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將鍋內設為加壓狀態而進行烹制的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
背景技術: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對烹飪器具的食物烹飪的口感和感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將米飯炊煮的更加美味可口,關鍵在于如何使溫度控制在100℃以上,讓大米的淀粉充分糊化。目前現有的解決方式是通過控制調壓閥的開閉使其鍋內的壓力上升到大于標準大氣壓:在沸騰階段,多次控制調壓閥的開閉,從而使鍋內氣壓反復上升至1.2個大氣壓附近再降低至1.0的標準大氣壓。由此,因鍋內壓力的變化產生大量的氣泡推動米粒,從而使米粒充分的受熱使其更好的糊化和吸水,其結果是米飯的口感得到提升。關于調壓閥,現有技術中已經有了多種的技術方案。參考文獻1提供了一種壓力式煮飯器。圖1為參考文獻1壓力時煮飯器中調壓閥開閉機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調壓閥開閉機構19包括:缸20;柱塞21,其在缸內進退移動;動作桿22,其安裝在柱塞21的前端部;以及彈簧25,其設置在缸20的一端部與動作桿22之間。在缸20中,組裝有卷繞成圓筒狀的電磁線圈(未圖示),柱塞21根據電磁線圈的勵磁的有無而在缸20內進退移動。彈簧25例如由伸展盤簧構成。動作桿22隔著具有彈性的密封部件23而支承于調壓閥13的罩13b。該調壓閥開閉機構中,在缸20的電磁線圈沒有被勵磁時,柱塞21由于彈簧體25的彈力而朝離開缸23a的方向被施力。此時,經由動作桿22,金屬球14被推壓為從蒸汽排放孔131離開,使蒸汽排放孔131成為開放狀態。另一方面,在缸20的電磁線圈被勵磁時,柱塞21抵抗彈簧體25的彈力而被拉入缸20內。此時,金屬球14由于自重而沿設置于閥座13a的傾斜面移動,而返回到蒸汽排放孔131上,使蒸汽排放孔131成為關閉狀態。對于參考文獻1所給出的調壓閥開閉機構,由于金屬球是自由的放置在閥座上,沒有其他可固定的裝置,其穩定性偏低,有利于調壓閥開閉機構通過動作桿推動該金屬球來進行蒸汽孔的開閉動作。然而,當鍋內達到一定的壓力的情況下,假如外部稍微施加一個外力便可使該金屬球晃動,從而使蒸汽意外逃逸。這種情況下,若是無意觸動或移動該壓力式煮飯器都將可能發生蒸汽傷人的事故。參考文獻2提供了一種加熱烹調器。圖2為參考文獻2加熱烹調器中兩調壓閥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該加熱烹調器中配備有第一調壓閥43A和第二調壓閥43B,其通氣孔分別為46A和46B。第一調壓閥43A與上文中的調壓閥大體一致,不再詳細說明。此處主要關注第二調壓閥43B。第二調壓閥43B在罩48B的內部具備用于關閉連通孔46B的閥體51、使該閥體51向關閉位置(向下)移動的動作承受構件52和配設在上述兩構件之間的彈簧53。當因驅動單元(未圖示,例如步進電機)的驅動而使動作承受構件52向下移動時,閥體51經由彈簧而利用閥體51關閉連通孔46B。另外,通過動作承受構件52的移動量(作用力)的調節,能夠使內鍋內在1.00~1.30atm的范圍內升壓。對于參考文獻2中的第二調壓閥,其僅是提到了采用步進電機來驅動動作承受構件移動。然而,步進電機提供的驅動力有限,精度同樣有限,不能滿足精確控制閥體移動的目的。參考文獻:1、專利文獻,申請公布號:CN103989400A2、專利文獻,授權公告號:CN203183387U
技術實現要素:(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以提高烹飪器的安全性,同時提高控制的精準度。(二)技術方案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包括:包括:烹飪空間,其容納被烹飪物;蒸汽溢出腔,其通過第一通氣孔250與烹飪空間相連通;以及第一調壓閥400,安裝于蒸汽溢出腔內,其控制第一通氣孔250的開閉。該第一調壓閥400包括:球狀物430,其蓋于第一通氣孔250上方;以及穩定桿440,其具有一可水平移動的限位部442,在該限位部442的帶動下,球狀物430可前后滾動,從而打開或關閉第一通氣孔,并且,球狀物430的活動空間被限定在限位部442所限定的內部空間內。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球狀物430與限位部442內側的距離介于0.2mm-1.5mm之間。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穩定桿的限位部442呈:環形,環繞于球狀物430水平方向的外圍;或半圓形,扣合于球狀物430上半部。