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表面處理器具。
背景技術:
諸如真空吸塵器這樣的表面處理器具通常提供有一個或多個表面處理頭,往往被稱為清潔頭。通常能夠在不同使用“模式”之間操縱清潔頭。不同模式可以例如允許通過表面處理頭更有效地清潔不同類型的地面表面,譬如帶地毯的或硬地面。
表面處理頭的一個實例在EP0898924中描述。表面處理頭包括抽吸腔,其具有設置在兩個抽吸腔邊緣(所謂的工作邊緣)之間的抽吸腔開口。為了使得表面處理頭可以在不同地面表面上更有效地清潔,后部工作邊緣是可運動的,且可以定位在抽吸腔開口大部分被關閉的第一位置和抽吸腔開口被打開到最大程度的第二位置之間運動。在抽吸腔開口大部分關閉的情況下,減少的抽吸力可以被實現,而在抽吸腔開口打開到最大程度的情況下,抽吸力可以被增大。可運動的工作邊緣可以從第一位置運動到第二位置,反之亦然,例如通過如EP0898924的圖1和4中所示的腳促動桿。替代實施例被描述,由此可運動工作邊緣被彈簧偏壓到第一位置,且通過在高阻力運動的情況下將表面處理頭在地面表面上運動,例如在深絨毛地毯上,將使得邊緣克服來自彈簧的偏壓力進入到第二位置。
腳促動裝置允許用戶選擇用于可運動工作邊緣的期望位置。然而,對于用戶而言難以選擇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且用戶通常選擇工作邊緣的兩個極端位置中的一個,其兩者都不能提供最佳位置用于地面表面的最有效的清潔。包括彈簧偏壓的工作邊緣的替代實施例并不允許用戶選擇他們期望使用的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表面處理頭,包括:抽吸腔,具有抽吸腔開口,其由前工作邊緣和后工作邊緣界定,且前工作邊緣和后工作邊緣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在第一位置工作邊緣之間間隔的距離最大,且在第二位置工作邊緣之間間隔的距離最小;以及促動機構,包括用戶可操作促動器,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促動前工作邊緣和后工作邊緣中的至少一個;其中促動器促動前工作邊緣和后工作邊緣中的至少一個所需的運動沿基本正交于可運動工作邊緣的運動方向的方向。
結果促動器被賦予在底板體部上從側部到側部的更大程度的橫向運動,而前后方向的運動度是相對受限的。因此,用戶可以容易地更精確地根據他們的需要或者要被清潔的地面表面的類型選擇期望的后工作邊緣位置。此外,用戶可更容易在任何給定地面類型上對表面處理頭實現臟物拾取性能和運動阻力的最佳平衡。
所述促動器可為滑動件。這提供了相對容易的促動機構供用戶使用,且可以提供給用戶關于促動器的當前位置且由此可運動工作邊緣的位置的良好的視覺指示。
促動器可運動使得第一和第二工作邊緣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被以定位在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結果,用戶能夠使用促動器將可運動工作邊緣定位在更精確的位置中,其允許臟物拾取性能對運動阻力的最佳平衡。
后工作邊緣可以是可運動的且前工作邊緣是固定的,或替代地前工作邊緣可以是可運動的且后工作邊緣是固定的,或進一步替代的前和后工作邊緣兩者都是可運動的。因此,用于可運動邊緣(一個或多個)的最適當的配置可以被用于任何配置的表面處理頭。
