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過向食品吹熱風來加熱食品的食品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一邊利用環狀的帶部件傳送食品,一邊加熱食品的食品加熱裝置。作為現有的這種裝置,例如,具有專利文獻1記載的裝置。在該專利文獻1記載的裝置中,由熱風發生裝置發生熱風,經由熱風風道輸送至單粒化裝置。另外,通過排氣風扇,以根據網傳送帶的網眼間,空氣從上部向下部均勻地流動的方式,生成熱風流。然后,對在網傳送帶上移動的食品吹熱風,使食品干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49060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排氣風扇及傳送食品的網傳送帶整體被機殼包圍。因此,不僅存在網傳送帶被加熱至所需以上的情況,還存在附著于網傳送帶的食品長時間持續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下而燒焦的情況。其結果,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具有以下問題,即,不僅存在燒焦的食品作為異物混入完成品的情況,還存在由于加熱至所需以上而損傷傳送食品的網傳送帶的情況。
考慮上述現有技術的實情,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品加熱裝置,其能夠抑制傳送食品的帶部件被加熱至所需以上,而且能夠抑制附著于帶部件的食品燒焦。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并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食品加熱裝置具備傳送單元、加熱單元以及吸引單元。傳送單元傳送食品。加熱單元對由傳送單元所傳送的食品吹熱風。吸引單元與加熱單元對置地配置,且能夠吸引通過了傳送單元及食品的熱風。而且,傳送單元具備:能夠供熱風通過的環狀的帶部件;以及能夠移動地支撐帶部件的旋轉體。帶部件的載置食品的去程側通過加熱單元與吸引單元之間。另外,帶部件的與去程側連續的回程側配置成與去程側對置且避開加熱單元與吸引單元之間。
發明效果
根據上述結構的食品加熱裝置,能夠抑制傳送食品的帶部件被加熱至所需以上,能夠抑制附著于帶部件的食品燒焦。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概要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主視圖。
圖5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吸引箱及吸引導向部件相對于食品的位置關系,圖5A是從側面觀察吸引箱的圖,圖5B是從上方觀察吸引箱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將傳送單元及吸引箱和加熱單元分離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的熱風通過食品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利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來加熱食品的狀態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圖8,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食品加熱裝置。此外,在各圖中,對共通的部件標注相同的符號。
1.食品加熱裝置的結構例
首先,參照圖1~圖6,說明食品加熱裝置的結構例(以下,稱為“本例”)。
圖1是表示食品加熱裝置的概要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食品加熱裝置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食品加熱裝置的側視圖,圖4是表示食品加熱裝置的主視圖。此外,圖4剖視食品加熱裝置的帶部件的一部分進行示出。
圖1所示的食品加熱裝置1是對食品吹熱風來加熱的裝置。如圖1所示,食品加熱裝置1具有:對食品吹熱風的加熱單元2;傳送食品的傳送單元3;以及吸引通過了食品及傳送單元的熱風的吸引單元4。在此,將傳送單元3傳送食品的方向設為第一方向X,將與水平方向平行且與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設為第二方向Y。另外,將食品加熱裝置1的上下方向設為第三方向Z,其與第二方向Y正交。
[加熱單元]
