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家用電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誤吸的智能電飯煲。
背景技術:
申請號為201520751309.4的專利提供一種具有自動進米加水功能之智能電飯煲的鍋蓋密封結構,其包括鍋體、鍋蓋和電控裝置,鍋蓋上均布有三個與鍋體貫通的通孔,各通孔內均設有活塞,活塞的下端穿出通孔且該下端的外周設有擋沿,驅動所述活塞上下運動的齒盤驅動機構包括:設置于鍋蓋上面的轉盤和沿徑向設置的馬達,所述馬達通過其轉軸上的齒輪與轉盤上表面上的盤齒嚙合以驅動該轉盤繞鍋蓋的圓心往復轉動;在轉盤上均布有數量與通孔數量相等的導槽,導槽上下傾斜設置,鍋蓋上方設有一連接架,各活塞的上端均與連接架上相應的活塞座連接,各所述活塞座的外端均設有導柱,各所述導柱滑動插設于相應的導槽內。鍋蓋的中心還設有一個中心通孔,該中心通孔內設有中心活塞,所述中心活塞的下端穿出中心通孔且該中心活塞下端的外周設有擋沿,在中心通孔下端設有中心通孔密封圈。其中三個均布在鍋蓋上的通孔與進氣通道相連,中心通孔與出氣通道相連。由于上蓋未設有阻擋物料的結構,如物料被誤吸入上蓋的進氣通道內,則會被吸入電飯煲氣流動力提供裝置,進而造成電飯煲的損壞;進氣通道與出氣通道在上蓋布置時路徑有重疊,且進氣通道需要與三個均布在鍋蓋上的通孔相連通,需要分成三個支路,會造成氣路通道開模繁瑣,進而電飯煲制作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烹飪物料易進入上蓋造成電飯煲損壞,進氣通道與出氣通道設置不合理、不利于開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誤吸的智能電飯煲,烹飪物料不易流失,氣路通道位置設置較為合理、開模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防誤吸的智能電飯煲,包括煲體,設置在煲體的上蓋,設置在上蓋上的進氣通道、出氣通道以及氣道開合裝置,所述進氣通道上設有進氣口,所述出氣通道上設有出氣口,所述的氣道開合裝置用于開啟或關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通道上設有過濾件,用于防止烹飪物料意外吸入所述進氣通道。
進氣通道上設有過濾件,能夠將烹飪物料阻擋至進氣通道外部,烹飪物料不易被吸入進氣通道,不易造成流失;氣道開合裝置直接與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不會造成進氣通道或者出氣通道的分支,其設置合理,開模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上蓋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別與所述的進氣口和出氣口配合并連通,所述進氣通道上與所述通孔之間具有相交部位,所述過濾件環繞所述相交部位設置。進氣口為進氣通道的入口,過濾件環繞進氣通道和通孔之間的相交部位布置,被氣流帶動起來的烹飪物料被過濾件阻擋在進氣通道的進氣口外部,無法進入上蓋,因而不會對氣流動力提供裝置造成影響,進而影響電飯煲的正常使用。
進一步地,所述的氣道開合裝置包括驅動機構和密封構件,所述的密封構件由所述驅動機構帶動,分別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密封構件有驅動機構帶動,開啟或關閉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驅動電機;
動力轉向件:設置在所述驅動電機輸出軸上,使驅動電機輸出軸的轉動動力變為上下動力;
連動件:由所述動力轉向件驅動,實現上下運動,所述連動件帶動密封構件向上運動,用于關閉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連動件帶動密封構件向下運動,用于開啟所述進氣和出氣口。
驅動電機帶動動力轉向件運動,并將轉動動力轉變為上下動力,動力轉向件帶動連動件運動,連動件帶動密封構件上下運動,閉合或打開進氣口和出氣口。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轉向件為凸輪,所述凸輪隨所述驅動電機輸出軸轉動,所述凸輪的轉動使所述連動件連動,使所述連動件上下運動。凸輪將驅動電機的驅動力傳遞至連動件,其結構簡單,所占空間較小,容易實現驅動力的傳遞。
進一步地,所述凸輪上設有一凸輪轉子,所述凸輪轉子與所述連動件連動。凸輪轉子在驅動電機輸出軸的帶動下旋轉時,將同心轉動轉換偏心轉動,進而能夠帶動與之相連的連動件上下運動,其結構簡單,所占空間較小。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構件包括:
連桿:上端與所述連動件連接,實現與所述連動件的連動;
密封片:設置在連桿上,所述密封片用于封閉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