可運動工作邊緣或促動機構可包括突起構件,且可運動工作邊緣或促動構件中的另一個于是可包括引導路徑,配置為接合地接收所述突起構件。也就是說,可運動工作邊緣可包括突起構件且促動機構于是包括引導路徑,或替代地,促動機構可包括突起構件且可運動工作邊緣于是包括引導路徑。促動機構的運動可導致突起構件穿過引導路徑的運動。結果,從促動器到可運動工作邊緣的簡單可靠的傳動方式可以被實現。促動機構在促動期間運動的距離可不等于導致的前和后工作邊緣中的至少一個運動的距離。例如,促動機構在促動期間運動的距離可基本上為導致的前和后工作邊緣中的至少一個運動的距離的兩倍。結果,可以對可運動工作邊緣的位置實現更大程度的控制。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真空吸塵器,包括如前任一段所述的表面處理頭。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可能更容易理解,現在將通過示例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表面處理頭的透視圖;
圖2是圖1中的表面處理頭的頂視圖;
圖3是圖1和2中的表面處理頭的底視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表面處理頭的底板體部的透視圖;
圖5A和5B是在第一和第二配置中的圖4的底板體部的頂視圖;
圖6A和6B顯示了在圖5A和5B的兩個配置中的底板體部的底視圖;
圖7A顯示了當在圖5A和6A的配置中時穿過圖4的底板體部的透視截面視圖;
圖7B顯示了圖7A的橫截點處底板體部的切面的側視圖;
圖8A顯示了當在圖5A和6A的配置中時穿過圖4的底板體部的第二透視截面視圖;
圖8B顯示了圖8A的橫截點處底板體部的切面的側視圖;
圖9A顯示了當在圖5B和6B的配置中時穿過圖4的底板體部的透視截面視圖;
圖9B顯示了圖9A的橫截點處底板體部的切面的側視圖;
圖10A顯示了當在圖5B和6B的配置中時穿過圖4的底板體部的第二透視截面視圖;
圖10B顯示了圖10A的橫截點處底板體部的切面的側視圖;
圖11顯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促動機構和可運動工作邊緣;
圖12顯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促動機構和可運動工作邊緣;
圖13A是在圖5A和6A所示配置中的圖11的促動機構和可運動工作邊緣的頂視圖;以及
圖13B是在圖5B和6B所示配置中的圖11的促動機構和可運動工作邊緣的頂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和圖3顯示了表面處理頭1。表面處理頭1包括主體部2和滾動支撐件3。主體部2包括外殼4,其圍繞底板體部5提供。滾動支撐件3包括輪子6和轉向管7。轉向管7允許表面處理頭1附接到真空吸塵器,例如在筒式或罐式真空吸塵器的情況下通過棒附件。轉向管7通過管8與主體部2流體連接,且特別地與底板體部5流體連接。圖1和2還示出機械滑動件形式的促動器10,設置在底板體部5的頂部暴露表面上。表面處理頭1的豎直和橫向軸線分別由軸線V和L來表示。軸線M表示表面處理頭1在使用期間的向前方向。由此可以說軸線M指向表面處理頭1的前邊緣的前方。
圖3示出了表面處理頭1的底側。底板體部5的底側包括抽吸腔11,其具有設置在前工作邊緣12和后部工作邊緣14。相對術語“前”和“后”被根據真空清潔操作中向前掃掠期間表面處理頭1的使用方向來限定(如圖1中的軸線M所指示)。抽吸腔11與管8通過抽吸開口15流體連接。圖4示出了僅底板體部5,而表面處理頭1的其余部分被隱藏以便觀察。管道開口15從底板體部5的頂表面向上延伸。在抽吸開口后方,朝向底板體部5的后部處為中心送氣口16。中心送氣口16的外部開口定位在槽17的中央部分中,該槽17橫向地跨底板體部5的頂表面沿其寬度的實質部分延伸。在槽17的每個端部處,存在側送氣口18,其開口在圖4中不可見。中心和側送氣口16和18能夠將底板體部5內部的抽吸腔11余直接圍繞表面處理頭1的外側的空氣流體連通。因此,在使用期間,當中心和側送氣口16和18被打開時,空氣通過送氣孔16、18以及通過在工作邊緣12、14之間的抽吸腔開口而被抽入到抽吸腔11中。這具有減少在抽吸腔開口處產生的抽吸力的效果。
