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注的外角加固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注的外角加固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建筑模板是澆注混凝土建筑結構中必須的施工工具,傳統的建筑模板主要有木模板和鋼模板。木模板在安裝時需要用鐵釘等進行連接固定,且容易與混凝土粘合在一起,安裝、拆卸不方便,費時費力,施工效率低。另外,木模板易受水酸堿的腐蝕,再拆模時易損壞,重復利用率不高,增加施工成本,并且木模板耗費大量木材,不利于環保。鋼模板雖然結構堅固,可重復使用的次數較多,但重量較大,不利于存放、運輸及安裝,脫模困難,從而影響施工效率。另外鋼模板還易銹蝕影響平整度,其次其造價較高,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現有木模板或鋼模板規格單一,尺寸較少,無法適用于多種建筑結構,若增加新的建筑結構,則需要設計符合尺寸的新建筑模板,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生產中這些缺點,提供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注的外角加固系統,其重復利用率高、并且能滿足各種尺寸,適用范圍廣,存放、運輸及安裝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注的外角加固系統,包括角模板,至少有一對平面模板以所述角模板為中心對稱布置,各平面模板通過手柄與所述角模板固接,使互為相鄰的兩塊平面模板之間形成直角;在各平面模板上還通過端面固定盤、對拉螺栓安裝多個外角固定件,所述外角加固件包括兩根獨立的第一方管與第二方管,所述第一方管的一端與第二方管的一端固接、使所述外角加固件形成直角件,所述外角加固件的內直角邊還與角模板的兩條外側面抵接。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
[0007]所述第一方管與第二方管的長度不同,在所述第一方管及第二方管上開有多個貫通孔,所述第一方管及第二方管均由鋼材制成;所述角模板采用中空方形鋼材制成,在所述角模四個外側面上分別開有多個手柄連接孔;
[0008]所述平面模板包括面板和邊框,所述邊框圍合于所述面板的四周,在所述面板上布置多個第一雙壁加強筋,沿所述第一雙壁加強筋的外周連接多根縱向加強筋及橫向加強筋,所述縱向加強筋及橫向加強筋的端部均與所述邊框的內壁抵接;
[0009]所述邊框包括內邊框和外邊框,所述內邊框和外邊框組合形成第二雙壁加強筋,所述內邊框偏移布置在外邊框內,所述內邊框由四根內板圍合形成矩形框架體,所述外邊框由四根外板圍合形成矩形框架體,在所述內邊框及外邊框的四個角部之間連接角接件,在各內板及外板上也開有多個用于安裝手柄的手柄連接孔;
[0010]在互為平行一根內板與一根外板之間還連接多根第一連接筋;
[0011]所述第一雙壁加強筋由兩個同心布置的外加強筋及內加強筋組成,多根第二連接筋的一端沿圓周方向均布并與所述外加強筋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筋的另一端貫穿并伸出所述內加強筋;
[0012]所述第二連接筋伸出內加強筋的端面為斜面,各斜面沿圓周方向形成用于安裝對拉螺栓的對拉螺栓孔,所述對拉螺栓孔為漏斗形;
[0013]所述縱向加強筋、橫向加強筋與所述邊框內壁的連接處均向下傾斜、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低位加強筋;所述縱向加強筋及橫向加強筋交錯排列形成“十”字形;
[0014]所述外加強筋與內加強筋均為圓形;
[0015]所述邊框、面板、第一雙壁加強筋、縱向加強筋及橫向加強筋均采用高強度聚丙烯復合材料制成。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將多塊平面模板拼接,使其具有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的優點,可以同時用于內角及外角、以及樓頂板結構連接、梁底結構的施工,角模板根據現場施工要求可以切割成不同長度,滿足不同高度的墻體需求。外角加固件由兩根獨立的第一方管與第二方管固接形成直角件,具有強度高,連接可靠性好的優點,大大提高了對墻體的加固效果。平面模板采用高強度聚丙烯復合材料及一體注塑成型制成,重量輕,強度高、耐久度高,大幅度提高周轉次數,提高施工效率,方便施工和搬運。通過在平面模板上設置手柄連接孔、對拉螺栓孔可適應多種連接和固定方式,符合國家建筑模板施工規范的相關要求,具有拆裝方便快捷的優點。