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有防雨百葉的通風井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物的通風技術,具體是一種設有防雨百葉的通風井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地下室的風機房中通常設有用于通風換氣的通風井。為了采風或排風,通風井在高于室外地坪一定高度的位置設有通風口。為了防止雨水由暴露在室外的通風口進入通風井,需要在通風口處安裝防雨百葉,如圖1所示,防雨百葉200設置在通風口 100上,使得通風口 100同時兼具通風換氣和防雨功能,但是這樣的結構設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0003]第一、仍有部分雨水能穿過通風井進入風機房,影響風機房內設備的使用壽命。雖然通風口中設有防雨百葉,但百葉畢竟不是完全封閉的隔板,因此,即便設置百葉的葉片較多,也會有少量雨水穿過百葉進入風機房,尤其在風大雨急的惡劣天氣情況(例如臺風)下,進入風機房的雨水更多。由于風機房內多為電氣設備及金屬材料的器件,而雨水的進入會導致風機房內的濕度增加,這無疑會影響電氣設備的正常工作,也可能造成金屬材料的腐蝕生銹,從而縮短風機房內設備的使用壽命。
[0004]第二、防雨百葉的結構本身導致通風口的防雨能力與通風能力相互制約。當通風井對防雨要求較高時,防雨百葉的葉片設置較為密集,此時,防雨百葉對通風口的自然風有較大阻力,影響通風量。當通風井對通風量要求較高時,防雨百葉的葉片密度設置較為稀疏,此時,防雨百葉的防雨能力降低。由于防雨百葉的通風系數通常為0.5-0.6,因此無論怎樣設計防雨百葉的葉片,其對通風口處的通風情況均有較大阻力,使得通風量減少。
[0005]第三、通風井的通風口大小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即已確定,即便后續發現由于防雨百葉的結構不符合設計要求而導致通風量減少,也無法更改通風口的大小,若重新施工設計通風口則工程量較大、成本較高,因此并不可行。
[0006]綜上所述,目前在通風口中安裝防雨百葉的設計并不合理,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防雨百葉的通風井結構,既具有良好的防雨效果,又能保證足夠的通風量。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提供一種設有防雨百葉的通風井結構,所述通風井結構包括通風井,所述通風井下部設于地下室風機房頂面的下方并連通于地下室風機房,所述通風井上部凸出于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向上設置,所述通風井的上部由若干側壁和一頂板圍合而成,至少其中一側壁上設有連通于外部環境的通風口;所述通風井結構還包括圍合在所述通風口外部的防護墻體,所述防護墻體上設有防雨百葉,所述防雨百葉與所述通風口位置相對,且所述防雨百葉的面積大于對應的所述通風口面積。
[0010]進一步地,所述防護墻體包括若干防護側墻、一防護頂板和一防護底板,所述防護側墻、所述防護頂板和所述防護底板圍合形成一集水腔體,其中一所述防護側墻與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共用同一面墻體。
[0011 ] 進一步地,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的上方設有室外地坪層,所述通風口的下側邊高于所述室外地坪層的表面至少1000mm。
[0012]可選地,所述防護側墻的下端固接于所述防護底板,所述防護底板設置在所述室外地坪層的表面上方。
[0013]可選地,所述防護側墻的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為所述防護底板,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與所述防護底板共用同一面層。
[0014]可選地,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上方設有室外地坪層,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朝向開有所述通風口的通風井側壁方向的一側向上凸出形成一凸臺,所述凸臺的頂面與所述室外地坪層的表面在同一高度,所述凸臺的側面緊貼于所述室外地坪層的側邊,所述防護側墻的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凸臺的頂面,所述凸臺的頂面為所述防護底板,所述凸臺的頂面與所述防護底板共用同一面層。
[0015]進一步可選地,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的下端與所述凸臺的頂面為一體化結構,且該側壁穿過所述凸臺的頂面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風機房的墻體中,所述凸臺的頂面、所述凸臺的側面和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圍合形成一連通于地下室風機房的空腔。
[0016]進一步可選地,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的下端與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為一體化結構,且該側壁穿過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向下延伸至地下室風機房的墻體中,所述凸臺的頂面、所述凸臺的側面、所述地下室風機房頂面和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圍合形成一密閉的空腔。
[0017]進一步地,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與同該側壁位置相對的所述防護側墻之間的距離為400-700mm。
[0018]優選地,設有所述通風口的側壁與同該側壁位置相對的所述防護側墻之間的距離為600mmo
[0019]進一步地,所述防雨百葉的面積為S1,所述通風口的開口面積為S2,S12 1.5XS2。
[0020]優選地,S1= 2XS2。
[0021]進一步地,與所述通風口位置相對的所述防護側墻全部設置為防雨百葉。進一步地,所述防護底板的上方設有找坡層。
[0022]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0023]第一、避免雨水進入通風井。本發明將通風井的通風口與防雨百葉分開設置,在防雨百葉與通風口之間設置用于存積雨水的集水腔體。即便在風大雨急的天氣里,雨水只能穿過防雨百葉,落入集水腔體,不會進入通風井,更不會進入地下室風機房,從而避免對風機房內電氣設備或金屬器件造成影響。
[0024]第二、具有防雨功能的同時,保證進入通風井的通風量。在本發明中,由于防雨百葉獨立于通風口設置,因此,即便防雨百葉的通風量有一定折損,但可以通過擴大防雨百葉的面積,增大防雨百葉的總通風量,進而滿足通風口的通風量,保證通風井對通風量的要求。
[0025]第三、施工方便。本發明無需在已施工完成的通風口處進行防雨改造,只需在通風口外部另設防雨百葉及其相關結構即可,因此,省去了拆建原通風井的工程,施工更為方便。
[0026]第四、便于排水。本發明中,通過將防雨百葉的下端與防護底板固定連接,并在防護底板上方設置找坡層,使得集水腔體的排水變得十分容易。從找坡層中導出的雨水可直接通過防雨百葉的葉片間隙流出,而無需另設排水裝置。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現有技術中設有防雨百葉的通風井結構的示意圖。
[0028]圖2是實施例二設有防雨百葉的通風井結構的示意圖。
[0029]圖3是圖2中B部分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0]圖4是圖2中A-A線的剖面示意圖(未示出找坡層和室外地坪層)。
[0031]圖5是圖2中B部分結構的實現方式之一。
[0032]圖6是圖2中B部分結構的實現方式之一。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在本發明中,術語“上”、“下”、“左”、“右”、“前”、“后”、“頂”、“底”、“內”、“外”、“中”、“豎直”、“水平”、“橫向”、“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用于說明各部件或組成部分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并不特別限定各部件或組成部分的具體安裝方位。
[0034]并且,上述部分術語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關系以外,還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義,例如術語“上”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種依附關系或連接關系。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這些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35]此外,術語“安裝”、“設置”、“設有”、“連接”、“相連”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可拆卸連接,或整體式構造;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或者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又或者是兩個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之間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36]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區分不同的部件或組成部分,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部件或組成部分的相對重要性和數量。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