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穩定桿的限位部442呈環形;其中,該環形為圓環形、正八邊形環形、正六邊形環形或正方形環形。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一調壓閥400還包括:罩體410,在第一通氣孔250的外圍圍成第一閥空間,在其表面開設有推拉孔411;第一驅動機構460,其前部可移動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內;穩定桿440還包括:推拉部441,呈旋轉90°的“T”字型,其較窄端穿過罩體上的推拉孔411伸入第一閥空間內,并將限位部442固定,其位于第一閥空間外的較寬端與罩體410之間具有第一壓縮彈性元件450。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對于第一調節閥400在以下兩種狀態之間切換:打開狀態:第一驅動機構460的可移動端處于收回狀態,在第一壓縮彈性元件450的彈力作用力下,穩定桿440后退,推拉部441將球狀物430從第一通氣孔250上方的位置拉開,第一通氣孔250打開;關閉狀態:第一驅動機構460的可移動端處于伸出狀態,克服第一壓縮彈性元件450的彈力作用力,穩定桿440向前方伸出,推拉部441將球狀物430推動至第一通氣孔250上方,第一通氣孔250關閉。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一驅動部件為具有電磁線圈的柱塞式部件,在斷電狀態下,其可移動端處于收回狀態。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罩體的表面還開設有與推拉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對設置的定位孔412;穩定桿440還包括:定位部443,呈桿狀,其一端固定于限位部442,另一端穿過定位孔412伸出第一閥空間外。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球狀物430為金屬球狀物;罩體410上端敞口或表面開設有泄氣孔413;第一驅動部件460伸入蒸汽溢出腔內的可移動端與外圍的蒸汽溢出腔的腔壁密封;和/或第一調壓閥400還包括:閥座420,其至少部分固定于第一閥空間內,其對應于第一通氣孔250的位置形成有縱向的蒸汽通道421;球狀物430蓋于蒸汽通道421的上方,并可前后移動。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蒸汽溢出腔還通過第二通氣孔260與烹飪空間相連通;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還包括:第二調壓閥500,安裝于蒸汽溢出腔內,用于控制第二通氣孔260的開閉。該第二調節閥500包括:步進電機510;絲桿滑臺520,其水平設置,絲杠的起始端連接步進電機510;L形傳動臂530,其中部樞接上方的蓋體,其第一端固定于絲桿滑臺520的滑塊上;傳動桿540,其上端抵接或固定于L形傳動臂530的第二端,其下端自上而下穿進蒸汽溢出腔內;無極調節閥550,其上端抵接于傳動桿540的下端,其下端有彈力的壓設于第二通氣孔260上;其中,步進電機510、絲桿滑臺520、L形傳動臂530位于蒸汽溢出腔外,步進電機510驅動絲桿滑臺520的滑塊左右滑動,通過L形傳動臂530和傳動桿540的傳動作用,使無極調節閥550上下移動,打開或關閉第二通氣孔260。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無極調節閥550包括:閥壁551,其呈上端開口的筒狀,下端固定并開有泄氣孔;閥帽552,其向下開口,其上端抵壓或固定于傳動桿540的下端,下端的邊緣與閥壁上端的邊緣相互卡合,并且該閥帽552可沿閥壁551縱向滑動;滑動閥554,其下端壓合部壓合于第二通氣孔260,其上端滑動部呈開口向上的筒狀,在該滑動部與閥帽之間設置有第二壓縮彈性元件553。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滑動閥的下端壓合部呈平頭箭頭狀、梯形狀或球狀。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二調節閥500還包括:第三壓縮彈性元件560,設置于第二通氣孔的外圍與滑動閥的滑動部之間,其支撐力與無極調節閥550的重量相當。