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咖啡機,具體是一種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
背景技術:
滴漏式咖啡機是一種經典的滴漏式過濾器,用戶一般由自己研磨咖啡豆,僅需常壓沖煮咖啡,簡單、高效、可靠,最適合家庭、辦公室及宿舍用。現有技術的滴漏式咖啡機自動落水結構,包括儲水容器及設置于容器底部的發熱盤,和承載水箱的水箱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設有漏水孔,所述泄水孔上安裝有落水閥,所述落水閥由電磁鐵推動連接機構撬動開閉。此種結構的咖啡機利用水的重力滴落到與咖啡漏斗與咖啡粉混合后上再流到咖啡杯里面,當容器水量少時或者高度不夠時,水滴到裝咖啡漏斗的力度很小,而且加熱溫度不夠或者在滴漏的過程中時間過久,造成水溫降低,從而不能與咖啡粉很好地混合,咖啡的味道淡,香味不足等。還有加熱過慢,且由于是使用繼電器來推動電磁鐵,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繼電器容易老化問題,造成無法驅動繼電器打開關閉電磁鐵等等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包括單片機控制單元、電源降壓單元、NTC溫度檢測單元、發熱體控制單元、過零檢測單元和LED指示單元,所述單片機控制單元分別連接電源降壓單元、NTC溫度檢測單元、發熱體控制單元、過零檢測單元、LED指示單元、按鍵控制單元、電磁鐵控制單元和保溫單元,NTC溫度檢測單元還依次通過發熱體控制單元、過零檢測單元連接到保溫單元。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單片機控制單元采用單片機SN8P271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只需要50ms的高電平驅動三極管打開可控硅即可使得電磁鐵的通斷,從而減少電能消耗,延長電磁鐵的使用壽命;滴漏過程中加熱重新再加熱模式,保持足夠水溫。
附圖說明
圖1為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的電路原理框圖;
圖2為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的工作流程圖;
圖3為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的具體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滴漏式咖啡機應用電路,包括單片機控制單元、電源降壓單元、NTC溫度檢測單元、發熱體控制單元、過零檢測單元和LED指示單元,所述單片機控制單元分別連接電源降壓單元、NTC溫度檢測單元、發熱體控制單元、過零檢測單元、LED指示單元、按鍵控制單元、電磁鐵控制單元和保溫單元,NTC溫度檢測單元還依次通過發熱體控制單元、過零檢測單元連接到保溫單元。所述單片機控制單元采用單片機SN8P2711。
220V電源用過EC1和EC2連接一個電感L2構成一個LC降壓電路,在采用LP2707A電源芯片,然后經過三端穩壓芯片78L05,穩定輸出5VAC,輸出電流有200mA,足夠供電給電路板,經過電解電容EC4與C4濾波,使得整個電路工作狀態種均能達定穩定輸出狀態。
單片機控制單元是臺灣松翰的8位單片機SN8P2711,共14pins,通過三極管Q3和Q4控制可控硅T1和T2的通斷,為了保護可控硅的使用壽命,在三極管Q3和Q4與T1和T2的之間分別串聯R17,R18,R21和R22,R23,R24,而可控硅T1和T2使用的電源是從220V的電源經過橋式整流連接,在通過三極管驅動電磁鐵的通斷只需要軟件50MS的高電平驅動即可,而這50ms的高電平是經過過零單元檢測,使可控硅T1和T2在電源過零時導通,避免在導通瞬間電路出現波動,也延長了可控硅的使用壽命,而且不用像使用繼電器原件要長時間保持電平才能維持通斷,節省功耗。
發熱體控制單元是通過MCU輸出高電平控制三極管Q7導通,繼電器RY1閉合,發熱體進入工作狀態,為了保護繼電器,在RY1并聯一個二極管D4,通過儲水容器的底部的傳感器檢測實際水溫,水溫到達,MCU輸出低電平,繼電器關閉,電磁鐵打開,開始滴漏,滴漏到一定時間,水溫產生下降,MCU會繼續給RY1高電平,繼續加熱,如此三次,便可足夠保持最大水位滴漏時間所下降的水溫。
保溫單元是MCU控制三極管Q1導通與否,來控制可控硅T3導通與否。在可控硅T3的D極和S極兩端串接一個電容C5和電阻R10,R13以此來保護可控硅,在MUC對應的該引腳輸出高電平,可控硅T3導通,PTC開始加熱。可控硅T3導通通過過零檢測,在按鍵打開之后的波形的過零點前0.5ms打開T3,按鍵關閉后在波形的過零點后0.5ms關閉T3,保持全功率狀態,由于采用優良均勻的PTC材質,在加熱過程中該PTC能保持恒定溫度,讓咖啡在保溫過程中均能保持良好的口感。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