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窗臺加工領域,特指一種平開窗。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常用的鋁合金平開窗,由于采用了高端斷橋隔熱型材設計,讓平開窗的密封性能相比于推拉窗好,空氣內外對流少,有利于降低空調(制冷制熱)能耗,因而逐步普及到千家萬戶的生活環境中使用。
現有技術中的平開窗,其斷橋隔熱型材結構主要包括內外兩層,內外層之間通過“注膠”或“穿尼龍條”的方式連接,形成“斷橋”隔熱型材連接結構。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內外層顏色需要不同色彩的搭配,例如,窗外部分需要的顏色與建筑物外墻相配合,而窗內部分顏色需要與室內的設計風格相吻合,因此,對于平開窗內外層窗框的斷橋型材連接結構,需要與色彩加工作相應的結構選用連接方案。
對于穿尼龍條的方式而言,可以內外層窗框分別生產成形,上色后,再通過穿尼龍條,將內、外層窗框型材連接在一起,實現內外層型材不同顏色拼接方案。
對于注膠的方式而言,需要內外層窗框整體生產及上色后,再將注膠的連接部切開,形成斷橋連接結構,難以實現內外層型材不同顏色的拼接。
在實際應用中,注膠和穿尼龍條的兩種斷橋連接方式,其隔熱效果相同,而在加工操作的角度來說,注膠的連接方式生產效率高,操作方便。但是顏色配搭上,為配合用戶及建筑環境的需求,內、外層窗框顏色不同,注膠方式的斷橋平開窗難以配合用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平開窗,讓注膠加工的窗框連接結構也能實現內外顏色不同,加工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可根據用戶或建筑環境需求配搭內外層不同顏色的窗框型材,為加工方節省大量庫存空間,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給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平開窗,包括窗框的內層型材以及外層型材,所述內、外層型材之間設有隔熱斷橋;所述內層型材及外層型材的連接面上分別設置隔熱斷橋,還包括內外層型材之間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包括以隔熱斷橋作為基座向外延伸的夾持件,以及在所述內外層型材的相應位置上設置的鎖緊部,所述鎖緊部與夾持件相互鎖緊配合,實現內外層型材的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一種平開窗,與現有技術相比,針對注膠式的隔熱斷橋平開窗進行改進,傳統的隔熱斷橋一方面用于窗框的內、外層型材之間的隔熱作用;另一方面,用于窗框的內、外層型材之間的連接作用。但由于注膠式隔熱斷橋的加工工藝限制,不能滿足內外層型材不同顏色的問題,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技術問題作改進,將隔熱斷橋分別設置在內層型材及外層型材的連接面,隔熱斷橋僅作為隔熱作用的連接件,另外設置內、外層型材之間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包括以隔熱斷橋作為基座向外延伸的夾持件,以及在相對的內層型材或外層型材上設置的鎖緊部,通過鎖緊部與夾持件的相互鎖緊配合,實現內、外層型材之間的固定連接。讓內、外層型材可以分別進行顏色加工后,再將注膠的連接部切開,然后通過所述夾持件和鎖緊部的相互配合,將內、外層型材連接一起,有效地實現內外層型材不同顏色的組合,以便根據用戶或建筑環境的需求,搭配內外層不同顏色的窗框型材,加工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
具體地,本發明所述內外層型材之間連接結構的第一種方案:
所述夾持件為從隔熱斷橋端部向外延伸的l形型材,包括延伸部、扣接端以及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從隔熱斷橋的端部向一側延伸,并與所述扣接端平衡設置形成向延伸部內嵌的鎖緊部;所述內、外層型材形狀相同,且各隔熱斷橋上均設有所述l形型材,并通過所述l形型材的扣接端與鎖緊部相互扣合,使得內、外層型材相互拼接成一體。
一方面,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所述內外層型材的形狀相同,因此在內外層型材處理顏色加工后,可內外層型材相互使用,有效地降低型材的庫存量,為生產廠家節省大量的庫存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內外層型材是分別設置隔熱斷橋后,再通過l形型材的扣接端與鎖緊部相互扣合實現二者拼接成一體,讓內外層型材之間形成兩段隔熱斷橋。實際應用中,外層型材在戶外接收的熱量,經過外層型材的隔熱斷橋,再經過內外層型材之間連接的l形型材段,再經過內層型材的隔熱斷橋,最后才進入內層型材。