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居、辦公常用的電暖器升降臺產品,特別是一種高度可調式電暖器自動升降臺。
背景技術:
常規的家居、辦公常用的電暖器升降臺產品,其通常高度都是恒定的,或者制造時可以定制高度,但是在不同應用場合或者應用于不同使用習慣的消費群體時,恒定高度的家居、辦公常用的電暖器升降臺產品往往難以滿足使用要求。為此,現有技術公開了一些桌面高度可調節的升降桌技術方案:
中國專利文獻CN 101301144 B公開了一種升降桌,其主要包括桌面、中空的腳架、上支撐管、橫梁、螺桿、套管,上支撐管通過調節機構與腳架構成上下滑移活動連接;通過電機或手柄帶動上支撐管內的斜齒輪轉動,帶動螺桿沿套管移動,使上支撐管沿外管套上、下移動,實現桌面高度的調節,兩側的上支撐管依靠中間的傳動軸帶動同步運動。上述技術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只能適用于兩個腳架的升降桌,而只有兩個腳架的升降桌其平穩性和承載力都有限,因此應用范圍不夠廣泛。
中國專利文獻CN 102715729 B公開了一種升降桌面,其主要包括桌面蓋板、開關和兩組支撐組件;支撐組件包括基座、電機、減速器、絲桿、兩根支撐桿和扭簧,電機、減速器和絲桿安裝在基座內,減速器和絲桿相連,電機通過減速器和絲桿連接兩根支撐桿的下端,并且兩根支撐桿通過扭簧連接;桌面蓋板包括基板、頂面裝飾板和側面裝飾板;開關安裝在頂面裝飾板或側面裝飾板上;支撐桿的上端連接基板,且兩組支撐組件沿基板的中心左右對稱排列。上述技術方案存在的不足在于:采用雙邊驅動的升降方式,不僅增加了驅動電機的生產用料成本和加工安裝成本,而且增加了桌子的整體重量;且兩組驅動系統的驅動同步性也容易存在偏差,從而不利于高要求地控制桌面的水平程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度可調式電暖器自動升降臺,一方面整體結構精簡,可適用于多個支腳的升降桌;另一方面各支腳的驅動同步性好,有利于高要求地控制桌面的水平程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度可調式電暖器自動升降臺,包括矩形結構的升降支撐桌板,所述升降支撐桌板的四個拐角處各設置有一組升降支腳組件,所述升降支撐桌板還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支部傳動絲桿,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的端部各驅動一組所述升降支腳組件,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之間設置有主干傳動絲桿,所述主干傳動絲桿垂直于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且所述主干傳動絲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的中部,且所述主干傳動絲桿的端部與所述支部傳動絲桿的中部之間通過錐形齒輪組連接;所述主干傳動絲桿連接升降驅動電機且由所述升降驅動電機驅動旋轉。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邊緣處的操控面板和控制電路板,所述操控面板位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邊緣外側,所述控制電路板位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邊緣內側,所述控制電路板與所述升降驅動電機電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上的穩壓器,所述控制電路板與所述升降驅動電機均與所述穩壓器電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驅動電機與所述主干傳動絲桿同軸設置,且所述主干傳動絲桿分為絲桿前分段和絲桿后分段,所述絲桿前分段和所述絲桿后分段的一端分別連接所述升降驅動電機轉動軸的軸向兩端,所述絲桿前分段和所述絲桿后分段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的中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支腳組件包括底部固定支腳、高度調節絲桿和頂部限位軸帽,所述底部固定支腳為管狀結構且內側固定設置有螺孔調節塊,所述高度調節絲桿的下端與所述螺孔調節塊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高度調節絲桿的上部與所述支部傳動絲桿的端部通過錐形齒輪組連接,所述高度調節絲桿的上端位于所述頂部限位軸帽中,所述頂部限位軸帽與所述升降支撐桌板固定設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支腳組件還包括齒輪防護盒,所述齒輪防護盒與所述升降支撐桌板固定設置,所述頂部限位軸帽通過螺紋與所述齒輪防護盒的頂壁固定連接,且所述頂部限位軸帽的頂部設置有六角扳手槽,所述高度調節絲桿與所述支部傳動絲桿的連接部位于所述齒輪防護盒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支腳組件還包括絲桿防護外殼,所述底部固定支腳和所述絲桿防護外殼均為矩形管狀結構,且所述絲桿防護外殼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部固定支腳的上端內側,且所述絲桿防護外殼的下端位于所述螺孔調節塊的上方,所述絲桿防護外殼的上端與所述齒輪防護盒或所述升降支撐桌板固定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高度可調式電暖器自動升降臺,一方面整體結構精簡,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驅動電機的生產用料成本和加工安裝成本,精簡了桌子的整體重量,可適用于多個支腳的升降桌,從而提高了升降桌的平穩性和承載力,因此應用范圍廣泛;另一方面通過設置一個主干傳動絲桿帶動兩個支部傳動絲桿的“工”字形傳動結構,使各支腳的驅動同步性好,有利于高要求地控制桌面的水平程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升降支撐桌板及其相關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升降支腳組件及其相關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圖1和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一種高度可調式電暖器自動升降臺,包括矩形結構的升降支撐桌板1,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的四個拐角處各設置有一組升降支腳組件2,