圖5A和5B是底板體部5的頂視圖。從該視圖,中心和側送氣口16、18的開口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在圖5A中,促動器10在第一位置中,其中用于促動器10的把手定位在最靠近底板體部5的中心處。從從該第一位置,促動器10可以沿箭頭D方向運動。圖5B示出了底板體部5,其中促動器10在第二位置,其中把手定位為靠近底板體部的側邊緣。
圖6A和6B分別示出了當促動器在圖5A和5B中所示的兩個位置中時底板體部5的底側。后工作邊緣14是可運動的,且可由促動器10促動,使得在圖6A中,當促動器10處于第一位置(如圖5A所示)時,后工作邊緣14處于第一位置。在該第一位置,在前工作邊緣12和后工作邊緣12之間的距離是最大的,由尺寸a表示,其意味著抽吸腔開口在其最大尺寸。相反,在圖6B中,促動器10處于第二位置(如圖5B所示),后工作邊緣14在第二位置。在該第二位置,在前工作邊緣12和后工作邊緣12之間的距離是最小的,由尺寸β表示,其意味著抽吸腔開口在其最小尺寸。
當抽吸腔開口的寬度處于最大值α,且中心和側送氣口16、18關閉時,當表面處理頭1使用時,在抽吸腔開口處實現的吸力被大大提高。這改善了表面處理頭1的臟物拾取性能。然而,由于在抽吸腔開口處增大的抽吸,表面處理頭1會被以較大的力吸向地面表面,使得存在對于運動的較大阻力。這可導致用戶發現難以在要被清潔的地面表面上移動表面處理頭1。另一方面,當抽吸腔開口的寬度處于最小值β,且中心和側送氣口16、18打開時,當表面處理頭1使用時,在抽吸腔開口處實現的吸力被減小。這導致表面處理頭1的臟物拾取性能的降低,但是也將減小表面處理頭1被吸向地面表面的力。由此,運動阻力將被減小,且用戶將能夠將表面處理頭在地面表面上更容易地運動。由此,用戶能夠運動促動器10以根據使用中他們對表面處理頭1在不同地面表面上的臟物拾取性能和可操縱性方向的需求而在圖5A和5B中所示的兩個位置之間切換。
圖7A和7B以及圖8A和8B顯示了當促動器10和可運動后工作邊緣14兩者都處于上述且在圖5A和6A中示出的第一位置中時,穿過底板體部5的橫截面。圖7A和7B的橫截面在中心放氣口16所處的點處穿過底板體部5截取。圖8A和8B的橫截面在側放氣口18所處的點處穿過底板體部5截取。密封件20設置在可運動后工作邊緣14和抽吸腔11的后壁22之間。由此,當后工作邊緣14處于第一位置中時,后工作邊緣14與密封件20鄰接,使得在后工作邊緣14和密封件20之間沒有間隙。當后工作邊緣以這樣的方式與密封件20鄰接時,空氣被阻止從表面處理頭1的外側通過送氣口16或18進入抽吸腔11。由此,當可運動后工作邊緣14處于第一位置時,后送氣口16和18被關閉。因此,僅在工作邊緣12、14之間穿過抽吸腔開口的空氣可以被抽吸入抽吸腔11,且隨后穿過管道開口15、管8和轉向管7進入真空吸塵器。
圖9A和9B以及圖10A和10B顯示了當促動器和可運動后工作邊緣14兩者都處于上述且在圖5B和6B中示出的第二位置中時,穿過底板體部5的橫截面。圖9A和9B中所示的橫截面沿與圖7A和7B中所示的那些相同的線截取,即在中心送氣口16所處的點處。圖10A和10B中所示的橫截面沿與圖8A和8B中所示的那些相同的線截取,即在側送氣口18所處的點處。在可運動后工作邊緣14在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其不再鄰接密封件20。由由此,空氣能夠通過送氣口16、18如箭頭E和F所示從表面處理頭1的外側進入抽吸腔11。由于通氣能夠通過抽吸腔開口之外的通路進入抽吸腔11,在抽吸腔開口處的吸力與如上所述送氣口16、18被關閉時相比被顯著地降低,該吸力用于將表面處理頭1吸到地面表面。由此,用戶將經受更少的運動阻力,且將能夠沿地面表面更容易地操縱表面處理頭1。