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還包括:烹飪器本體100;以及蓋體200,蓋于烹飪器本體100上部的開口部,兩者之間形成一容納被烹飪物的烹飪空間。該蓋體200包括:內蓋板220,其蓋于烹飪器本體100的開口部;外蓋殼230,其位于內蓋板的上方,并與內蓋板間隔一定距離,兩者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及框架部240,在內蓋板220和外蓋殼230之間形成蒸汽溢出腔和一蒸汽通路,該蒸汽溢出腔通過開設于內蓋板上的第一通氣孔250與烹飪空間相連通,并通過蒸汽通道與外部空間相連通。優選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還包括:壓力傳感器,其監測烹飪空間內的壓力狀況;溫度傳感器,其監測烹飪空間內的溫度狀況;調壓閥控制機構,其依據由壓力狀況、溫度狀況及自身存儲的烹飪流程控制第一調壓閥的打開和關閉。(三)有益效果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第一調壓閥中,通過穩定桿、彈簧與限位部的組合,使球狀物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在非故意情況下即使晃動該加熱烹飪器,蒸汽也不會出現逃逸現象,避免了蒸汽傷人事故的發生;(2)在第二調壓閥中,通過步進電機、絲桿滑臺和傳動臂的組合,增強了步進電機的驅動力和控制精度,有利于烹飪出更美味的米飯;(3)在第二調壓閥中,無極調節閥的下部設置第三壓縮彈性元件,使第二調壓閥在自然狀態下處于開啟通路的狀態,從而讓該第二調壓閥對壓力控制的最小值可從1.00atm開始,增加了第二調壓閥的可控制范圍。附圖說明圖1為參考文獻1壓力時煮飯器中調壓閥開閉機構的示意圖;圖2為參考文獻2加熱烹調器中兩調壓閥的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剖視圖;圖4A為圖3所示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一調壓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4B為圖4A所示第一調壓閥部分的俯視圖;圖5為圖3所示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二調壓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利用本實施例的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烹制米飯的時鍋內溫度和壓力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二調壓閥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烹飪器本體;110-殼體;120-內鍋;200-蓋體;210-密封圈;220-內蓋板;230-外蓋殼;240-框架部250-第一通氣孔;260-第二通氣孔;300-加熱組件;310、320-下加熱器;330、340-上加熱器;400-第一調壓閥;410-罩體;411-推拉孔;412-定位孔;413-泄氣孔;420-閥座;421-蒸汽通道;430-球狀物;440-穩定桿;441-推拉部;442-限位部;443-定位部;450-第一壓縮彈簧;460-第一驅動機構;500-第二調壓閥;510-步進電機;520-絲桿滑臺;530-L形傳動臂;540-傳動桿;550-無極調節閥;551-閥壁;552-閥帽;553-第二壓縮彈簧;554-滑動閥;551a-泄氣孔;560-第三壓縮彈簧。600-傳感器組;610-底部溫度傳感器;620-壓力傳感器;630-頂部溫度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附圖或說明書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圖號。附圖中未繪示或描述的實現方式,為所屬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所知的形式。另外,雖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參數的示范,但應了解,參數無需確切等于相應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誤差容限或設計約束內近似于相應的值。實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通過對兩調壓閥的改進,增強了安全性和可控性。