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平底鍋,更詳細地,涉及如下平底鍋,即,具有從容器的內側面向外側面連通的排出通道,使當蓋上蓋進行烤海鮮等烹飪時所產生的氣體通過排出通道向容器外部排出,并使上述氣體借助作為火源的火花燃燒。
背景技術:
通常,被稱為平底鍋的煎烤裝置為用于烤海鮮、烤肉等魚類或肉類(以下,稱之為“煎烤類食物”)的上部開放的用具。當使用上述煎烤裝置烹飪煎烤類食物時,油、水分等液體向開放的上部蹦出或烹飪時的味道擴散到室內。因此,廚房會變臟,烹飪時的味道會留在屋內,不僅導致熱效率下降,而且還將導致煎烤類食物的水分擴散到外部,尤其,將導致海鮮自身的水分完全擴散到外部。因為如上所述的水分擴散,食物的營養被破壞,烹飪出的海鮮的肉質變得并不鮮嫩,隨著時間的流失,海鮮會迅速變干。
為了防止上述問題,使用報紙、蓋等的蓋子,但是,為了翻動煎烤類食物,必須打開蓋子,因此將發生如上所述的水分等擴散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韓國授權專利第10-0350158號中公開了在密閉的狀態下不翻動煎烤類食物本身也可煎烤的以往的煎烤裝置。
上述煎烤裝置存在如下問題,由于煎烤海鮮時所產生的腥味無法從具有蓋的平底鍋和雙面平底鍋向外部逃離,因此腥味將一直留在平底鍋中。
并且,在容器的上部形成凹槽并在上述凹槽設置塞子,因而若食物調入凹槽,則難以在拔出塞子并去除食物后重新設置塞子。
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有以韓國授權專利第10-2008-0039330號(2008年04月28日申請)申請的“平底鍋”,在上述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08-0039330號中,使用球堵住氣體排出口,當在容器內部進行烹飪時,借助有機氣體的排出壓力,球會打開氣體排出口,有機氣體將從容器內部向外部排出。
但是,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08-0039330號具有如下缺點,即,當在容器內部進行烹飪時,借助蒸汽壓力,球會多次碰撞氣體排出口周圍的鍋壁而產生噪音,由于采用借助球開閉氣體排出口的結構,因而結構復雜、生產費用高昂。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韓國授權專利第10-0873727號(2008年12月05日授權)
韓國授權專利第10-0350158號(2002年08月13日授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用于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平底鍋,即,具有從容器的內側面向外側面連通的排出通道,使當蓋上蓋進行烤海鮮等烹飪時所產生的腥味等有機氣體通過排出通道向容器外部排出,并使上述氣體借助作為火源的火花燃燒,排出通道的結構比以往更加簡化。
根據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本發明,本發明提供一種平底鍋,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在內部具有向上部開放的空間部;蓋,用于蓋住上述容器;密封部件,設置于上述蓋,用于當使用上述蓋蓋住上述容器時密封上述容器與上述蓋之間;以及排出通道,從上述容器的上述空間部向上述容器的外側面連通,在脫離上述蓋與上述容器之間的密封部的區域形成流入端。
在上述空間部具有從上述容器的內側面向上述容器的中心部方向突出的擴張主體部,在上述擴張主體部具有上述流入端,由此,在脫離上述蓋與上述容器之間的密封部的位置形成上述流入端。
從上述蓋的周圍部向下側延伸的密封部件緊貼于上述容器的內側面,由此在上述容器與上述蓋之間形成上述密封部,上述蓋和上述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以放置于上述擴張主體部的方式被支撐。
根據本發明的平底鍋,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當使用蓋蓋住容器來借助密封部件使蓋與容器之間維持密封狀態時,作為排出通道的起點的由流入孔形成的流入端配置于比密封部件更靠近容器中心部的位置,因此,當對裝在上述容器內部的空間部的食物進行烹飪時所產生的有機氣體順暢地流入到流入端,并通過排出通道向容器的外側面排出,因此,對有機氣體的排出和燃燒發揮著非常明顯的作用。
本發明除上述效果之外,還具有多種效果,上述效果為本發明的主要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作為本發明的平底鍋的主要部件的容器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主視圖。
圖3為示出分解圖1所示的容器的底部面和引導板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4為示出圖3所示的引導板和容器的結合狀態的立體圖。
圖5為作為本發明的其他主要部件的蓋的側視圖。
圖6為示出在向作為本發明的主要部件的容器蓋上蓋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7為示出使用圖6所示的蓋蓋上容器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為圖7的縱向剖視圖。
圖9為放大示出本發明的主要部件的結構的縱向剖視圖。