加熱單元2具有燃燒爐11、吹風箱12、罩部件13以及循環部15。另外,加熱單元2具有支撐燃燒爐11及罩部件13的加熱用支撐臺17。表示加熱部的一例的燃燒爐11配置于第二方向Y的一側,吹風箱12及罩部件13配置于第二方向Y的另一側。
在燃燒爐11設有吸入外部空氣的未圖示的吸入口。燃燒爐11從吸入口吸入外部空氣并加熱,生成熱的空氣。作為燃燒爐11,例如,通過燃燒氣體來加熱空氣。另外,在燃燒爐11設有安裝熱風用配管22的未圖示的熱風風扇。熱風用配管22連接熱風風扇和吹風箱12。然后,熱風風扇將在燃燒爐11所生成的熱風經由熱風用配管22而向吹風箱12輸送。
此外,從燃燒爐11向吹風箱12輸送的熱風例如,溫度設定為200℃以上,濕度設定為20%以下。
表示吹風部的一例的吹風箱12形成為中空的容器狀,且第三方向Z的下側的一面開口。如圖2所示,在吹風箱12的第三方向Z的下端,能夠裝卸地裝配有噴出導向部件23。在噴出導向部件23設有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個噴出口23a。多個噴出口23a在第一方向X上隔開預定的間隔而配置。而且,如圖1所示,多個噴出口23a向第三方向Z的下方噴射經由熱風用配管22而從燃燒爐11輸送來的熱風。
另外,噴出口23a的第二方向Y的開口的長度設定為與載置于后述的傳送單元3的帶部件41的食品的第二方向Y的長度大致相等、或者稍小。
另外,也可以準備噴出口23a的第二方向Y的開口的長度、噴出口23a的個數、從向吹風箱12的裝配部到噴出口23a的形狀(噴嘴的節流孔形狀)不同的多種噴出導向部件23。由此,能夠通過交換噴出導向部件23而與食品相應地調節從吹風箱12噴出的熱風的風量。
在本例中說明了噴出導向部件23的噴出口23a將其開口形成為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的形狀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為,在第二方向Y上隔開規定的間隔而配置多個噴出口,將其開口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或者,也可以將多個噴出口配置成,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形成的平面內,沿著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隔開間隔而分散存在,或者,也可以將多個噴出口配置成交錯格子狀。
此外,在本例中說明了將噴出導向部件23和吹風箱12作為分體部件而構成的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將噴出導向部件23與吹風箱12一體地構成。
另外,在本例中說明了將噴出導向部件23設于吹風箱12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熱風用配管22的排出側的端部延長至后述的傳送單元3的帶部件41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在該熱風用配管22的端部直接裝配噴出導向部件23。即,由噴出導向部件23及熱風用配管22的端部構成吹風部。
吹風箱12被罩部件13覆蓋。罩部件13形成為中空的容器狀,且在第三方向Z的下側的一面和第二方向Y的另一側開口。如圖3及圖4所示,罩部件1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側的開口被開閉門24能夠開閉地堵塞。而且,通過打開開閉門24,能夠進行在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所配置的吹風箱12的維護、噴出導向部件23的裝卸作業。
另外,罩部件13覆蓋后述的吸引單元4的吸引箱61及吸引導向部件65的吸引口65a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而且,在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充滿從吹風箱12噴射而不被后述吸引單元4吸引的熱氣。
另外,在罩部件13的第三方向的上面部設有由例如風扇等構成的循環部15。在循環部15連接有循環用配管25。循環用配管25連接循環部15和燃燒爐11。當循環部15驅動時,充滿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的熱氣經由循環用配管25而向燃燒爐11輸送。由此,能夠提高燃燒爐11的燃燒效率。
此外,在本例中說明了將循環部15設置于罩部件13的上面部的例,但不限于此,循環部15也可以設置于罩部件13的側面部。