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還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支部傳動絲桿3,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端部各驅動一組所述升降支腳組件2,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之間設置有主干傳動絲桿4,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垂直于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且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中部,且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的端部與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中部之間通過錐形齒輪組連接;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連接升降驅動電機5且由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驅動旋轉。
工作時,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驅動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旋轉,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的兩端通過錐形齒輪組分別帶動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旋轉,每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兩端各驅動一組所述升降支腳組件2進行作業,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即可驅動四組所述升降支腳組件2進行同步升降作業。
具體地,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邊緣處的操控面板6和控制電路板7,所述操控面板6位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邊緣外側,所述控制電路板7位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邊緣內側,所述控制電路板7與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電連接。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上的穩壓器8,所述控制電路板7與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均與所述穩壓器8電連接。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與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同軸設置,且所述主干傳動絲桿4分為絲桿前分段41和絲桿后分段42,所述絲桿前分段41和所述絲桿后分段42的一端分別連接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轉動軸的軸向兩端,所述絲桿前分段41和所述絲桿后分段4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中部。設置所述操控面板6和所述控制電路板7便于方便升降操作,設置所述穩壓器8不僅便于保護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而且使所述升降驅動電機5的工作平穩性更好,以便于精準地調節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的高度。
具體地,所述升降支腳組件2包括底部固定支腳21、高度調節絲桿22和頂部限位軸帽23,所述底部固定支腳21為管狀結構且內側固定設置有螺孔調節塊24,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的下端與所述螺孔調節塊24通過螺紋連接,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的上部與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端部通過錐形齒輪組連接,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的上端位于所述頂部限位軸帽23中,所述頂部限位軸帽23與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固定設置。所述升降支腳組件2還包括齒輪防護盒25,所述齒輪防護盒25與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固定設置,所述頂部限位軸帽23通過螺紋與所述齒輪防護盒25的頂壁固定連接,且所述頂部限位軸帽23的頂部設置有六角扳手槽231,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與所述支部傳動絲桿3的連接部位于所述齒輪防護盒25中。所述升降支腳組件2還包括絲桿防護外殼26,所述底部固定支腳21和所述絲桿防護外殼26均為矩形管狀結構,且所述絲桿防護外殼26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部固定支腳21的上端內側,且所述絲桿防護外殼26的下端位于所述螺孔調節塊24的上方,所述絲桿防護外殼26的上端與所述齒輪防護盒25或所述升降支撐桌板1固定設置。
設置所述齒輪防護盒25和所述絲桿防護外殼26不僅可以起到安全防護、使產品更美觀的作用;而且所述齒輪防護盒25可以使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的安裝和調節更便捷,只需通過六角扳手配合所述頂部限位軸帽23頂部的所述六角扳手槽231,將所述頂部限位軸帽23旋下即可對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進行安裝或調節作業;而所述絲桿防護外殼26可以起到限制所述底部固定支腳21跟隨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進行旋轉的作用,使所述高度調節絲桿22的調節作業更順暢。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