圖10為作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平底鍋的主要部分的容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參照附圖及以下的詳細說明,可更容易理解上述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及優點。在附圖中,對相同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在說明本發明的過程中,在判斷相關公知結構或功能的具體說明將使本發明的主旨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將省略對其的詳細說明。
并且,在說明本發明的結構要素的過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術語。上述術語僅用于區分一種結構要素與其他結構要素,相應結構要素的本質、次序及順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術語。當一種結構要素與其他結構要素“相連接”、“相結合”或“相聯接”的情況下,一種結構要素可以與其他結構要素直接連接或聯接,但是,也可在各個結構要素之間“連接”、“結合”或“聯接”另一種結構要素。
參照附圖,本發明的平底鍋包括:容器10,在內部具有向上部開放的空間部;蓋20,用于蓋住上述容器10;密封部件30,設置于上述蓋20,用于當使用上述蓋20蓋住上述容器10時密封上述容器10與上述蓋20之間;以及排出通道16,從上述容器10的上述空間部向上述容器10的外側面連通,在脫離上述蓋20與上述容器10之間的密封部的區域形成流入端孔16h。
上述容器10可呈圓形容器10或四邊形容器10等多種形狀。容器10內部的空間部向上方開放。即,空間部的上端部可以為開放部。在上述容器10的一側具有把手。可具有一個把手或兩個把手。
在上述空間部具有從容器10的內側面朝向容器10的中心部方向突出的擴張主體部15,在上述擴張主體部15設置流入端孔16h,在脫離上述蓋20與容器10之間的密封部的位置形成流入端孔16h。擴張主體部15與容器10的內側面形成為一體,擴張主體部15為朝向容器10的中心部方向更突出的部分。此時,擴張主體部15的前部面為曲面部。即,擴張主體部15的前部面以作為排出通道16的起點的流入端孔16h為基準以左右兩側相對稱的方式呈半弧曲面部。擴張主體部15前部面的曲面部與容器10的側壁部14相連接。容器10包括底部12和從上述底部12的周圍部向上延伸的側壁部14,擴張主體部15與容器10的底部12和側壁部14形成為一體,擴張主體部15的前部面曲面部的兩側末端與容器10的側壁部14相連接。上述擴張主體部15的上面部的高度小于容器10的側壁部14的上端的高度,從而在上述擴張主體部15的上面部與側壁部14的上端部之間形成可收容密封部件30的下部的結合空間。
從上述蓋20的周圍部向下側延伸的密封部件30緊貼于容器10的內側面,由此在上述容器10與蓋20之間形成密封部,上述蓋20和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以放置于擴張主體部15的上方的方式被支撐。擴張主體部15更向容器10的中心部側突出,因此,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和與密封部件30相結合的蓋20的一部分以放置于擴張主體部15上方的方式被支撐。此時,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下端部加壓緊貼于擴張主體部15的上面部32uf。此時,上述密封部件30的內側區域,換句話說,在脫離密封部件30的區域形成上述排出通道16的流入端孔16h。當蓋20以遮擋容器10的空間部的上端開放部的方式與容器相結合時,排出通道16的流入端孔16h配置于脫離密封部件30的位置。即,上述排出通道16的流入端孔16h配置于更靠近蓋20的中心部的更靠近內側的位置。
在上述容器10中,在底部12的周圍具有側壁部14,在上述底部12的外側面具有引導板設置部17,引導板18以可拆裝的方式與上述引導板設置部17相結合,引導板18的內側面與底部12的外側面隔開,上述排出通道16具有上下排出通道16a和引導排出通道16b。在容器10的底部12的外側面具有邊緣突出部,借助上述邊緣突出部,引導板設置部17呈凹槽形態,引導板18設置于上述引導板設置部17并借助固定機構被固定。此時,固定結構可以為螺栓16bt。即,在排出通道16具有從底部12的外側面向下側延伸的凸臺16bo,由此,貫通上述引導板18的螺栓16bt與凸臺16bo相結合。因此,引導板18固定于在容器10的底部12外側面所形成的凹槽形態的引導板設置部17。
此時,在上述引導板18中,在內側面的左右側周圍部和基座部具有間隔突片18p,由此,上述間隔突片18p與底部12的外側面相接觸并確保上述引導排出通道16b,從容器10的側方觀察時,底部12的外側面為容器10的底部面,在上述引導板18的前端部側的內側面與底部12的外側面之間具有使引導排出通道16b與底部12的外側面相連通的末端排出端。在引導板18的內側面,即,與容器10的底部12的外側面相向的面具有間隔突片18p,當從引導板18的上方觀察時,間隔突片18p僅設置于基座部和引導板18的左右兩側,而在上述引導板18的前端部未形成間隔突片18p。因此,上述基座部側間隔突片18p和左右兩側間隔突片18p與形成于容器10的底板外側面的引導板設置部17的上面部相接觸,由此,在引導板18的內側面與容器10底板的外側面之間形成以規定間隔隔開的引導排出通道16b,由于在上述引導板18的前端部未形成間隔突片18p,因此確保使引導排出通道16b與容器10的底部12外側面相連通的末端排出端。