在此過程中,熱量已經過二次隔熱斷橋的隔熱處理,讓內層型材與外層型材實現二重隔熱,進一步降低外部溫度對內部影響,有效地提高隔熱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扣接端外側設有與固定端形狀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呈一內嵌的缺角;所述固定端延伸的長度與扣接端相同,當扣接端與鎖緊部扣合時,所述固定端嵌接于相對的l形型材定位部上。在實際應用中,由于所述固定端延伸的長度與扣接端相同,當內外層型材通過l形型材相互扣接時,扣接端與鎖緊部相互嵌接,而固定端將嵌接于所述定位部上,形成平衡抵觸結構,有效地加強二者連接的支撐效果,避免型材長時間使用后受外力作用容易變形。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扣接端的端部還設有用于當扣接端扣入鎖緊部時避讓固定端的斜面,所述斜面從所述定位部起向扣接端的端部延伸。在兩l形型材相互扣接的過程中,所述扣接端的端部從相對一側扣接端與固定端之間插入鎖緊部,為了便于進入,所述扣接端的端部增設避讓斜面,讓扣接端進入鎖緊部時,可通過該斜面對固定端進行避讓,然后順著斜面伸入鎖緊部內,讓安裝操作更便捷,提高加工效率。
進一步對所述l形型材的結構作改進,所述扣接端的內側面為凸齒面,當內外型材通過各自的扣接端扣合時,各扣接端的凸齒面相互嚙合,以便增加兩l形型材二者連接后的摩擦力,加強固定效果。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扣接端上還設有固定螺釘的定位孔,以便增加螺釘固定連接時,對貫穿兩l形型材的螺釘進行定位,進一步加強連接結構的固定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另一種所述內外層型材之間的連接結構:
所述夾持件為向外延伸的扣鉤,該扣鉤設于隔熱斷橋端部的一側,并從該端部的一側起向外延伸,以便與連接的內層或外層型材的鎖緊部配合,實現內、外層型材的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部為設于內層或外層型材外壁上的扣接部;當所述扣鉤與扣接部扣合時,所述隔熱斷橋的端部與相應型材的連接面緊密拼接。一方面,讓扣鉤與扣接部配合,實現二者連接;另一方面,在二者連接的同時,所述隔熱斷橋與相對的內層或外層型材連接面緊密拼接,讓熱量保持傳遞,起到隔熱作用。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扣鉤與扣接部的扣合處還設有螺孔,用于通過螺釘貫穿螺孔將扣鉤和扣接部連接,以便在扣鉤與扣接部的連接基礎上,增加螺釘連接,加強固定效果。
再進一步的,所述鎖緊部為設于隔熱斷橋端部一側的凸塊,所述內層或外層型材的連接面還設有輔助扣鉤;當所述輔助扣鉤與凸塊相互扣合時,所述隔熱斷橋的端部與相應型材的連接面緊密拼接。讓內外層型材,一端通過上述扣鉤與扣接部連接,另一端通過在隔熱斷橋端部的凸塊,與相對的型材上輔助扣鉤進行扣接固定,從而實現兩端通過隔熱斷橋作為基座的固定連接結構,平衡支撐,有效地增強內、外層型材之間的連接穩定性,避免變形狀況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平開窗的整體結構視圖;
圖2為本發明平開窗的abc部分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平開窗的de部分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平開窗的fgh部分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平開窗的第一種連接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平開窗的第一種連接結構的連接狀態視圖;
圖7為本發明平開窗的第二種連接結構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一種平開窗。
如圖1至4所示,該平開窗包括abcdefgh部分,其中圖2為abc部分的橫截面視圖,圖3為de部分的橫截面視圖,圖4為fgh部分的橫截面視圖。所述平開窗的窗框型材包括內層型材1以及外層型材2,所述內層型材1及外層型材2的連接面上分別設置隔熱斷橋3。所述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之間還設置有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包括以隔熱斷橋3作為基座向外延伸的夾持件,以及在所述內層型材1以及外層型材2的相應位置上設置的鎖緊部,所述鎖緊部與夾持件相互鎖緊配合,實現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的固定連接。
具體地,如圖5所示,本發明的連接結構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夾持件為從隔熱斷橋3端部向外延伸的l形型材4,包括延伸部41、扣接端42以及固定端43,所述固定端43從隔熱斷橋3的端部向一側延伸,并與所述扣接端42平衡設置形成向延伸部41內嵌的鎖緊部。
