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施工用片狀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在建筑物的特別是暴露于降雨或流水中的部位,進行防水施工時所使 用的防水施工用片狀物。
【背景技術】
[0002] 作為施予建筑結構物的屋頂或屋頂停車場的地板面等的防水施工法,已知有(1) 將建筑結構物的軀體面進行底涂劑處理后,配置補強布,形成氨基甲酸酯系等的防水材層 后,在其上以表面涂膜進行被覆的密合工法,(2)在基底層的整面上粘接無紡布等的通氣 片,在其上被覆形成防水材層的通氣緩沖工法等。
[0003] 然而,前者的密合工法,由于將防水材層在基底表面的全域上接合一體化,對于在 基底所發生的裂紋或接縫的移動的追隨性不充分。而且,基底層內中所含有的水分因溫度 上升而變成水蒸氣,擴散至基底層與防水材層的界面部時,由于水蒸氣無處逸散,從而有發 生因該水蒸氣壓而導致防水材層從基底部分地剝離而鼓起的現象(一般稱為"膨脹現象") 的缺點。
[0004] 與此相對的是,通過后者的通氣緩沖工法,通氣性緩沖材發揮脫氣性能,由于將從 基底層出來的水蒸氣由接合界面的通氣性緩沖材層導引至脫氣塔而放出到外部,從而防止 如上述的膨脹現象。然而,若與密合工法相比,則被指出由于施工繁雜而需要時間等的施工 上的問題。
[0005] 在用來改善上述問題的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在建筑結構體的軀體的整面上涂布 密封劑,在該密封劑涂布面上隔著粘合片,使粘合片隔離地粘合后,涂布防水用涂料的工 法。
[0006] 通過此工法,粘合片部分發揮脫氣性能從而抑制膨脹現象,同時對于在基底所發 生的裂紋或接縫的移動的追隨性也提高。然而,在建筑施工現場,由于在該粘合片的粘貼操 作中需要龐大的人工與時間,施工性顯著降低。著眼于此問題,已開發能防止膨脹現象同時 施工性也優異的防水施工技術,提出了專利文獻2。
[0007] 然而,施工時,包含以下的問題而存在改善的余地:低粘度的底涂劑容易侵入長纖 維無紡布層內,纖維間空隙被底涂劑充滿而變成通氣性不足,從基底層擴散而來的水蒸氣 變得難以散發至外部。
[0008] 此外,作為其它的技術,提出與專利文獻3有關聯的開發技術。此技術提出了在具 有通氣性的片狀物的至少單面上,通過以實質地連通的狀態賦予樹脂,形成有凹凸的涂布 型防水工事用片狀物。以與基底相接的狀態鋪設該片狀物的具有凹凸的面,從其上方涂布 底涂劑而粘接片狀物與基底,然后在其上進一步涂布涂膜防水材,通過使上述凹凸作為連 通到外部的空隙殘留,從而可將從基底層擴散而來的水蒸氣向外部散發。
[0009] 該片狀物,如專利文獻3的第1圖中所示,在通氣性片狀物I的部分,基底層與其上 所形成的防水材層接合一體化,于格子狀或蜂巢狀的呈現線狀連通的樹脂II的部分,通過 以基底層與防水材層不接合的方式,在該樹脂II的部分形成間隙而使其具有通氣性,由于 從基底層放出的水蒸氣等經由該間隙向外部散發,可得到非常好的膨脹防止效果。
[0010] 然而在該片狀物中,邊在背面側形成凹凸狀邊涂裝形成經連通的樹脂II的操作繁 雜且費人工,除了含有該涂裝操作的施工操作性有問題以外,在將此片狀物施設于基底層 表面后涂布底涂劑時,由于通常的底涂劑為低粘度,底涂劑侵入到連通了的樹脂II部分的 背面側而充滿間隙中,結果有喪失作為排氣孔的功能的情況,也有得不到所期望的膨脹防 止效果的情況。因此,對于該片狀物及使用其的防水施工法,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1] 本發明人之一還提出專利文獻4中揭示的片狀物作為其它的技術。該技術提出:通 過層疊法等在非透濕性金屬薄膜或非透濕性金屬蒸鍍膜的單面上接合無紡布,通過使與防 水材層的接合界面具有錨固效果,從而提高粘接性的方法。由于該片狀物考慮到上述非透 濕性金屬薄膜或非透濕性金屬蒸鍍膜的成本或輕量性等而一般使用薄的材料,因此在現場 操作時,因風而從鋪設面卷起或折疊等,操作性會稍微困難,但經由粘合劑貼合該片與織物 會提高作為片狀物整體的剛性。
[0012] 然而,進一步提高片狀物的粘合性的需求強烈,作為下一代改良技術,已開發于網 狀補強材使用扁平絲紗(flat yarn)形成織物,疊合非透濕性金屬薄膜或非透濕性金屬蒸 鍍膜,對單面進行了易粘接加工的片狀物。其在與基底層接合時,沿著基底層表面的任意的 凹凸極細地接合,雖然其接合力帶來卓越的效果,但于施工時,由于片狀物在卷繞成布匹卷 狀的狀態下進行操作,從布匹卷拉出片時,布匹卷由于粘合性而發生緊貼的所謂粘連 (blocking),開卷無法平順地進行,有所謂發生片的變形或金屬膜的剝離等難題。在這種情 況下,強烈需要防水施工用片狀物保有充分的粘合性,同時在開卷時不發生粘連,無金屬膜 的剝離,片布匹卷的開卷為容易的片狀物。
[0013] 現有技術文獻:
[0014]專利文獻:
[0015]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31936號公報 [0016]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3-090290號公報 [0017]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3-146821號公報 [0018]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6-2260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9]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20] 本發明是為了消除如上述的公知技術的問題點而研發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 水施工用片狀物,該片狀物為適用于建筑結構物的防水施工部的片狀物,薄且柔軟,操作性 良好,且施工時片的粘合力為強力,臨時固定粘接效果充分,而且施工時的片布匹卷在開卷 時不發生粘連、金屬膜的剝離,開卷操作為容易。
[0021] 解決課題的手段
[0022] 本發明人等針對上述課題反復專心致力的研究,結果實現了本發明。作為可解決 上述問題的手段,即本發明的技術構成如下:一種防水施工用片狀物,其為防水施工用的片 狀物,其特征為:在形成有多個孔5的非透濕性金屬薄膜2或非透濕性金屬蒸鍍膜的單面側, 接合實施了易粘接加工的網狀補強織物6,該網狀補強織物6包含凹部與凸部,凹部使用熱 塑性合成樹脂扁平絲紗3來織制,凸部使用粗支紗4來織制。
[0023] 網狀補強織物6優選為平織或方平組織。
[0024] 網狀補強織物6的凸部的厚度優選為凹部的厚度的1.2~10倍。
[0025] 網狀補強織物優選為熱塑性合成樹脂扁平絲紗3與粗支紗4以4~15根/英寸的織 密度進行織制,粗支紗4以0.2~2.5根/英寸的織密度用于經紗和/或煒紗而進行織制而成。 [0026]熱塑性合成樹脂優選為聚烯烴。
[0027]防水施工用片狀物的開卷時負載優選為0.5N/cm以下,特別優選為0.3N/Cm以下。 [0028]以往,網狀補強織物6以經紗和煒紗皆相同粗細的紗線織入,但在本發明中,由于 織物的凸部形成部分通過將直徑比構成凹部形成部分的扁平絲紗更粗的粗支紗織入而形 成,從而實現如下以往未見優異的效果:成為布匹卷狀的片狀物,不發生金屬膜的剝落或布 匹卷的開卷時的粘連,開卷時拉出容易,同時施工時進行貼附后的粘合性大。
[0029]發明效果
[0030]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防水施工用片狀物,其薄且柔軟,操作性良好,且施工時片的粘 合力為強力,臨時固定粘接效果充分,而且將片布匹卷開卷時不發生粘連以及金屬膜的剝 離,操作容易。
【附圖說明】
[0031] 圖1是例示本發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狀物的部分截面透視圖。
[0032] 圖2是顯示使用本發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狀物的防水施工例的部分截面透視圖。
[0033] 圖3是顯示本發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狀布匹卷的開卷時負載測定的實例的部分截面 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狀物的構成。本發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狀物1 如上述,為形成有多個孔5(開口部)的非透濕性金屬薄膜2與網狀補強織物6經由粘合層而 層疊的片狀物。片狀物卷成輥的狀態,在片的鋪設時從輥卷出,將非透濕性金屬薄膜層面在 需要防水施工的基底表面上展延。此時,由于對開口部的網狀補強織物給予粘合劑,通過此 粘合效果而粘接于基底面。通過從其上方涂布包含氨基甲酸酯系樹脂等的防水材而進行防 水施工。在此防水施工狀態下,本發明的開孔片狀物在孔的部分處,包含混凝土等的基底層 與涂布其上的防水材層接合一體化成柱狀。與此相對的是,在非開孔部分,由于基底層與防 水材層通過非透濕性金屬薄膜的存在,因而阻止直接接合,它們之間未發生接合一體化,此 部分形成可稱為僅以虛貼的狀態接觸的狀態。
[0035]而且,在本發明的片狀物中,由于如上述形成有多個孔5,故在形成有孔的部分,基 底層與防水材層接合一體化,在無孔的部分,基底層表面與非透濕性金屬薄膜2或非透濕性 金屬蒸鍍膜處于非接合狀態下,殘留的部分成為虛貼的狀態,由于該虛貼狀態的部分向兩 界面的周緣部方向連通,因此從基底層內擴散來的水蒸氣等的氣體成分從接合面水平地移 動,而從脫氣筒向大氣中釋放。因此,無該水蒸氣等的氣體成分滯留在接合界面而使防水材 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