在本發明中,在容器10具有排出通道16,排出通道16包括:上下排出通道16a,設置于容器10的側壁部14;以及引導排出通道16b,與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相連接。當從容器10的側面觀察上下排出通道16a時,上下排出通道16a向上下方向延伸,從容器10的側面觀察引導排出通道16b時,引導排出通道16b向水平方向延伸,換句話說,引導排出通道16b朝向與容器10的底部12并排的方向延伸,在上述引導排出端的末端形成末端排出端。此時,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呈截面積從容器10的上方向容器10的下方逐漸變大的結構。當從容器10的側面觀察上下排出通道16a時,上下排出通道16a呈寬度從容器10上方向容器10的下方逐漸變大的結構。
本發明包括邊緣部件22,上述邊緣部件22與蓋20的周圍部相結合,上述邊緣部件22用于將密封部件30固定于蓋20的周圍部。
上述邊緣部件22可由金屬材質形成。邊緣部件22包括上側結合支撐片23和下側結合支撐片24。
上述上側結合支撐片23為以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相向的方式向下延伸的部分,在上述上側結合支撐片23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具有結合空間。
上述下側結合支撐片24為以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相向的方式向上延伸的部分,在上述下側結合支撐片24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具有結合空間。
上述密封部件30包括:凹槽31,設置于密封部件30的外側面;突出密封部32,設置于上述凹槽31的上部;以及底部突出密封部36,設置于上述凹槽31的下部。
在上述突出密封部32形成向上部延伸的輔助密封部34。并且,在突出密封部32的下端部具有向上凹陷的輔助結合槽33。
上述密封部件30包括設置于外側面的凹槽31下部的底部突出密封部36,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呈截面積從密封部件30的上端部向密封部件30的下方逐漸變小的結構。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的外側面為向蓋20的中心部側向下傾斜的傾斜接觸面。
在上述密封部件30中,在設置于外側面的凹槽31的上部具有突出密封部32,在上述突出密封部32具有向上部延伸的輔助密封部34,上述邊緣部件22具有上側結合支撐片23和下側結合支撐片24,輔助密封部34插入于在上述上側結合支撐片23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所形成的結合空間,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的下部側的一部分結合在上述邊緣部件22的下側結合支撐片24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上述邊緣部件22與蓋20的周圍部相結合,由此,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設置于蓋20的下部面的下方。
使上述邊緣部件22夾在蓋20的周圍部,在夾著邊緣部件22的狀態下,上述密封部件30的輔助密封部34設置于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與蓋20的周圍部之間。密封部件30的輔助密封部34加壓緊貼于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與蓋20的周圍部之間。
并且,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具有上面部32uf,上述密封部件30與邊緣部件22相結合,邊緣部件22與蓋20的周圍部相結合,上述突出密封部32的上面部加壓緊貼于蓋20的內側面。
并且,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呈截面積從密封部件30的上端部向密封部件30的下方逐漸變小的結構,當上述蓋20蓋住容器10時,底部突出密封部36加壓緊貼于容器10的內側面。此時,上述底部突出密封部36的外側面為朝向蓋20的中心部側向下傾斜的傾斜接觸面,因此,在使上述密封部件30的底部突出密封部36與容器10的側壁部14內側面相接觸的狀態下,當使蓋20從容器10的空間部的上方向下方移動并用蓋20蓋住容器10時,因上述傾斜接觸面,導致密封部件30的底部突出密封部36更加順暢地向下方移動,并緊緊地夾在容器10的內側面,即,緊緊地夾在容器10的側壁部14的內側面。
根據上述結構的本發明,在容器10內部的空間部裝食物,并在用蓋20關閉容器10的狀態下,在將容器10放在煤氣等的火源的狀態下,對食物進行烹飪,若對海鮮等的食物進行烹飪時產生有機氣體,則上述有機氣體進入到作為排出通道16的起點的流入端孔16h并經由排出通道16向容器10的底部12外側面排出,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排出的有機氣體可借助煤氣等的火源被燃燒。
此時,在本發明中,當用蓋20蓋住容器10并借助密封部件30使蓋20和容器10之間維持密封狀態時,作為排出通道16的起點的呈流入孔狀的流入端孔16h配置于比密封部件30更靠近容器10中心部的位置,因此,當對裝在上述容器10內部的空間部的食物進行料理時所產生的有機氣體直接順暢地流入流入端孔16h并通過排出通道16向容器10的外側面排出,因此,對有機氣體的排出和燃燒發揮著非常明顯的作用。