另外,也可以在從循環部15到燃燒爐11之間的任意處設置由過濾器、水、泡沫等構成的空氣凈化部。空氣凈化部去除在熱氣中含有的油、調味劑等污垢而凈化熱氣。由此,能夠防止在經由循環部15而將在罩部件13內充滿的熱氣輸送至燃燒爐11時,與熱氣一同地將油、調味劑等污垢輸送至燃燒爐11。其結果,能夠防止燃燒爐11內被含于熱氣的污垢污染、燃燒爐11的燃燒效率降低。
而且,如圖2及圖3所示,在罩部件13的第一方向X的一側設有調味劑投入部26。調味劑投入部26向由傳送單元3的帶部件41所傳送的食品投入調味劑(例如,醬油等)。
加熱用支撐臺17具有:介于燃燒爐11與罩部件13之間的兩個隔壁部27A、27B;載置部28;以及加熱用腳部29。如圖3所示,第一隔壁部27A配置于燃燒爐11和罩部件13的第一方向X的一側,第二隔壁部27B配置于燃燒爐11和罩部件1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側。
如圖4所示,在載置部28載置燃燒爐11。另外,加熱用腳部29從載置部28的第三方向Z的下側的端部朝向第三方向Z的下方突出。另外,加熱用腳部29在燃燒爐11及罩部件13的第三方向Z的下方具有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的延伸部29a。在延伸部29a設有與底面接觸來支撐加熱用支撐臺17的多個腳部件29b。腳部件29b構成為能夠沿著第三方向Z伸縮。由此,能夠進行燃燒爐11、吹風箱12以及罩部件13的高度調整。
此外,配置燃燒爐11的部位不限于吹風箱12及罩部件13的第二方向Y的一次,也可以將燃燒爐11配置于吹風箱12及罩部件13的第三方向的上側、下側。
[傳送單元]
接下來,說明傳送單元3。
如圖1所示,傳送單元3具有:形成為環狀的帶部件41;表示旋轉體的一例的驅動輥42;傳送用驅動部43;從動輥44;以及四個迂回輥45a、45b、45c、45d。另外,傳送單元3具有能夠旋轉地支撐驅動輥42、從動輥44以及四個迂回輥45a、45b、45c、45d的傳送用支撐臺50。
傳送用支撐臺50具有一對支撐架51和支撐一對支撐架51的傳送用支撐框52。如圖3所示,一對支撐架51在第二方向Y上隔開規定的間隔而配置。而且,在一對支撐架51之間配置帶部件41。
另外,在支撐架5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能夠旋轉地支撐有從動輥44,在支撐架5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能夠旋轉地支撐有驅動輥42。另外,在驅動輥42連接有傳送用驅動部43。而且,驅動輥42被傳送用驅動部43旋轉驅動。
而且,如圖2所示,在支撐架51的第一方向X的中間部設有傳送用支撐框52。在傳送用支撐框52設有用于使傳送單元3移動的車輪54。另外,在傳送用支撐框52設有四個軸承部52a、52b、52c、52d。
第一軸承部52a在傳送用支撐框52的第一方向X的一側,且配置于第三方向Z的上部。第二軸承部52b在傳送用支撐框52的第一方向X的一側,且配置于比第一軸承部52a靠第三方向Z的下方。第三軸承部52c在傳送用支撐框5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側,且配置于第三方向Z的上部。第四軸承部52d在傳送用支撐框5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側,且配置于比第三軸承部52c靠第三方向Z的下方。
在第一軸承部52a能夠旋轉地支撐有第一迂回輥45a,在第二軸承部52b能夠旋轉地支撐有第二迂回輥45b。另外,在第三軸承部52c能夠旋轉地支撐有第三迂回輥45c,在第四軸承部52d能夠旋轉地支撐有第四迂回輥45d。
帶部件41通過將多個棒狀部件以其軸向互相平行的方式排列并連結而構成。在帶部件41的多個棒狀部件之間空出能夠供從吹風箱12噴出的熱風通過的間隔。另外,構成帶部件41的多個棒狀部件的間隔設定為比傳送的食品(在本例中為煮飯米)的直徑小。
此外,在本例中說明了將帶部件41由多個棒狀部件構成的例,但不限于此,作為帶部件41,也可以由網眼狀的部件、形成有多個孔的帶狀的部件等其它各種部件構成。即,作為帶部件41,只要是具有能夠供從吹風箱12噴出的熱風通過的孔的部件即可。
另外,帶部件41能夠旋轉地卷繞驅動輥42、從動輥44、第一迂回輥45a、第二迂回輥45b、第三迂回輥45c以及第四迂回輥45d。而且,通過驅動輥42、從動輥44以及四個迂回輥45a、45b、45c、45d旋轉,從而帶部件41旋轉而進行循環移動。
如圖2所示,第一迂回輥45a及第三迂回輥45c配置于帶部件41的外側,第二迂回輥45b及第四迂回輥45d配置于帶部件41的內側。
而且,在帶部件41的從從動輥44到驅動輥42的去程側41A載置食品。另外,去程側41A通過加熱單元2的吹風箱12與后述的吸引單元4的吸引箱61之間,即加熱點100。