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包括:烹飪器本體100;蓋體200,其蓋于烹飪器本體100的開口部,兩者之間形成一容納被烹飪物的烹飪空間;加熱組件300,其設置于烹飪器本體100和蓋體200的預設部位,對烹飪空間內的被烹飪物進行加熱;第一調壓閥400,其對使所述烹飪空間內與所述蓋體內連通的第一通氣孔進行開閉控制;第二調壓閥500,其對使所述烹飪空間內與蓋體內連通的第二通氣孔進行開閉控制;傳感器組600,對烹飪空間內的溫度和壓力狀況進行監控;調壓閥控制機構,其對所述第一調壓閥400和第二調壓閥500進行控制,來調節所述烹飪空間內的壓力。以下分別對本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詳細說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為俗稱的“電飯煲”或“電壓力鍋”,其可以蒸制米飯、熬粥或燉制肉類、魚類等等。由于其烹調美味、功能豐富,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已經成為居家必備的廚房用具。在本實施例中,將主要以蒸制米飯為例進行說明。請參照圖3,烹飪器本體100包括:殼體110;能夠可拆裝地收容于殼體110內的有底筒狀的內鍋120。該烹飪器本體100的類似結構已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此處不再進一步詳細說明。蓋體200可轉動地卡合于烹飪器本體100的殼體110上,蓋住內鍋120,從而在兩者之間形成一烹飪空間。為保證該烹飪空間的密閉性,在蓋體200和內鍋120之間,還設置有環狀的密封圈210。請參照圖3,蓋體200包括:內蓋板220、外蓋殼230,以及形成于內蓋板和外蓋殼之間的框架部240。其中,框架部240在內蓋板220和外蓋殼230之間形成一蒸汽溢出腔和一蒸汽通路。該蒸汽溢出腔通過開設于內蓋板220上的第一通氣孔250和第二通氣孔260與烹飪空間相通,并通過蒸汽通道與烹飪器本體100外的空間相連通。為了對烹飪空間內的食物進行全方位的烹制,在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多處設置有加熱器。請參照圖3,在殼體內靠近內鍋的位置設置有采用電磁感應方式對內鍋進行加熱的下加熱器(310、320),在蓋體的內蓋板220朝向烹飪空間的一側,還設置有多處的上加熱器(330、340)。同時,為了對烹飪空間的環境進行監測,在殼體內靠近內鍋的位置設置底部溫度傳感器610,在蓋板的內蓋板220朝向烹飪空間的一側設置壓力傳感器620和頂部溫度傳感器630。調壓閥控制機構根據這些傳感器提供的信息對第一調壓閥400和第二調壓閥500進行控制。第一調壓閥400和第二調壓閥500均安裝于蓋體的外蓋殼和內蓋板之間的蒸汽溢出腔內。第一調壓閥400用于控制第一通氣孔與烹飪器本體外空間的通路。當第一調壓閥400打開時,第一通氣孔250被打開,烹飪空間內的蒸汽通過第一通氣孔250進入蒸汽溢出腔,通過蒸汽通路進入烹飪器本體100外的空間;當第一調壓閥400關閉時,第一通氣孔250被關閉。圖4A為圖3所示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一調壓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3和圖4A,第一調壓閥400包括:罩體410,固定于蓋體的內蓋板朝向蒸汽溢出腔的一側,其在第一通氣孔250的外圍圍成第一閥空間,且在罩體410的表面開設有推拉孔411、定位孔412和泄氣孔413;閥座420,固定于第一閥空間內,其對應于第一通氣孔250的位置形成有縱向的蒸汽通道421;球狀物430,其以蓋住蒸汽通道421并可按規定方向前后滾動的方式放置在閥座420上;穩定桿440,沿水平方向設置,其將外界的力傳遞至第一閥空間內,推動球狀物430蓋住蒸汽通道421或從該位置滾開;第一驅動機構460,其前部可移動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內,頂住或固定于穩定桿440的后端。本實施例中,罩體410為一體化制作,在罩體右側設置專門的泄氣孔412。但事實上,該罩體410可以由本體和蓋體分別制備,還可以是敞口式設計,而無專門的泄氣孔,均不對本發明的實施產生影響。此外,關于閥座420,其可以位于第一閥空間內,也可以僅是部分的位于第一閥空間內,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不設置專門的罩體和閥座,只要能夠具有將球狀物在水平方向活動范圍限定起來的限位部,并且具有對穩定桿的水平移動產生支撐,均能夠實現本發明。