并且,在上述容器10的空間部形成更朝向容器10的中心部突出的擴張主體部15,在上述擴張主體部15形成使有機氣體開始流入的流入端孔16h,因此,具有使得用于向容器10的外部順暢地排出上述有機氣體的結構簡化的效果。使上述擴張主體部15與容器10形成為一體,在上述擴張主體部15的上面部形成流入端孔16h,并形成從上述擴張主體部15的內部向容器10的底部12外側面相連通的排出通道16,因此,具有使得用于向容器10的外部順暢地排出上述有機氣體的結構簡化的效果。
并且,上述引導板18在內側面具有間隔突部,上述間隔突部與容器10的底部12外側面相接觸,因此,只要借助固定機構固定上述引導板18,換句話說,只要借助螺栓16bt將上述引導板緊固在容器10,使上述引導板18固定在容器10的底部12,則會自動確保上述排出通道16的引導排出通道16b,因此,可更加迅速、容易形成用于排出有機氣體的排出通道16。
并且,上述排出通道16的上下排出通道16a呈寬度從容器10的上方向容器10的下方逐漸變大的結構,由此,當有機氣體進入到上下排出通道16a時,由于越向下方寬度逐漸變大的上下排出通道16a,有機氣體可更加順暢地向容器10的外部排出。
并且,當形成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時,借助形成容器10時的模具形成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由于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的寬度從容器10的上方向下方逐漸變大,因此在借助上述模具形成容器10之后,向模具的上方取出容器10,則形成上述上下排出通道16a的模具的一部分也容易從上下排出通道16a脫離,因此,在形成容器10之后,也可容易進行模具拆除作業。
并且,在設置于上述邊緣部件22的上側結合支撐片23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夾著向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上方延伸的輔助密封部34,在邊緣部件22的下側結合支撐片24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夾著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的下部側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上述邊緣部件22與密封部件30之間的結合結構變得更加堅固的效果。
并且,在突出密封部32的下端部具有上方凹陷的輔助結合槽33,上述邊緣部件22的下側結合支撐片24從下方進入并夾在上述輔助結合槽33,因此,可更加切實地防止上述密封部件30從邊緣部件22脫離。
并且,上述邊緣部分22的內側面和設置于密封部件30的突出密封部32的輔助密封部34加壓緊貼于蓋20的周圍部,由此,密封部件30的輔助密封部34密封上述蓋20的周圍部與邊緣部件22的內側面之間,因此,蓋20與邊緣部件22之間的密封狀態及蓋20與密封部件30之間的密封狀態變得更加堅固。
并且,上述密封部件30中的突出密封部32的上面部32uf加壓緊貼于蓋20的內側面(下部面),因此,可至少體現蓋20與密封部件30之間的雙重密封結構,由此,可切實地防止在容器10的內部空間所產生的有機氣體從蓋20與密封部件30之間滲出的情況。即,具有更加切實地防止因有機氣體向容器10與蓋20之間滲出而導致有機氣體無法完全燃燒的情況的效果。
而且,作為上述排出通道16的起點的流入端孔16h呈長孔形狀,因此,使更多的在容器10內部的空間部烹飪食物時所產生的作為有害氣體的有機氣體向上述流入端孔16h流入,從而有助于提高有機氣體排出效率。
從上述蓋20的周圍部向下側延伸的密封部件30緊貼于容器10的內側面,在上述容器10與蓋20之間形成密封部,作為上述排出通道16的起點的流入端孔16h設置于脫離上述密封部的位置,因此,有機氣體可順暢地向流入流入端孔16h流入。
上述蓋20和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以放置于擴張主體部15上方的方式被支撐,密封部件30的外側面的一部分加壓緊貼于容器10的側壁部14,因此,可更加穩定地維持上述蓋20蓋住容器10的狀態。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在上述容器10的空間部形成至少兩個以上的擴張主體部15,可在各個上述擴張主體部15分別形成流入端孔16h和排出通道16。在此情況下,因具有兩個以上的排出通道16,因此,可從容器10內部的空間部更加迅速地排出更多的有機氣體,因此可進一步提高有機氣體的燃燒效率。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但是,本發明的思想及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在不變更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對本發明進行多種修改及變形。
因此,以上記述的實施例用于向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完整地告知本發明的范疇,上述實施例在所有方面僅屬于例示性的實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的范圍僅根據發明要求保護范圍來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