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兩股,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分別繞過第二環形基座2的兩側外壁、并穿過第二環形基座2與第一環形基座I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第二橡膠支座4連接;第二鋼絲繩8的第二端分為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兩股,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分別繞過第一環形基座I的兩側外壁、并穿過第一環形基座I與第二環形基座2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第一橡膠支座3連接。
[0052]相應的,上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均為環形,以分別對第一子端、第二子端、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形成限位導向。另外,第一環形基座I與第二環形基座2相對的一側還設有第五軸承95,第一軸承91和第五軸承95分別用于將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壓向第一環形基座I的外壁,由此對第一環形基座I形成環抱式包圍,使第一環形基座I的受力更為均勻,同時也會增大摩擦力。同樣的,第二環形基座2與第一環形基座I相對的一側還設有第六軸承,第二軸承和第六軸承分別用于將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壓向第二環形基座2的外壁,由此對第二環形基座2形成環抱式包圍,使第二環形基座2的受力更為均勻,同時也會增大摩擦力。在第一環形基座I與第二環形基座2相背的一側還設有第七軸承97,第三軸承93和第七軸承97分別用于對穿入到第一環形基座I內的部分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形成滾動導向,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減小了磨損。在第二環形基座2與第一環形基座I相背的一側還設有第八軸承,第四軸承和第八軸承分別用于對穿入到第二環形基座2內的部分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形成滾動導向,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減小了磨損。
[0053]如圖1所示,第一鋼絲繩7具有第一彈性段,第二鋼絲繩8具有第二彈性段,第一彈性段和第二彈性段均可以是拉簧,第一彈性段和第二彈性段利用其彈性形變特性,使對第一鋼絲繩7和第二鋼絲繩8的拉力得到很大程度的緩沖,防止第一鋼絲繩7和第二鋼絲繩8被拉斷。另外,當地震停止時,利用第一彈性段和第二彈性段的回彈力作用,有助于第一橡膠支座3、第二橡膠支座4復位。
[005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鋼絲繩(7)、第二鋼絲繩(8)、設置在第一橡膠支座(3)外的第一環形基座(I)以及設置在第二橡膠支座(4)外的第二環形基座(2); 所述第一鋼絲繩(7)的第一端穿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與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相對的一側側壁、并與所述第一橡膠支座(3)連接,所述第一鋼絲繩(7)的第二端繞過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的外壁、并穿過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與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所述第二橡膠支座(4)連接; 所述第二鋼絲繩(8)的第一端穿過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與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相對的一側側壁、并與所述第二橡膠支座(4)連接,所述第二鋼絲繩(8)的第二端繞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的外壁、并穿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與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所述第一橡膠支座(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與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之間連接有水平支撐桿(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撐(6)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墊板(61)與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和第二環形基座(2)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鋼絲繩(7)外設有第一緊鎖裝置,所述第一緊鎖裝置用于通過徑向縮放調節而改變與穿過其中的所述第一鋼絲繩(7)之間的阻尼大小; 在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上、并位于所述第三鋼絲繩外設有第二緊鎖裝置,所述第二緊鎖裝置用于通過徑向縮放調節而改變與穿過其中的所述第一鋼絲繩(7)之間的阻尼大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與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一軸承(91),所述第一軸承(91)用于將所述第二鋼絲繩(8)的第二端的相應部分壓向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的外壁; 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與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用于將所述第一鋼絲繩(7)的第二端的相應部分壓向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的外壁。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的外壁上設有第一限位槽(11),所述第二鋼絲繩(8)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限位槽(11)繞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的側壁; 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的外壁上設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第一鋼絲繩(7)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限位槽(21)繞過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的側壁。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內均設有防滑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與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相背的一側設有第三軸承(93),所述第三軸承(93)用于對穿入到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內的部分所述第二鋼絲繩(8)的第二端形成滾動導向; 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與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相背的一側設有第四軸承,所述第四軸承用于對穿入到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內的部分所述第一鋼絲繩(7)的第二端形成滾動導向。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絲繩(7)的第二端分為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兩股,所述第一子端和第二子端分別繞過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的兩側外壁、并穿過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與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所述第二橡膠支座(4)連接; 所述第二鋼絲繩(8)的第二端分為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兩股,所述第三子端(81)和第四子端(82)分別繞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的兩側外壁、并穿過所述第一環形基座(I)與所述第二環形基座(2)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所述第一橡膠支座(3)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絲繩(7)具有第一彈性段,所述第二鋼絲繩(8)具有第二彈性段。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工程結構減震與隔震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隔震層水平限位機構。通過第一鋼絲繩的第一端穿過設置在第一橡膠支座外的第一環形基座與第二環形基座相對的一側側壁、并與第一橡膠支座連接,第一鋼絲繩的第二端繞過第二環形基座的外壁、并穿過第二環形基座與第一環形基座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第二橡膠支座連接;并通過第二鋼絲繩的第一端穿過第二環形基座與第一環形基座相對的一側側壁、并與第二橡膠支座連接,第二鋼絲繩的第二端繞過第一環形基座的外壁、并穿過第一環形基座與第二環形基座相背的一側側壁而與第一橡膠支座連接。在地震發生時,通過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的牽制,對第一橡膠支座和第二橡膠支座起到水平限位的作用。
【IPC分類】E04B1/36, E04B1/98
【公開號】CN105672512
【申請號】CN201610036992
【發明人】韓淼, 孟令帥, 杜紅凱, 段言彪, 趙亮
【申請人】北京建筑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