第一驅動機構460可以為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調壓閥開閉機構,其前部可移動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內,頂于穩定桿440的末端。圖4B為圖4A所示第一調壓閥部分的俯視圖。請參照圖4A和圖4B,該穩定桿440包括:推拉部441,呈旋轉90°的“T”字型,其前部的較窄端通過罩體上的推拉孔411伸入第一閥空間內;限位部442,呈環形,固定于推拉部的較窄端,將球狀物430局限于內部空間內;定位部443,其一端固定于限位部442的前端,另一端通過定位孔412伸出第一閥空間外。其中,推拉部441、限位部442和定位部443大致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在限位部442的帶動下,球狀物430可前后滾動,從而打開或關閉所述第一通氣孔,并且,球狀物430的活動空間被限定在限位部442所限定的內部空間內。此外,推拉孔411和定位孔412相對設置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推拉部441沿推拉孔411運動,定位部443沿定位孔412運動,從而推拉孔411和定位孔412可以保證穩定桿440沿水平方向移動,而不會傾斜。在第一閥空間的外側,推拉部441位于所述第一閥空間外的較寬端與罩體410之間,具有第一壓縮彈簧450。其中,在第一驅動機構460的驅動下,第一調壓閥400在打開狀態和關閉狀態之間切換,其中:1、打開狀態:第一驅動機構460的可移動端處于收回狀態,由于第一壓縮彈簧450的彈性作用力,使穩定桿440向左移動,并帶動限位部442向左移動,從而拉動球狀物430離開蒸汽通道421上方的位置,使第一調壓閥400處于打開狀態,烹飪空間通過第一閥空間與蒸汽溢出腔連通;2、關閉狀態,第一驅動機構460的可移動端處于伸出狀態,其頂端頂住穩定桿440向前移動,克服第一壓縮彈簧450的彈性作用力,由限位部442推動球狀物430滾動至蒸汽通道421的上方,使第一調壓閥400處于關閉狀態,蒸汽溢出腔與烹飪空間隔離。此時,即使發生晃動的情況,由于環形限位件的作用,其也不會由蒸汽通道421上方移開,從而蒸汽不會意外逃逸,造成傷人事故。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機構460例如是一柱塞式部件,包括:缸;柱塞,其在缸內進退移動;動作桿,其安裝在柱塞的前端部,其前端頂住穩定桿;電磁線圈,位于缸內,卷繞成圓筒狀。當第一驅動機構460收到打開信號時,缸內的電磁線圈不被勵磁,呈收縮狀態,進而其頂端處于收回狀態。當第一驅動機構460收到關閉信號時,電磁線圈被勵磁而伸展張開,推動柱塞及動作桿向前移動,進而使其頂端處于伸出狀態。其中,球狀物430具有規定的重量,并利用其自重而封閉蒸汽通道421。除了金屬材料之外,該球狀物還可以用其他具有一定密度的材料制備,如有機材料。并且,該球狀物430的外側與穩定桿的限位部442的內側的距離介于0.2mm-1.5mm之間。此外,本實施例中,限位部442呈正八邊形形狀的環形,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該限位部還可以是其他形狀的環形,例如,正方形或正六邊形形狀的環形,或者圓環形。并且,該限位部還可以為扣在球狀物430上方的半圓形。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中,穩定桿440中各部件可以分別制備并焊接固定,也可以是一體化制備。并且,在能夠保證穩定桿水平移動穩定的情況下,定位部443可以省略。該定外部443所起的作用是保證穩定桿前后運動過程中不晃動。此外,在第一驅動機構460的可移動端伸入蒸汽溢出腔時與框架部240交接的部位,還可以增加密封件,如參考文獻1所描述的那樣。可見,本實施例通過穩定桿、彈簧與限位部的組合,使金屬球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在非故意情況下即使晃動該加熱烹飪器,蒸汽也不會出現逃逸現象,避免了蒸汽傷人事故的發生。第二調壓閥500與第一調壓閥400分別安裝于內蓋板的不同位置。第二調壓閥500用于當第一調壓閥400處于關閉狀態下,對烹飪空間內的壓力進行微調節,如1.0至1.3atm之間調節,同時當鍋內壓力大于預設警戒壓力(例如1.5atm)時,其自動泄壓,以使鍋內壓力在預設安全壓力范圍內。當第二調壓閥500打開時,第二通氣孔260被打開,烹飪空間內的蒸汽可以通過第二通氣孔260進入蒸汽溢出腔,通過蒸汽通路進入烹飪器本體100外的空間;當第二調壓閥500關閉時,第二通氣孔260被關閉。