飪的整體效果;再次,將鍋身的直徑D1與鍋底平面部分的直徑D2比值范圍設為為1.6?
2.3,使得在滿足容量的同時,鍋底受熱后能夠迅速的將熱量向鍋身傳遞,實現更好的烹飪效果。
[0007]進一步的,所述鍋底平面部分的直徑D2范圍為155?180mm。將鍋底直徑設置在該范圍內,結合了鍋身直徑與鍋底平面部分直徑之間的合理比值,顯著增加了受熱面,能夠實現加熱功率的進一步提升。
[0008]進一步的,所述鍋底中心部厚度δ?范圍為2mm?6mm。在此范圍內既能夠防止在復底過程中損壞鍋體,又能夠在滿足傳熱效率的前提下減少材料,降低成本。
[0009]進一步的,所述鍋底邊緣的厚度δ2范圍為10mm?20mm。在此范圍內,能夠使該部的熱容量恰當,在保證傳熱效率的前提下減少材料,降低成本。
[0010]進一步的,所述復底片的厚度范圍0.5mm?1mm。如此,使復底片的加熱效率提高,保證熱量能夠快速的傳遞給鍋體,還能提升復底片與鍋體之間的可靠性。
[0011]進一步的,所述復底片為圓環狀,所述鍋底上設有凹槽,凹槽位于復底片的內環范圍內。設置凹槽是為了修正鍋體中心位置的溫度,減少由于電磁爐加熱線圈中心處集中加熱而帶來的測溫不準確問題。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凹槽深度范圍0.5mm-1.5mm。將凹槽深度設置在該范圍內,保證鍋體中心位置與其他鍋體上其他位置的溫度一致性,進一步提高修正的效果。
[0013]進一步的,所述鍋體內的弧形面上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設有至少三個曲率,且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依次遞增。如此,使得鍋體的內弧銜接流暢,使用者在翻炒時動作順暢、便捷。
[0014]進一步的,所述弧形面上最底部的曲率K1范圍為0.001?0.05。在此范圍內,不僅滿足了鍋底的厚度需求,還提升了鍋體底部的整體受熱面,進一步的提升翻炒時的便捷性。
[0015]進一步的,所述鍋底邊緣與鍋身的相接處設有臺階。如此,減輕了鍋體的整體重量,降低成本,提升鍋體放置的穩定性,還能提升鍋體的外觀美感。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A部剖面放大圖;
圖4為圖1中的B部剖面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解釋與說明。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18]如圖1、2所示,一種多用炒鍋,包括鍋體1與把手(圖中未顯示),所述鍋體1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1.1和鍋身1.2,所述鍋底1.1和鍋身1.2—體成型,所述鍋底外表面為平面,鍋身1.2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1.1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2。所述鍋底1.1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首先,所述鍋體1通過鋁材一體成型加工而成,利用了鋁的傳熱塊以及易加工性,具體的,鍋體1可以通過鋁壓鑄直接一體成型,該制作工藝成熟、簡單可靠。其次,在所述平面鍋底上復底,可滿足電磁灶、燃氣灶、電陶爐等加熱平臺,且采用了適合我國穿的翻炒烹飪習慣的內部弧形鍋身結構。再次,鍋底1.1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從而在該邊緣處形成儲能部,利用該儲能部進行儲熱,使復底片2上產生的熱量積蓄起來后再迅速向鍋身1.2側壁傳導,提升加熱的均勻性,改善烹飪的效果Ο
[0019]可以理解的,所述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2可以是不銹鋼、鑄鐵或者其他導磁材質制成的。此外,至少所述鍋體1的內表面設有不粘涂層,避免鋁與食物表面直接接觸帶來的衛生安全問題,且便于清洗。
[0020]進一步的,所述鍋體內的弧形面上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設有至少三個曲率。優選的,鍋體內的弧形面上的曲率個數為三個,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分別為K1,K2,K3,且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依次遞增,即Κ1〈Κ2〈Κ3。如此,使得鍋體1的內弧銜接流暢,使用者在翻炒時動作順暢、便捷。
[0021 ]更加具體的,所述該曲率Κ1范圍為0.001?0.05。優選的,曲率為Κ1的弧面正對鍋底,即曲率為Κ1的弧形面在鍋底的直徑范圍內。所述曲率Κ1若太大,則會導致鍋底邊緣太厚,增加鍋體重量以及傳熱效率;若太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