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水壺。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水壺,在燒水過程中及沸騰后,熱量會傳遞至壺體、手柄、壺蓋等處,使用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在使用時可能會被燙傷,這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雖然雙層或多層電水壺,采用雙層不銹鋼制成或者內鋼外塑等工藝進行隔熱,但雙層電水壺對焊接工藝和抽真空工藝要求高。并且手柄通常為單層結構,隔熱效果較差,在握持時仍然可能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因此,需要一種電水壺,以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水壺,其特征在于,包括壺體、與所述壺體連接的手柄以及與所述壺體可開啟地連接的蓋體,所述壺體、所述手柄和所述蓋體中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有傳導裝置,所述傳導裝置內容納有能夠傳熱的介質。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水壺,具有容納有能夠傳熱的介質的傳導裝置,其能夠在燒水過程及水沸騰后將多余的熱量吸收,以防止在諸如手柄等處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可選地,所述傳導裝置沿所述壺體的周向連續或間隔地設置在所述壺體上。由此,傳導裝置能夠將壺體處多余的熱量吸收,防止壺體處的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可選地,所述傳導裝置沿所述蓋體的周向連續或間隔地設置在所述蓋體上。由此,傳導裝置能夠將蓋體處多余的熱量吸收,防止蓋體處的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可選地,所述傳導裝置設置在所述蓋體的頂部。由此,可便于設置傳導裝置,并且可以吸收蓋體的熱量。
可選地,所述傳導裝置設置在所述手柄內部。由此,傳導裝置能夠將手柄處多余的熱量吸收,防止手柄處的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可選地,所述傳導裝置內的介質為能夠通過相變傳熱的介質。由此,傳導裝置能夠更快速地吸收熱量。
可選地,所述傳導裝置接觸所述壺體和/或所述蓋體的外表面。由此,傳導裝置能夠將熱量更快速地與外界大氣進行熱交換,從而更快地降低溫度。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更容易理解,將通過參考在附圖中示出的具體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上文簡要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可以理解這些附圖只描繪了本實用新型的典型實施例,因此不應認為是對其保護范圍的限制,通過附圖以附加的特性和細節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在附圖中: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電水壺的剖視示意圖;以及
圖2為圖1所示出的電水壺的正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 壺體 11: 壺體傳導裝置
20: 手柄 21: 手柄傳導裝置
30: 蓋體 31: 蓋體頂部傳導裝置
32: 蓋體側部傳導裝置 40: 底座
50: 加熱組件 60: 煲體
100: 電水壺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討論中,給出了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了解,本實用新型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特定的示例中,為了避免與本實用新型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詳盡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上”、“下”、“前”、“后”、“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首先參考圖1,其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水壺100。通常,電水壺100包括壺體10和位于壺體10內的煲體60和加熱組件50,煲體60內可盛放待加熱的水(或者其他液體),而加熱組件50用于對煲體60加熱,以將煲體60內的水加熱至沸騰。
壺體10的頂部可開啟地連接有蓋體30,蓋體30可覆蓋煲體60的上部開口,以防止煲體60中的水不被期望地灑出以及防止在加熱時蒸汽排出煲體60。壺體10的下部設置有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底座40,以將電功率從底座供應至加熱組件50。
壺體10的一側還設置有手柄20,用于供使用者握持以移動電水壺100。在圖示實施方式中,手柄20與蓋體30的連接端設置在壺體10上的同一側。
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水壺100還包括傳導裝置,傳導裝置設置在壺體10、手柄20和蓋體30中的至少一個上,并且,傳導裝置內容納有能夠傳熱的介質。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水壺,具有容納有能夠傳熱的介質的傳導裝置,從而傳導裝置能夠在燒水過程及水沸騰后將多余的熱量吸收,以防止在諸如手柄等處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如圖1所示,根據傳導裝置設置的位置,可以分為設置在壺體10上的壺體傳導裝置11、設置在手柄20上的手柄傳導裝置21、設置在蓋體30上的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
其中,壺體傳導裝置11沿壺體10的周向連續或間隔地設置在壺體10上。由此,壺體傳導裝置11能夠將壺體10處多余的熱量吸收,防止壺體10處的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可選地,蓋體傳導裝置(包括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沿蓋體30的周向連續設置在蓋體30上,或者間隔地設置在蓋體30上。由此,蓋體傳導裝置能夠將蓋體30處多余的熱量吸收,防止蓋體30處的溫度過高,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進一步地,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設置在蓋體30的頂部,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設置在蓋體的側部。雖然在圖示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兩者,但根據需要,在蓋體30處也可以僅設置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中的一個。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可以構造為互相連通的,即,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與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連通以使得介質可以在蓋體頂部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中任意流動。
可選地,蓋體傳導裝置31和蓋體側部傳導裝置32可以接觸蓋體30的外表面,而壺體傳導裝置11也可以接觸壺體10的外表面。由此,傳導裝置能夠將熱量更快速地與外界大氣進行熱交換,從而更快地降低溫度。
如圖1和圖2可見,手柄20的內部設置有手柄傳導裝置21。手柄傳導裝置21設置在手柄20的內部,并且可以不接觸手柄的外表面或暴露在手柄的外表面處,而使得手柄傳導裝置21中的介質吸收熱量之后通過內部循環實現降溫,從而避免使用者在握持手柄時被燙傷。
此外,在上述的傳導裝置內的介質可以為能夠通過相變傳熱的介質。例如,介質可以為超導介質,其可由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無機物質構成。由此,傳導裝置能夠更快速地吸收熱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中出現的諸如“部件”等術語既可以表示單個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個零件的組合。本文中出現的諸如“安裝”、“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方式,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本實用新型已經通過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