如圖6所示,所述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的形狀相同,且各隔熱斷橋3上均設有所述l形型材4,并通過所述l形型材4的扣接端42與鎖緊部相互扣合,使得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相互拼接成一體。
由于所述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的形狀相同,因此在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處理顏色加工后,可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相互使用,有效地降低型材的庫存量,為生產廠家節省大量的庫存成本。
另外,由于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是分別設置隔熱斷橋3后,再通過l形型材4的扣接端42與鎖緊部相互扣合實現二者拼接成一體,讓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之間形成兩段隔熱斷橋3。在實際應用中,外層型材2在戶外接收的熱量,經過外層型材2的隔熱斷橋3,再經過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之間的l形型材4,再經過內層型材1的隔熱斷橋3,最后才進入內層型材1。在此過程中,熱量已經過二次隔熱斷橋3的隔熱處理,讓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實現二重隔熱,進一步降低外部溫度對內部影響,有效地加強隔熱效果。
優選地,如圖5所示,所述扣接端42外側設有與固定端43形狀相配合的定位部421,所述定位部421呈一內嵌的缺角;所述固定端43延伸的長度與扣接端42相同,當扣接端42與鎖緊部扣合時,所述固定端43嵌接于相對的l形型材4的定位部421上,形成平衡抵觸結構,有效地加強二者連接的支撐效果,避免型材長時間使用后受外力作用容易變形。
在加工過程中,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各端的l形型材4需要相互扣接,l形型材4的扣接端42端部需扣入相對一側的扣接端42與固定端43之間,插入鎖緊部實現固定連接,為了便于進入扣接端42與固定端43之間的區域,如圖5所示,所述扣接端42的端部還設有用于當扣接端42扣入鎖緊部時避讓固定端43的斜面422,所述斜面422從所述定位部421起向扣接端42的端部延伸。讓扣接端42進入鎖緊部時,可通過該斜面422對固定端43進行避讓,然后順著斜面422伸入鎖緊部內,讓安裝操作更便捷,提高加工效率。
對所述l形型材4的結構作改進,如圖5至6所示,所述扣接端42的內側面為凸齒面423,當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通過各自的扣接端42扣合時,各扣接端42的凸齒面423相互嚙合,以便增加兩l形型材4二者連接后的摩擦力,加強固定效果。
在上述基礎上,如圖5所示,所述扣接端42上還優選設有固定螺釘的定位孔424,以便增加螺釘固定連接時,對貫穿兩l形型材4的螺釘進行定位,進一步加強連接結構的固定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另一種所述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之間的連接結構,如圖7所示,所述夾持件為向外延伸的扣鉤51,該扣鉤51設于隔熱斷橋3端部的一側,并從該端部的一側起向外延伸,以便與連接的內層型材1或外層型材2的鎖緊部配合,實現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的連接。
其中,所述鎖緊部為設于內層型材1或外層型材2外壁上的扣接部61;當所述扣鉤51與扣接部61扣合時,所述隔熱斷橋3的端部與相應型材的連接面緊密拼接,讓熱量保持傳遞,起到隔熱作用。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扣鉤51與扣接部61的扣合處還設有螺孔,用于通過螺釘貫穿螺孔將扣鉤51和扣接部61連接,以便在扣鉤51與扣接部61的連接基礎上,增加螺釘連接,加強固定效果。
優選地,所述鎖緊部為設于隔熱斷橋3端部一側的凸塊62,所述內層型材1或外層型材2的連接面還設有輔助扣鉤52;當所述輔助扣鉤52與凸塊62相互扣合時,所述隔熱斷橋3的端部與相應型材的連接面緊密拼接。讓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一端通過上述扣鉤51與扣接部61連接,另一端通過在隔熱斷橋3端部的凸塊62,與相對的型材上輔助扣鉤52進行扣接固定,從而實現兩端通過隔熱斷橋3作為基座的固定連接結構,平衡支撐,有效地增強內層型材1與外層型材2之間的連接穩定性,避免變形狀況發生。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明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