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無避讓立體車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車庫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新型無避讓立體車庫。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擁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對停車設施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怎么充分利用現有的面積停放更多的車輛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常見的地下停車場雖然能夠解決部分停車問題,但是占地面積大,還容易造成擁堵現象,而且車主需要自己停取車輛,也造成時間浪費。于是立體車庫就應運而生。
[0003]目前出現的立體車庫大致可以分為升降式、堆垛式、旋轉式等類型,然而這些立體車庫都只適合于較大面積的場地,而且實踐中該種大型立體車庫的實用性并不大,存在不利于出行,取存車排隊等待時間長等問題,很難推廣使用,于此小型的立體車庫更受市場歡迎,其可以設在城市的各個可利用的空余場地上。然而現在的小型立體車庫,很多都設計不夠合理,很難兼顧結構簡潔、取存效率、可靠穩定、成本等實用問題。
[0004]鑒于此,本發明人對立體車庫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本案由此產生。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無避讓立體車庫,兼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平穩可靠、存取效率高、成本低等實用優勢。
[0006]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新型無避讓立體車庫,具有立框架,該立框架具有至少一層且呈懸空的車位層,每車位層具有并排的若干車位,每該車位均具有平面支撐部,每該車位均配置有可由平面支撐部水平支撐的活動載車板;還具有存取機構,該存取機構包括門式活動架、橫軌道、移動小車及夾板單元;設車進出車位的方向為前后方向,橫軌道設于門式活動架上,該橫軌道呈前后延伸設于立框架上方,移動小車活動設于橫軌道上,夾板單元連設于移動小車下方,并且該夾板單元具有可作升降的夾板部;移動小車的靠近前端設有第一輪,靠近后端前后依次設有第二輪和第三輪;橫軌道上的對應靠近車位前、后端的正上方分別設有第一弧形沉位和第二弧形沉位,該第二弧形沉位靠近橫軌道的后端部設置,該第一弧形沉位與第二弧形沉位的間距為第一輪與第二輪間的間距。
[0007]所述移動小車連設有帶動其沿橫軌道來回移動的小車驅動機構,該小車驅動機構包括有電機、主輪、第一輔輪、第二輔輪及調節桿;主輪安裝在電機的輸出軸上,該主輪與第一輔輪的轉軸間采用第一鏈條傳動鏈接,第一輔輪與第二輔輪間采用第二鏈條鏈接,調節桿的一端轉動連接在第二鏈條上,另一端轉動連接在移動小車上。
[0008]所述第一弧形沉位和第二弧形沉位均呈凹陷的圓弧形段,該圓弧形段兩端與兩側平面段間均呈平滑過渡連接。
[0009]所述第一輪、第二輪的徑值與第一輔輪、第二輔輪的徑值均相等。
[0010]所述橫軌道的后端部表面構成有往后下傾斜的軌道引面。
[0011]所述平面支撐部的前端表面構成有往前下傾斜的支撐部引面。
[0012]所述活動載車板的后端背面構成有往后上傾斜的車板引面。
[0013]所述活動載車板的后端背面設有引導輪。
[0014]所述夾板部采用氣缸與夾板單元的連接部傳動連接,該連接部內豎立設有齒距不同的二齒排,夾板部內設有分別與二齒排相互嗤合的二齒輪。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發明結構十分簡潔緊湊,只需建設一簡潔的懸空車位層的立框架,每個車位只需搭建簡易的平面支撐部以及配置簡潔的活動載車板即可;另外配置一存取機構,即可對整個車位層的多個車位進行簡潔又快速地存取車操作,搭建簡單快速、成本低;
二、本發明立體車庫,一車位配置一活動載車板,一車輛不管在存車還是取出過程中,車輛始終只安置在對應車位的對應活動載車板上,無需作任何移位,以此確保車輛的穩定安全,并且保證存取車的效率;
三、本發明立體車庫存取機構設計巧妙,在承載活動載車板移入或者移出車位過程中,無需先作提升、移入對位、再放下的常規繁瑣過程,而是直接準確、無摩擦、無振動、定位、平穩地導入,整個過程巧妙、精準又快速;
四、本發明優選的小車驅動機構,采用的是調節桿和鏈輪的配合模式,能夠實現移動初始到結束為較緩慢-快速-較緩慢地移動過程,以此在充分保證存取過程中整個機構及車輛平穩性的同時,盡可能地提高速度,以此來提高存取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立體車庫的側面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局部A的放大圖;
