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線路電纜終端立體引下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輸變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輸電線路工程中的將架空的電力線轉接至入地的電力電纜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IlOkV雙回路架空線廣泛分布,而且在城市地段經常需將架空線接入相關電纜終端裝置后改為電纜入地。通常情況下采用在現有形式的架空線電力桿塔上改裝部分構件,用以安裝相應的跳線棒式絕緣子、避雷器及電纜終端等相關裝置,用引下線將裸導線引接至電纜終端接頭。由于各種電氣裝置均安裝在桿塔上,同時需要與裸導線之間作各種連接,外觀上不夠協調美觀,同時給投運后的帶電檢修、維護等作業造成諸多不便。而個別工程中,相關單位基于帶電檢修、維護作業便利性考慮,采用在架空線盡頭分別建立兩基桿塔,將雙回路架空線各分出一回路引到單獨的桿塔上再引接至電纜終端的方案,這樣又造成了相應的投資和占地面積增加,形成一定浪費。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約投資和占地面積且便于帶電檢修、維護等作業的輸電線路電纜終端立體引下裝置。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輸電線路電纜終端立體引下裝置,用于將架空的電力線轉接至入地的電力電纜,所述輸電線路電纜終端立體引下裝置包括鋼管桿和設置于所述鋼管桿側部的電纜終端平臺;
所述鋼管桿包括豎直設置的桿身、內端與所述桿身相連接且軸線在所述桿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的三層橫擔,三層所述橫擔分別為上橫擔、中橫擔和下橫擔,三層所述橫擔的外端分別連接一根所述電力線并將所述電力線由水平方向轉為豎直向下方向;
所述電纜終端平臺包括電纜終端平臺主桿、安裝于所述電纜終端平臺主桿上且與三層所述橫擔的外端相豎直對應的電纜終端頭-避雷器安裝平臺,經三層所述橫擔轉接為豎直向下方向的三根電力線分別在各自與所述電纜終端頭-避雷器安裝平臺相交處對應連接一根電力電纜的一端部,所述電力電纜的另一端部入地。
[0005]所述橫桿為一水平設置的直桿件,三層所述橫擔的外端位于所述橫桿所對應的一矩形區域中。
[0006]所述上橫擔的軸線和所述中橫擔的軸線在所述桿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與所述中橫擔的軸線和所述下橫擔的軸線在所述桿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相等。
[0007]所述上橫擔的軸線和所述中橫擔的軸線在所述桿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所述中橫擔的軸線和所述下橫擔的軸線在所述桿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均為30°。
[0008]所述中橫擔的軸線與水平方向電力線的軸線的夾角為直角。
[0009]所述桿身上相軸對稱地設置有兩組所述三層橫擔,每組所述三層橫擔對應連接一個電力線回路中的三條相線;所述桿身兩側設置有兩個所述電纜終端平臺。
[0010]所述橫擔的外端設置有水平方向的耐張絕緣子串和豎直方向的跳線絕緣子串,所述電力線依次連接所述耐張絕緣子串的端部和所述跳線絕緣子串的端部從而由水平方向轉為豎直向下方向。
[0011]經三層所述橫擔轉接為豎直向下方向的三根電力線各自經過過渡線夾和戶外電纜終端頭而對應連接所述電力電纜;所述戶外電纜終端頭設置于所述電纜終端頭-避雷器安裝平臺上;每個所述過渡線夾通過導線對應連接有一個避雷器,所述避雷器設置于所述電纜終端頭-避雷器安裝平臺上。
[0012]每根所述電力電纜均連接有接地電纜,各所述接地電纜均連接至設置在所述電纜終端平臺主桿上的電纜接地箱。
[0013]豎直向下方向的所述電力線經棒式絕緣子固定,所述棒式絕緣子通過棒式絕緣子橫擔而與所述桿身相連接。
[0014]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的輸電線路電纜終端立體引下裝置用于將架空的電力線引接至入地的電力電纜,其能夠使架空線路的引下線之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且其外觀更加協調美觀,接線施工清晰便利,不會過多占用安裝面積,較節約投資。
【附圖說明】
[0015]附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接線示意圖。
[0016]附圖2為本發明的部分構件的主視圖。
[0017]附圖3為本發明的部分構件的A-A剖視圖。
[0018]附圖4為本發明的部分構件的右視圖。
[0019]以上附圖中:1、鋼管桿;2、電纜終端平臺;3、縱向支撐;4、上橫擔;5、中橫擔;6、下橫擔;7、耐張絕緣子串;8、跳線絕緣子串;9、棒式絕緣子橫擔;10、棒式絕緣子;11、電纜終端平臺主桿;12、電纜終端頭-避雷器安裝平臺;13、過渡線夾;14、戶外電纜終端頭;15、電力電纜;16、避雷器;17、導線;18、接地電纜;19、電纜接地箱;20、電力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21]實施例一:如附圖1至附圖4所示一種用于將IlOkV雙回路的架空的電力線轉接至入地的電力電纜的輸電線路電纜終端立體引下裝置,包括鋼管桿I和設置于鋼管桿I側部的電纜終端平臺2。
[0022]鋼管桿I包括桿身3和三層橫擔。桿身3相對于鋼管桿I的安裝面(如地面)豎直設置,其采用下端管徑大于上端管徑的鋼管。桿身3的底端具有沿其徑向的連接板,連接板上開有螺栓孔,從而可以通過螺栓與安裝面相緊固,且在連接板上設置有環繞所述桿身3分布且沿其軸向設置的加勁板。三層橫擔分布與桿身3的上半部分,一組三層橫擔沿桿身3的軸向由上至下依次為上橫擔4、中橫擔5和下橫擔6。相鄰兩層橫擔之間的在縱向上的間距相等。各橫擔均采用桿件,其內端與桿身3通過連接組件相連接。連接組件包括設置在桿身3上的第一部分和設置在橫擔內端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通過多個螺栓相連接。第一部分包括沿桿身3的軸向延伸的若干個環向板、垂直環向板即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一對相平行的第一腹板。第二部分包括沿豎直方向設置的端板、沿豎直方向設置于所述端板的一面上并能夠分別與一對第一腹板相貼靠的一對第二腹板,橫擔設置在端板的另一面上。相貼靠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間對應地開設有螺栓孔,從而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過與該螺栓孔相匹配的螺栓而實現連接。一組三層橫擔的軸線在桿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上橫擔4的軸線和中橫擔5的軸線在桿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與中橫擔5的軸線和下橫擔6的軸線在桿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相等。通常,上橫擔4的軸線和中橫擔5的軸線在桿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中橫擔5的軸線和下橫擔6的軸線在桿身3的剖面上的投影之間的夾角均取30°即可,使得一組三層橫擔沿桿身3大致呈螺旋上升的形式排布。由于本實施例是用于IlOkV雙回路中的裝置,因此,在桿身3上相軸對稱地設置有兩組三層橫擔,每組三層橫擔對應連接一個電力線20回路中的三條相線。一組的三層橫擔的長度并不相同,而是上橫擔4和下橫擔6的長度相同且長于中橫擔5的長度,使得三層橫擔的外端處于一個狹長的矩形區域中。通常中橫擔5的長度選用3.2m左右,這樣可以使得三層橫擔中相鄰的兩層橫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