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保溫冷庫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庫板,尤其涉及一種新型保溫冷庫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冷庫板已經成為冷藏建筑使用的主流板材,節能保溫,安裝方便。但是現有的冷庫板由于鋼板料薄不能采用單面安裝方式,不能保證良好的氣密性,造成保溫性能降低。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新型保溫冷庫板。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新型保溫冷庫板,所述新型保溫冷庫板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第一本體、位于所述第一本體之間的第二本體、位于所述第二本體上方的墊板、位于所述墊板上方的第三本體、位于所述第三本體上方的上殼體、位于所述第二本體下方的下殼體及位于所述第一本體外側的緊固件,所述第一本體的一側面設有一梯形凹槽,所述第一本體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墊板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第三本體下部分的左右兩端與所述第一本體的梯形凹槽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第三本體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上殼體上設有第一橫桿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下方的第一卡鉤,所述第一橫桿上表面設有設有一第一矩形凹槽,所述緊固件靠近所述第一本體的側面的上下兩端設有矩形塊,所述兩個矩形塊相對的一表面上設有一凸塊,所述凸塊收容于所述第一橫桿上的第一矩形凹槽中,所述下殼體呈長方體,所述下殼體上設有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上方的第四通孔、位于所述下殼體左右兩端的凸臺、位于所述凸臺上方的第二卡鉤及位于所述凸臺外側的第二橫桿,所述第二橫桿的下表面上設有第二矩形凹槽,所述緊固件的凸塊收容于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中。
[0007]所述第二本體位于所述第一本體之間,所述第二本體的下部分橫截面呈長方形,所述第二本體的上部分呈梯形。
[0008]所述第二本體上設有第一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呈圓柱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通孔。
[0009]所述第三本體的上部分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本體的左右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本體側面緊密接觸。
[0010]所述第一卡鉤的上表面與所述上殼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上殼體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本體的上表面與所述上殼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2]所述緊固件呈長方體,所述緊固件豎直放置。
[0013]所述緊固件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殼體上表面的高度,所述緊固件下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殼體下表面的高度。
[0014]所述第二卡鉤的下表面與所述凸臺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卡鉤與所述第一卡鉤卡扣連接在一起。
[0015]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的一側面與所述凸臺的一側面固定連接。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新型保溫冷庫板結構簡單,由于采用隔熱材料,同時配合緊密的結構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保溫效果顯著,同時便于安裝,使用方便,易于存放。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保溫冷庫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新型保溫冷庫板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第一本體1、位于所述第一本體I之間的第二本體2、位于所述第二本體2上方的墊板3、位于所述墊板3上方的第三本體4、位于所述第三本體4上方的上殼體5、位于所述第二本體2下方的下殼體9及位于所述第一本體I外側的緊固件6。
[0019]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本體I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本體I大致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本體I的一側面設有一梯形凹槽,所述兩個第一本體I的兩個梯形凹槽相對放置,從而增大了存放物體的空間,所述第一本體I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本體2位于所述第一本體I之間,所述第二本體2的下部分橫截面呈長方形,所述第二本體2的上部分呈梯形,所述第二本體2的下部分的兩側面分別與左右兩側的第一本體I的一側面緊密接觸,所述第二本體2的上部分的左右兩端收容于所述第一本體I的梯形凹槽中,且與所述第一本體I梯形凹槽的內表面緊密接觸,從而起到更好的保溫效果,所述第二本體2上設有第一通孔21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下方的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及第二通孔22均呈圓柱體,所述第一通孔21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本體2的上表面相通,所述第二通孔22與所述第二本體2的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通孔21與所述第二通孔22相通。所述墊板3的上部分的橫截面為梯形,所述墊板3的下部分的橫截面為梯形,所述墊板3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本體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墊板3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第三本體4的上部分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本體4的左右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本體I側面緊密接觸,所述第三本體4的下部分的左右兩端呈三角形,所述第三本體4下部分的中間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本體4下部分的左右兩端與所述第一本體I的梯形凹槽的內表面緊密接觸,所述第三本體4采用隔熱材料制成。所述上殼體5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本體4的上表面與所述上殼體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上殼體5上設有第一橫桿52及位于所述第一橫桿52下方的第一卡鉤51。所述第一卡鉤51位于所述上殼體5的下方,所述第一卡鉤5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卡鉤51的上表面與所述上殼體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5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5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上殼體5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52的一側面與所述上殼體5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52上表面設有設有一第一矩形凹槽。
[0020]如圖1所示,所述緊固件6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第一本體I的外側。所述緊固件6呈長方體,所述緊固件6豎直放置。所述緊固件6靠近所述第一本體I的側面的上下兩端設有矩形塊61,所述矩形塊61呈長方體,所述兩個矩形塊61相對的一表面上設有一凸塊62,所述凸塊62呈長方體,所述凸塊62收容于所述第一橫桿52上的第一矩形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