另外,從帶部件41的從驅動輥42通過第三迂回輥45c、第四迂回輥45d、第二迂回輥45b、第一迂回輥45a后返回到從動輥44的回程側41B沿著第三方向Z而與去程側41A對置。而且,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B避開加熱點100而配置。因此,不進行食品的加熱的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B暴露在外部空氣以不經受加熱點100的熱風。而且,在回程側41B,利用四個迂回輥45a、45b、45c、45d而形成向第三方向Z的下方鼓出的迂回區域41C。
另外,在本例的傳送單元3中說明了應用驅動輥42、從動輥44、四個迂回輥45a、45b、45c、45d來作為用于能夠移動地支撐帶部件41的旋轉體的例,但不限于此。作為使帶部件41旋轉驅動的部件,也可以,例如,在驅動輥42設置鏈齒,將傳送用驅動部43的驅動力經由鏈條而傳遞至鏈齒,或者也可以通過多個齒輪而將傳送用驅動部43的驅動力傳遞至帶部件41。而且,作為旋轉體,例如,也可以使用大致圓盤狀的滑輪。
另外,在傳送單元3的第一方向X的一側設有未圖示的平整部件和成為投入食品的受理口的未圖示的食品投入料斗。平整部件及食品投入料斗配置于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
平整部件是將從食品投入料斗所投入的食品在帶部件41上攤得薄且大致均勻的部件。另外,作為平整部件,應用使由多個葉片部件構成的平整片、螺旋狀的平整片旋轉驅動的部件、其它各種平整部件。而且,作為平整食品的機構,可以使食品投入料斗振動、在食品投入料斗與傳送單元3之間設置與傳送方向正交且大致水平地以預定的長度往復運動的傳送帶,也可以應用上述以外的其它各種方法。
[吸引單元]
接下來,參照圖1~圖5A以及圖5B,說明吸引單元4。
如圖1及圖2所示,吸引單元4是吸引從加熱單元2吹出的熱風的單。吸引單元4具有吸引箱61、吸引用配管62以及吸引導向部件65。
吸引箱61形成為中空的容器狀,且第三方向Z的上側的一面開口。吸引箱61經由固定部67而安裝于傳送用支撐臺50。吸引箱61配置于在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B所形成的迂回區域41C內,并經由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而與加熱單元2的吹風箱12對置。而且,加熱單元2的吹風箱12與吸引單元4的吸引箱61之間為加熱食品的加熱點100。另外,在吸引箱61的開口部,能夠裝卸地裝配有吸引導向部件65。
圖5A及圖5B是表示吸引箱61及吸引導向部件65相對于食品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
如圖5A所示,吸引導向部件65介于吸引箱61與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之間。而且,吸引導向部件65與吸引箱61和帶部件41緊密接觸。由此,能夠防止通過了帶部件41的熱風漏出到吸引箱61的周圍。
如圖1及圖5B所示,在吸引導向部件65設有吸引口65a。另外,如圖5B所示,吸引導向部件65的吸引口65a的第二方向Y的開口的長度設定為,與載置于帶部件41的食品G1的第二方向Y的長度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稍小。
另外,也可以準備吸引口65a的第二方向Y的開口的長度、吸引口65a的開口的形狀不同的多種吸引導向部件65。由此,能夠通過交換吸引導向部件65來與食品相應地調節吸引箱61的吸引量、吸引的區域。
此外,在本例中說明了將吸引導向部件65和吸引箱61作為分體部件而構成的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將吸引導向部件65與吸引箱61一體地構成。
另外,在吸引箱61設有連結配管64。連結配管64能夠裝卸地與吸引用配管62的連結部62a連結。吸引用配管62與未圖示的排氣風扇連接。而且,當驅動排氣風扇時,經由吸引用配管62及連結配管64而吸引吸引箱61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的空氣。
圖6是表示使傳送單元3及吸引箱61和加熱單元2分離后的狀態的主視圖。
在此,在現有的食品加熱裝置中,傳送食品的傳送單元整體被機殼包圍,而且傳送單元與加熱單元一體地構成。因此,為了進行傳送單元的清洗、維護,需要將機殼、加熱單元、傳送單元解體一次,非常復雜。
與之相對,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能夠裝卸地連結有與吸引箱61連接的連結配管64和吸引用配管62。另外,加熱單元2僅與傳送單元3的去程側41A對置,加熱單元2和傳送單元3未連接。而且,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在傳送單元3的傳送用支撐臺50設有車輪54。