圖5為圖3所示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二調壓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該第二調壓閥500包括:步進電機510;絲桿滑臺520,其水平設置,絲杠的起始端連接步進電機510;L形傳動臂530,其中部樞接于蓋體的上蓋,其第一端固定于絲桿滑臺520的滑塊上;傳動桿540,其上端抵接或固定于L形傳動臂530的第二端,其下端穿過框架部進入蒸汽溢出腔內;無極調節閥550,其上端抵接于所述傳動桿540的下端,其下端有彈力的壓設于第二通氣孔上。其中,無極調節閥550包括:閥壁551,其呈上端開口的筒狀,下端固定于蓋體的內蓋板,底部開有泄氣孔551a;閥帽552,其向下開口,其上端抵壓或固定于傳動桿540,下端的外側邊緣與筒狀閥壁上端的外側邊緣相互卡合,并且閥帽552可沿閥壁551的外側邊緣(或內側邊緣,視卡合位置而定)在預設范圍內縱向滑動;滑動閥554,其下端壓合部壓合于第二通氣孔上,其上端滑動部呈開口向上的筒狀,在該筒狀滑動部的底部與閥帽之間設置有第二壓縮彈簧553。其中,滑動閥554的下端壓合部呈平頭錐體狀,壓合于第二通氣孔上,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該滑動閥554的前端還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梯形、球形等等。如圖5所示,第二調壓閥500為常閉閥。當第一調壓閥400關閉時,該第二調壓閥500可通過步進電極510的驅動,可使絲桿滑臺520從a至b滑動。這樣就可通過L形傳動臂530和傳動桿540使閥帽552從a1至b1活動,從而可使鍋內壓力在1.05-1.3atm之間自由調節。并且,當鍋內壓力大于1.5atm時,該第二調壓閥500可自動泄壓起到安全閥的效果。這樣設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調壓系統在炊煮的過程中對壓力調節的精度。本實施例中第二調節閥的工作原理為:1、當需要控制升高壓力時,給予步進電機510后退信號,其推動絲桿滑臺520的絲杠向后運動,因而L形傳動臂530的第一端隨滑塊的移動而向b方向移動,其另一端向下按壓傳動桿540,進而使無極調節閥550向下壓緊;2、當需要降低壓力時,給予步進電機510前進信號,其推動絲桿滑臺520的絲杠向前運動,因而L形傳動臂530的第一端隨滑塊的移動而向a方向移動,其另一端向上拉動傳動桿540,進而使無極調節閥550向下放松,第二通氣孔和蒸汽溢出腔連通;此外,在傳動桿540伸入第二閥空間時與框架部240交接的部位,還可以增加密封件,從而實現蒸汽溢出腔與其他空間的隔絕。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同時具有第一調壓閥和第二調壓閥,但本發明并不以此為限。如果僅有第一調壓閥時,雖然不能夠精準調節烹飪空間的壓力,但同樣能夠實現本發明,此處不再詳述。本實施例中,由壓力傳感器監測所述烹飪空間內的壓力狀況,進而調壓閥控制機構依據由壓力傳感器監測到的烹飪空間內的壓力狀況、多個溫度傳感器(610、620、630)檢測到的烹飪空間內的溫度狀況及自身存儲的烹飪流程,通過第一驅動機構460和步進電機510,分別控制第一調壓閥400和第二調壓閥500的打開和關閉。關于壓力傳感器和調壓閥控制機構的結構和相關原理,在本領域內屬于公知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圖6為利用本實施例的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烹制米飯時鍋內溫度和壓力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在烹制米飯時,需要經歷如下幾個階段:1、預熱吸水階段第一調壓閥和第二調壓閥均處于自然狀態(即第一調壓閥處于打開狀態,第二調壓閥處于關閉狀態),兩者此時均不參與工作,內鍋周圍的多個加熱器一起對內鍋內的米水混合物進行加熱,米在這個階段預熱吸水;2、集中加熱階段在這個階段,用強火對內鍋一直進行加熱,當頂部溫度傳感器監測到74℃時,證明鍋內水開始沸騰。此時,第一調壓閥和第二調壓閥進入關閉狀態。3、沸騰持續階段在此階段,維持內鍋內水的沸騰狀態,使米的淀粉糊化。在該階段的前半程中,使壓力反復上升從1.0至1.2atm,這樣的目的是讓鍋內產生大量的氣泡推動被煮物,如此便可使被煮物更均勻的受熱與吸水。兩個調壓閥的工作方式是:第二調壓閥處于b1處(原因是讓其壓力能夠達到更大值),首先第一調壓閥關閉蒸汽通路,使壓力上升到預設壓力(如1.2atm),然后再打開第一調壓閥,開啟蒸汽通路使壓力降到1.0atm。