圖3是圖1中局部B的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立體車庫立框架的正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小車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夾板單元上的二齒排與二齒輪的配合示意圖。
[0017]標號說明
立框架I車位10
平面支撐部 11活動載車板 2
車板引面 21橫軌道3
第一弧形沉位31第二弧形沉位32
軌道引面 33移動小車 4
第一輪41第二輪42
第三輪43夾板單元 5
小車驅動機構6電機61
主輪62第一輔輪 63
第二輔輪 64調節桿65
第一鏈條 66第二鏈條 67
齒排71、72 齒輪73、74。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9]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無避讓立體車庫,主要具有立框架I和存取機構兩大部分。立框架I如圖1、圖4所示,其具有至少一層且呈懸空的車位層,每車位層具有并排的若干車位
10。如圖4中給出的實施例中,只設有一層懸空的車位層,車位層的下方可以作為地面車位(此時構成上下兩層車位,車位數量為原來的2倍),或者可以為綠地種植,亦可為其他任何障礙物均可。當然車位層可以設計兩層甚至多層,為了從實用方面考慮,以設計一層或者兩層為佳。于此本發明小型立體停車庫可以設在小塊車位空地上,或者綠地上并且保持綠化,或者有障礙物的地面上均可。再有,本發明存取機構較佳地適用于單層車位層進行存取操作,當立框架I設計有兩層懸空的車位層時,此時較佳地設計有兩組存取機構同時分別管控各自的車位層。
[0020]所述立框架I可以由鋼管或者鋼筋水泥簡單橫縱搭建出若干車位即可,結構簡單易實施。每車位10均具有平面支撐部11,該平面支撐部11可以為板狀支撐平面,或者由若干條形支撐板構成支撐平面,只要能夠形成支撐活動載車板2即可。當然平面支撐部11以不完全覆蓋整個車位平面空間為佳,以此為夾板部提供讓位空間。每車位10均配置有一對應的活動載車板2,該活動載車板2在車位10上是由平面支撐部11平穩支撐。
[0021]存取機構如圖1-3所示,包括有門式活動架100、橫軌道3、移動小車4及夾板單元5。設車進出車位10的方向為前后方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門式活動架100為能夠在立框架I前方左右移動的門式機架;橫軌道3設于門式活動架100上,橫軌道3呈前后延伸設于立框架I上方,移動小車4活動架設于橫軌道3上。該橫軌道3較佳地橫截面呈倒梯形狀凹槽,移動小車4的移動輪(即所述的第一輪41、第二輪42及第三輪43)的輪面呈對應的梯形狀結構,于此借助梯形結構配合,以加強移動小車4移動的精準、平穩性。夾板單元5連設于移動小車4下方,并且該夾板單元5具有可作升降的夾板部52。具體而言,夾板單元5具有連接部51,該連接部51與移動小車4連接,夾板部52可升降地連接在連接部51的下方。
?0022] 移動小車4的靠近前端設有第一輪41,靠近后端前后依次設有第二輪42和第三輪43。橫軌道3上的對應靠近車位10前、后端的正上方分別設有第一弧形沉位31和第二弧形沉位32,該第二弧形沉位32靠近橫軌道3的后端部設置,具體來講,該第二弧形沉位32的前端點至橫軌道3后端部的距離,要小于第二輪42的中心與第三輪43的中心間的距離,于此當第二輪42的中心移至第二弧形沉位32的前端點處時,第三輪43的中心至少已處于橫軌道3后端部處并即將移出橫軌道3,以此實現第二輪42能夠沉陷于第二弧形沉位32的作用。
[0023]該第一弧形沉位31與第二弧形沉位32的中心間距,為第一輪41與第二輪42間的中心間距。如圖1所示,當移動小車4處于前端位置,由于有第一輪41、第二輪42和第三輪43三個輪體支撐,移動小車4往后移動中,第三輪43越過第一弧形沉位31和第二弧形沉位32,以及第二輪42越過第一弧形沉位31的過程中,第三輪43和第二輪42均不會沉陷于沉位內,均能夠平穩地跨越沉位,移動小車4始終作平穩地移動。隨著移動小車繼續后移,當第二輪42靠近第二弧形沉位32的前端點時,第三輪43伸出橫軌道3而處于懸空狀態,此時隨著繼續后移,第一輪41、第二輪42分別同步適緩沉陷于第一弧形沉位31和第二弧形沉位32內,此時移動小車4后移到位。移動小車4前移過程同樣原理,過程反之。
[0024]于此當第一輪41沉陷于第一弧形沉位31內時,第二輪42對應沉陷于第二弧形沉位32內,此時整個移動小車4及夾板單元5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