由此,如圖6所示,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能夠將具有帶部件41的傳送單元3和加熱單元2分離。從而,能夠在維護時,使帶部件41遠離加熱單元2的吹風箱12的第三方向Z的下方。因此,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開放,能夠高效地進行帶部件41的清洗。
另外,在本例中說明了在傳送單元3的傳送用支撐臺50設置車輪54而傳送單元3構成為能夠移動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支撐燃燒爐11及吹風箱12的加熱用支撐臺17設置車輪而將加熱單元2側構成為能夠移動。
而且,說明了將吸引箱61固定于傳送單元3的傳送用支撐臺50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將吸引箱61能夠裝卸地安裝于傳送用支撐臺50,在使傳送單元3從加熱單元2分離時,使吸引箱61從傳送單元3分離。由此,不僅能夠使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的第三方向Z的上方開放,也能夠使其下方開放,能夠更高效地進行帶部件41的清洗。
另外,在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中,使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A以避開吸引箱61與加熱單元2之間的方式迂回。因此,在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中能夠在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A設置去除在帶部件41所附著的食品、調味劑等的清洗單元。作為清洗單元,例如,能夠應用通過對帶部件41吹空氣來將附著于帶部件41的食品吹飛的結構、使帶部件41在蓄存有水等清洗液的內通過的結構等其它各種的清洗單元。
由此,能夠使食品加熱裝置1的傳送單元3不短暫地停止,而一邊清洗在帶部件41所附著的調味劑、食品等,一邊進行食品的加熱。其結果,能夠實現食品加熱裝置1的生產能力的提高。
2.食品的加熱方法
接下來,參照圖1~圖8,對使用了具有上述的結構的食品加熱裝置1的食品的加熱方法進行說明。
圖7是表示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的熱風通過食品G1的狀態的說明圖,圖8是表示利用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來加熱食品G1的狀態的說明圖。
首先,如圖1所示,加熱單元2的燃燒爐11從吸入口吸引外部空氣,且加熱所吸引的空氣。然后,將被燃燒爐11加熱了的空氣經由熱風用配管22而向吹風箱12輸送。由此,在加熱吹風箱12內的同時,也加熱覆蓋吹風箱12的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例如,在燃燒爐11的設定為300℃的情況下,吹風箱12內的溫度為220℃。
另外,從食品投入料斗向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的第一方向X的一側投入食品。然后,使帶部件41旋轉,同時利用未圖示的平整部件將所投入的食品以其厚度大致平均的方式平整而攤在帶部件41上。然后,從調味劑投入部26向帶部件41上的食品G1投入調味劑。
對于吹上調味劑的食品G1,再通過帶部件41將食品G1傳送至吹風箱12和吸引箱61互向對置的加熱點100。然后,如圖6所示,輸送至吹風箱12內的加熱的空氣作為熱風而從噴出導向部件23的噴出口23a噴射。
此時,通過未圖示的排氣風扇驅動,從而與吹風箱12對置的吸引箱61內變成負壓。因此,如圖7所示,從噴出口23a所噴射的熱風通過帶部件41的去程側41A及食品G1,再經由吸引導向部件65的吸引口65a而被吸引至吸引箱61。然后,被吸引至吸引箱61的熱風經由連結配管64及吸引用配管62而排出到裝置的外側。
而且,在熱風通過食品G1的間隙時,附著于食品G1的表面的多余水分由于通過的熱風而蒸發。因此,能夠使食品G1的表面干燥。另外,如圖8所示,通過將吹熱風的方向僅決定為從上方向下方的單一方向,從而能夠加熱食品G1的上表面。其結果,能夠僅燒焦附著于食品G1的調味劑中的食品G1的上面部的調味劑或者食品G1的上面部,能夠不燒焦其它部分。
另外,在本例中,也可以根據使食品G1干燥的程度而將從吸引口65a吸引的熱風的風量設定為比從噴出口23a噴射的熱風的風量小。此時,如圖1所示,從噴出口23a所噴射的熱風的一部分未被吸引單元4吸引而剩余。此外,在本例中,吹風箱12被罩部件13覆蓋。因此,在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充滿沒有被吸引單元4吸引的熱氣而變成正壓。而且,在本例中,使循環部15驅動,將滯留于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的熱氣經由循環用配管25而向燃燒爐11輸送。由此,能夠提高燃燒爐11的燃燒效率。