利用手柄連接孔可以將實現多塊平面模板的拼接,滿足不同尺寸規格的墻體施工,各尺寸規格的模板通過附件進行連接,可以組成外墻、內角、外角、梁、柱、樓頂板等多種建筑結構。第一雙壁加強筋的布置滿足端面固定盤的支撐,加固方便,第二雙壁加強筋保證本實用新型邊緣的結構強度,縱向加強筋及橫向加強筋的布置提高了本實用新型平面結構的強度,另外本實用新型可回收利用,并減少木材的使用,環保可靠。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平面模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1、手柄連接孔;2、第一雙壁加強筋;21、外加強筋;22、內加強筋;23、斜面;3、第二雙壁加強筋;4、第一連接筋;5、對拉螺栓孔;6、第二連接筋;7、低位加強筋;8、縱向加強筋;9、橫向加強筋;10、面板;11、邊框;111、外板;112、內板;113、角接件;114、外邊框;115、內邊框;12、平面模板;13、角模板;14、手柄;15、對拉螺栓;16、內角加固件;161、第一方管;162、第二方管;17、端面固定盤;18、外角加固件;19、貫通孔;201、第一橫向支撐組件;202、第二橫向支撐組件;203、連接件;21、外加強筋;22、內加強筋;211、斜向支撐組件;212、底板;23、斜面;24、嵌補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注的外角加固系統包括角模板13,角模板13采用中空方形鋼材制成,在角模13四個外側面上分別開有多個手柄連接孔I。至少有一對平面模板12以角模板13為中心對稱布置,各平面模板12通過手柄14與角模板13固接,使互為相鄰的兩塊平面模板12之間形成直角。在各平面模板12上還通過端面固定盤17、對拉螺栓15安裝多個外角固定件18,外角加固件18包括兩根獨立的第一方管161與第二方管162,第一方管161與第二方管162的長度不同,在第一方管161及第二方管162上開有多個貫通孔19,第一方管161及第二方管162均由鋼材制成。第一方管161的一端與第二方管162的一端固接、使外角加固件形成直角件。該外角加固件18的內直角邊與角模板13的兩條外側面抵接。
[0029]如圖2、圖3所示,平面模板12包括面板10和邊框11,邊框11圍合于面板10的四周,在面板10上布置多個第一雙壁加強筋2,沿第一雙壁加強筋2的外周連接多根縱向加強筋8及橫向加強筋9,縱向加強筋8及橫向加強筋9的端部均與邊框11的內壁抵接。上述邊框11包括內邊框115和外邊框114,內邊框115和外邊框114組合形成第二雙壁加強筋3,內邊框115偏移布置在外邊框114內,內邊框115由四根內板112圍合形成矩形框架體,外邊框114由四根外板111圍合形成矩形框架體,在內邊框115及外邊框114的四個角部之間連接角接件113,在各內板112及外板111上也開有多個用于安裝手柄的手柄連接孔1在互為平行一根內板112與一根外板111之間還連接多根第一連接筋4。如圖2所示,上述第一雙壁加強筋2由兩個同心布置的外加強筋21及內加強筋22組成,外加強筋21與內加強筋22均為圓形。多根第二連接筋6的一端沿圓周方向均布并與外加強筋21的內壁連接,第二連接筋6的另一端貫穿并伸出內加強筋22。如圖2、圖3所示,第二連接筋6伸出內加強筋22的端面為斜面23,各斜面23沿圓周方向形成用于安裝對拉螺栓的對拉螺栓孔5,對拉螺栓孔5為漏斗形。
[0030]如圖1所示,上述縱向加強筋8、橫向加強筋9與邊框11內壁的連接處均向下傾斜、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低位加強筋7 ;縱向加強筋8及橫向加強筋9交錯排列形成“十”字形。上述邊框11、面板10、第一雙壁加強筋2、縱向加強筋8及橫向加強筋9均采用高強度聚丙稀復合材料制成。
[0031]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0032]實施例1:
[0033]如圖6所示,首先將多塊平面模板12對接形成左側墻面模板和右側墻面模板,各平面模板12的外板111互為抵接,然后將角模板13插入兩塊平面模板12之間,角模板13為中空的方型鋼材,在角模板13上開有多個手柄連接孔1,角模板13上的手柄連接孔I與各平面模板12上開有的手柄連接孔I位置相對應。然后分別將第一方管161與第二方管162組成的外角加固件18安裝在左側墻面模板、右側墻面模板的背面,通過貫通孔19、對拉螺栓15及端面固定盤17將各第一方管161與第二方管162固定在左側墻面模板和右側墻面模板上,在固定之前,第一方管161的一端與第二方管162的一端通過緊固件固接,使第一方管161與第二方管162組合形成直角件,安裝完畢后形成外角加固系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