密封片通過連桿連接到連動件上,使得連動件上下運動時即可帶動密封片上下運動,進而實現進氣口和出氣口的閉合或打開,其結構簡單,傳遞連動件運動的同時實現進氣口和出氣口的閉合或打開。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構件還包括:密封環件,設置在所述密封片和所述上蓋內壁之間。當密封片向上運動關閉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時,密封構件可與密封片接觸并相互匹配,實現氣體通道的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連桿上設有復位件,當所述連動件上移時,所述動力轉向件不對所述連動件施加作用力,所述復位件推動所述連動件上移。當連動件向下移時,壓縮復位件,當連動件向上移時,由于復位件為復位彈簧,需要釋放彈性勢能,推動連動件上升,不需要提供額外的向上動力,驅動電機不需要提供額外的輸出功率,實現配置合理的目的。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機構置于進氣通道的進氣口和出氣通道的出氣口一側。驅動機構置于進氣通道的進氣口和出氣通道的出氣口一側,驅動機構與聯動機構所占空間較小,為通道的布置提供更大空間。
電飯煲的氣路通道與電飯煲內膽相通,出氣通道與物料倉連通;進氣通道與負壓發生裝置的負壓腔連通,用于對電飯煲內膽抽氣,使電飯煲內膽形成負壓,在內膽負壓的影響下,出氣通道內形成朝向內膽的氣流,該氣流帶動物料倉中物料,使物料通過所述出氣通道,最終輸送到內膽中。物料被誤吸進入進氣通道后,會被吸入負壓發生裝置,進入負壓發生裝置后,不僅不利于清理,也容易導致負壓發生裝置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損壞,增加了維修率,不僅增加維修成本,也影響用戶正常使用電飯煲。過濾件設置在進氣通道上,并環繞進氣通道和通孔相交部位;能夠有效防止五老進入進氣通道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防誤吸的智能電飯煲,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沿上蓋四周邊緣對稱布置,進氣口和出氣口在上蓋中部匯合,并沿上蓋按橫向位置布置,使得氣體的流動路徑較為寬闊,沒有角度較大的彎折,氣體流動更通暢,稻米不易被從出氣口帶出,進氣口端設有篩網狀構件作為過濾件,能夠有效避免稻米進入進氣口中造成流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飯煲上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防稻米吸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蓋;2-驅動機構;21-驅動電機;22-動力轉向件;221-凸輪轉子;23-連動件;3-進氣通道;31-進氣口;311-過濾件;4-出氣通道;41-出氣口;5-通孔;6-密封構件;61-連桿;611-復位件;62-密封片;63-密封環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防誤吸的智能電飯煲,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煲體,設置在煲體的上蓋1,設置在上蓋1上的進氣通道3、出氣通道4以及氣道開合裝置,所述進氣通道3上設有進氣口31,所述出氣通道4上設有出氣口41,所述的氣道開合裝置用于開啟或關閉進氣口31和出氣口41,所述進氣通道3上設有過濾件311,用于防止烹飪物料意外吸入所述進氣通道3。所述進氣通道3和出氣通道4沿上蓋1四周邊緣對稱布置,所述的進氣口31和出氣口41按橫向位置置于上蓋1中部;所述的橫向與上蓋1與煲體開合方向相垂直。
所述上蓋1上設有通孔5,所述通孔5分別與所述的進氣口31和出氣口41配合并連通,所述進氣通道3上與所述通孔5之間具有相交部位,所述過濾件311環繞所述相交部位設置。進氣口31為進氣通道3的入口,過濾件311環繞進氣通道3和通孔5之間的相交部位布置,被氣流帶動起來的烹飪物料被過濾件311阻擋在進氣通道3的進氣口31外部,無法進入上蓋1,因而不會對氣流動力提供裝置造成影響,進而影響電飯煲的正常使用。
所述的氣道開合裝置包括驅動機構2和密封構件6,所述的密封構件6由所述驅動機構2帶動,分別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進氣口31和出氣口41。
所述驅動機構2包括:
驅動電機21;
動力轉向件22:設置在所述驅動電機21輸出軸上,使驅動電機21輸出軸的轉動動力變為上下動力;
連動件23:由所述動力轉向件22驅動,實現上下運動,所述連動件23帶動密封構件6向上運動,用于關閉所述進氣口31和出氣口41;所述連動件23帶動密封構件6向下運動,用于開啟所述進氣和出氣口41。
所述動力轉向件22為凸輪,所述凸輪隨所述驅動電機21輸出軸轉動,所述凸輪的轉動使所述連動件23連動,使所述連動件23上下運動。
所述凸輪上設有一凸輪轉子221,所述凸輪轉子221與所述連動件23連動。
所述密封構件6包括:
連桿61:上端與所述連動件23連接,實現與所述連動件23的連動;
密封片62:設置在連桿61上,所述密封片62用于封閉所述進氣口31和出氣口41。
所述密封構件6還包括:密封環件63,設置在所述密封片62和所述上蓋1內壁之間。當密封片62向上運動關閉進氣通道3和出氣通道4時,密封構件6可與密封片62接觸并相互匹配,實現氣體通道的密封。
所述連桿61上設有復位件611,當所述連動件23上移時,所述動力轉向件22不對所述連動件23施加作用力,所述復位件611推動所述連動件23上移。當連動件23向下移時,壓縮復位件611,當連動件23向上移時,由于復位件611為復位彈簧,需要釋放彈性勢能,推動連動件23上升,不需要提供額外的向上動力,驅動電機21不需要提供額外的輸出功率,實現配置合理的目的。
所述驅動機構2置于進氣通道3的進氣口31和出氣通道4的出氣口41一側。驅動機構2置于進氣通道3的進氣口31和出氣通道4的出氣口41一側,驅動機構2與聯動機構所占空間較小,為通道的布置提供更大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