在此,因為在被吸引單元4所吸引的通過食品G1的周圍的熱風中混入食品G1的多余的水分,所以濕度比從燃燒爐11輸送來的熱風高。對于此,滯留于罩部件13的內部空間的多余的熱氣未通過食品G1及帶部件41,因此濕度變化小。抑制了濕度上升。因此,即使利用循環部15將熱氣返回燃燒爐11,也能夠抑制向吹風箱12供給的熱風的濕度上升。
用吸引單元4吸引從吹風箱12所噴出的熱風,且用罩部件13覆蓋吹風箱12,從而抑制了從吹風箱12噴出的熱風漏出到加熱點100的周圍。因此,在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中,能夠僅使加熱點100成為高溫的環境,能夠防止周圍的溫度上升。
另外,如圖2所示,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B避開加熱點100而配置。因此,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B不被加熱點100的熱風吹而開放。由此,能夠防止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的環境而帶部件41的溫度上升至所需以上,因此,能夠防止在帶部件41所附著的食品G1燒焦。
而且,在回程側41B由四個迂回輥45a、45b、45c、45d形成迂回區域41C,不僅迂回加熱點100,而且迂回吸引箱61的周圍。由此,能夠使帶部件41的回程側41B的距離比去程側41A的距離長。即,能夠使帶部件41的未被加熱而暴露于外部空氣的期間比被加熱的期間長,能夠有效地抑制帶部件41的溫度上升。
另外,噴出口23a及吸引口65a的開口的第二方向Y的長度設定為,與向帶部件41所投入的食品G1的第二方向Y的長度大致相等,或者比其稍小。由此,能夠防止從帶部件41的未載置食品G1的區域吸引熱風。因此,能夠將從噴出口23a所噴射的熱風中的被吸引箱61吸引的熱風全部用于食品G1的表面的干燥。其結果,能夠短時間干燥食品G1的表面,而且能夠防止食品G1的內部被加熱至所需以上而干燥。
另外,能夠防止對帶部件41的無效區域吹熱風,因此能夠防止帶部件41被加熱至所需以上。由此,能夠防止帶部件41被高溫損傷、食品G1由于被加熱的帶部件41而與意圖相反地燒焦。
而且,在本例中設有平整部件,其在食品G1通過加熱點100前,將食品G1以其厚度大致平均的方式在帶部件41上較薄地平整。由此,不僅在米飯的情況下,在對紐帶狀、粉狀、或者粒狀的食品加熱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熱風通過食品的每一個,能夠減輕加熱不均。
然后,在食品G1通過加熱點100而由加熱點100進行的食品G1的加熱結束時,傳送單元3將食品G1傳送至作為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的過渡位置。由此,使用了本例的食品加熱裝置1的食品加熱作業完成。
以上,對食品加熱裝置的實施方式以包含其作用效果的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的食品加熱裝置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書記載的發明的宗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實施。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應用米飯來作為加熱的食品的一例的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加熱的食品不限于此。作為用本發明的食品加熱裝置來加熱的食品,例如,能夠應用于蔬菜、飯團、水產品、肉類、披薩等其它各種食品。
符號說明
1—食品加熱裝置,2—加熱單元,3—傳送單元,4—吸引單元,11—燃燒爐(加熱部),12—吹風箱(吹風部),13—罩部件,15—循環部,17—加熱用支撐臺,22—熱風用配管,23—噴出導向部件(吹風部),23a—噴出口,24—開閉門,25—循環用配管,41—帶部件,41A—去程側,41B—回程側,41C—迂回區域,42—驅動輥(旋轉體),43—從動輥(旋轉體),45a、45b、45c、45d—迂回輥(迂回旋轉體),50—傳送用支撐臺,61—吸引箱,62—吸引用配管,62a—連結部,64—連結配管,65—吸引導向部件,65a—吸引口,100—加熱點,G1—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