如此反復數次即可(這個次數通常是4-6次,判定標準是根據使用者選擇米飯軟硬程度來決定),在該階段的后半程至干水階段,要控制壓力并保持在預設值(如1.2atm)附近,如圖6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大米在較高的溫下更好的糊化提高米飯的口感。兩個調壓閥的工作方式是:第一調壓閥必須處于關閉蒸汽通路狀態下,再通過第二調壓閥進行微調,首先步進馬達驅動相關部件使閥帽處于b1處,使壓力快速上升至預設值(例如1.2atm)后,當壓力大于預設值時(如1.21atm),步進馬達驅動相關部件使閥帽向a1處移動,此時壓力將緩慢下降,當壓力下降到低于預設值時(如1.19atm),此時步進馬達驅動相關部件使閥帽向b1處移動使壓力回升至預設值。如此往復的動作便可使壓力更精準控制在預設值附近。4、干水階段在此階段的前半程,并對內鍋持續進行加熱,壓力繼續控制在預設值(如1.20atm)附近,并將多余的蒸汽通過第二調壓閥排出,當鍋底溫度上升至130℃時停止加熱,此時鍋內的水分大部分已經蒸發;內鍋的壓力開始緩慢下降。5、燜蒸階段在此階段,加熱器階段性加熱以維持鍋底的溫度在97℃附件,使米的糊化溫度提高到100%。此期間第一調壓閥和第二調壓閥處于開啟狀態,繼續使多余的水分蒸發直至炊煮程序結束。6、保溫階段在此階段,加熱器階段性的加熱令鍋底的溫度保持在72℃,此時整個炊煮過程結束,并可開啟蓋體食用米飯。至此,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介紹完畢。二、第二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二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還提供了另外的一種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該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與第一實施例的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結構大體類似,區別僅在于:在第二調壓閥中又增加了一彈簧結構。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中第二調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和圖8所示,在第二調壓閥的滑動閥的滑動部的底部與蓋體的內蓋板220之間,增加了第三壓縮彈簧560。該第三壓縮彈簧的支撐力與無極調節閥550的重量大體相當,使第二調壓閥在自然狀態下(例如閥帽在a1位置)處于開啟通路的狀態,從而讓該第二調壓閥對壓力控制的最小值可從1.00atm開始,增加了第二調壓閥的可控制范圍。對于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調節閥,由于無極調節閥,第二壓縮彈簧和閥帽等組件自身的重力緣故,對壓力的控制無法達到從1.00atm,一般最小值從1.05atm左右開始。本實施例中的第二調節閥,由于增加了該第三壓縮彈簧正好解決了上述結構的不足,從而可以精確的實現1.0至1.2atm之間壓力的變化,這對烹飪米飯之外的軟性或硬性的食材尤其有利。至此,已經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依據以上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對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有了清楚的認識。此外,上述對各元件和方法的定義并不僅限于實施例中提到的各種具體結構、形狀或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對其進行簡單地更改或替換,例如:第一壓縮彈簧、第二壓縮彈簧和第三壓縮彈簧也可以用其他合適的彈性件來代替。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調壓力式加熱烹飪器通過穩定桿、彈簧與限位部的組合,使金屬球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在非故意情況下即使晃動該加熱烹飪器,蒸汽也不會出現逃逸現象,避免了蒸汽傷人事故的發生。同時,通過對第二調壓閥的驅動方式進行改進,提高了控制的準確度和可靠性,有利于烹飪出更美味的食物。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