如前所述,當后工作邊緣14被從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時,送氣口16、18由于后工作邊緣不再接觸位于抽吸腔11的后壁22上的密封件20而被打開。由此,通過滑動促動器10移動后工作邊緣14的一個用戶動作導致兩個結果,其降低了在抽吸腔開口處的吸力:第一是抽吸腔開口的尺寸的降低;以及第二是送氣口的打開。另一益處在于由于放氣口隨著可運動工作邊緣通過相同的促動器的促動而被調整,用戶并不需要在清潔操作中從一種地面表面類型行進到另一種時記住改變可運動邊緣和放氣口兩者。在上述和附圖中所示的布置中,放氣口16、18通過將后邊緣運動離開與密封件20的鄰接而被打開。然而,可以設想替代布置,其中仍使得在促動器促動時打開放氣口。例如,前工作邊緣12可以是可運動的,或前工作邊緣12和后工作邊緣14兩者可以是可運動的。由此,放氣口可以被提供在底板體部5的前部處或前部和后部處。在又一替代實施例中,放氣口不是通過將可運動工作邊緣移動離開與密封件的鄰接來打開,放氣口可以通過連接到促動器10的可滑動板來關閉,使得當促動器10運動時,板滑動離開以露出放氣口。
圖11示出了用于移動后工作邊緣14的促動機構的第一實施例。機構包括后工作邊緣14和促動器10。促動器10具有延伸到底板體部5的上表面下方的部分23,使得它在通常使用中并不可見。后工作邊緣14的頂部部分設置有兩個通道或引導路徑24,且促動器10設置有兩個向下突起構件25,其為凸臺的形式,且對齊以接合到設置在后工作邊緣14的頂部上的引導路徑24。促動機構的替代實施例在圖12中示出,其中后工作邊緣14設置有向上突起的構件26,其為凸臺的形式,而促動器10包括延伸部分27,被提供有引導路徑28,使得向上突起的凸臺對齊以與引導路徑28接合。
圖13A和13B顯示圖11的促動機構的促動。當促動器10沿著箭頭G的方向(其基本平行于橫向軸線L)沿固定的筆直路徑運動時,設置在促動器10底部上的凸臺經過設置在后工作邊緣14上側上的引導路徑。凸臺在引導路徑側部上得到的力使得后工作邊緣14沿著箭頭H方向運動(其基本平行于軸線M),如圖13A所示。這對應于上述邊緣從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運動。該運動在圖13B中示出,其中促動器沿由箭頭J所示的相反方向沿著固定筆直路徑的運動導致后工作邊緣14沿箭頭K的方向運動。當后工作邊緣在底板體部5的底部上的固定運動路徑上時,促動器10的促動方向正交于得到的后工作邊緣14的運動。底板體部5的尺寸允許在底板體部的頂部表面上的更大程度的橫向運動(即平行于軸線L),而沿前后方向的運動程度(即平行于軸線M)是相對受限的。因此,通過布置促動器10為具有側面到側面或橫向方向的促動,它可以提供更長的行程。為促動器10提供與較小的得到的后工作邊緣14的運動相比較長的行程具有以下結果:用戶更容易更精確地選擇期望的后工作邊緣位置和相關的放氣口配置。由此,用戶更容易在任何給定地面類型上對表面處理頭1實現臟物拾取性能和運動阻力的最佳平衡。
在上述和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引導路徑24和28在促動器的行程的長度上具有相對直和淺角度的路徑。這使得后工作邊緣14的得到的運動平滑和穩定。然而,應理解引導路徑的形狀可以根據表面處理頭1的要求設置為引發后工作邊緣的不同的最終運動。例如,引導路徑可以設置有不均勻彎曲的路徑,使得后工作邊緣14從第一位置的初始運動是緩慢的,但是然后在其接近第二位置時加速。這在某些情況下是期望的,例如為了盡可能快地阻止放氣口16、18打開。盡管上面描述了具體的實施方式,將理解各種修改可以被進行而不會背離由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