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樁生產用混凝土連續(xù)均勻下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管樁業(yè)中能夠使混凝土連續(xù)且均勻的布入管樁鋼模的裝置,主要適用于中國自動化程度不高且生產粗放的管樁制造業(yè)。
【背景技術】
[0002]上世紀60年代末,為了適應鐵道橋梁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中國出現了管樁業(yè)?,F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高速發(fā)展,混凝土管樁的應用從鐵道系統(tǒng)擴大到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領域。尤其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qū),由于地質條件適合管樁的使用,混凝土管樁的需求量猛增,管樁業(yè)也因為這種高需求,一直保持持續(xù)迅猛的發(fā)展勢頭。
[0003]現如今,中國管樁業(yè)管樁制造的一般工藝流程為:1.裝籠;2.混凝土料混合攪拌;3.布料;4.合模;5.張拉;6.離心;7.常壓蒸養(yǎng);8.拆模;9.高壓蒸養(yǎng);10.成品堆場。而在管樁業(yè)高度發(fā)達的日本,混凝土管樁制造業(yè)的一般工藝流程為:1.裝籠;2.合模;3.張拉;4.混凝土料混合攪拌;5.混凝土泵送入模;6.離心;7.常溫蒸養(yǎng);8.脫模;9.高壓蒸養(yǎng);10.成品堆場。中國與日本管樁生產工藝流程上的明顯不同在于合模的順序,這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料入模的方式,中國混凝土料因為在入模時管樁鋼模尚未合模,所以混凝土料是直接從攪拌機下出口落入管樁下鋼模,而日本則因為混凝土料入模時管樁鋼模已經合模,所以混凝土料是泵送入模。中國管樁業(yè)這種混凝土入模方式直接導致了生產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混凝土在尚未布入鋼模時,鋼模中已經放入了一個編織比較細密的鋼筋籠,混凝土因為其本身的粘稠以及存在大顆粒特性,在布入鋼模時會堆積在鋼筋籠上,無法落入鋼模中,現在生產中的解決方案是將攪拌機布置在鋼模上方2~3m處,混凝土以高速落入鋼模,撞擊進入鋼筋籠,這種方法大大減少了堆積的情況,使得粘稠且存在很多大顆粒的混凝土順利進入鋼筋籠內部。但是,這種工藝屬于粗放式的生產工藝,現如今大部分中國管樁廠都是將混凝土攪拌機直接布置在鋼模上方,攪拌好的混凝土通過皮帶傳送后直接呈拋物線落入鋼模??偨Y以上的研究和分析,現在已有的國內管樁行業(yè)下料工藝存在以下缺點:
1.因為中國現如今管樁行業(yè)所使用的攪拌機的工作特性,混凝土無法充分攪拌均勻;2.混凝土落入鋼模的過程是斷續(xù)的,無法實現連續(xù)均勻的布料;3.因為混凝土攪拌機出料的速度不受控制,所以很多時候混凝土落入鋼模時會飛濺出來,造成大量浪費,工人工作環(huán)境很差,同時還造成了下方作業(yè)工人的生產安全隱患;4.混凝土呈團塊狀落入鋼模,容易在鋼筋籠上形成堆積。
[0004]然而,近年來國內針對管樁行業(yè)生產中連續(xù)均勻布料裝置的研究和設計幾乎為零,生產工藝仍然屬于粗放式,生產環(huán)境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適用于國內管樁業(yè)的混凝土連續(xù)均勻下料裝置。
[0006]本設計的基本原理:本裝置是在混凝土攪拌機的下方,設置一個臨時的儲料倉,減速電動機提供動力源,通過聯軸器使得主動軸轉動,主動軸轉動帶動上面的齒輪轉動,主動軸上的齒輪和從動軸上的齒輪相互嚙合,將轉動傳遞給從動軸,主動軸和從動軸各自帶動料倉中的葉片轉動,在料倉中通過葉片的旋轉運動,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使混凝土各組分充分混合均勻。同時對上方攪拌機中間歇落下的混凝土進行存儲,再通過料倉下方的出料口連續(xù)均勻的落入位于本裝置下方的鋼模中。本裝置還對上方攪拌機中噴射出的混凝土的速度具有緩沖作用,通過控制料倉中葉片旋轉的速度來控制出料的速度。
[0007]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管樁生產用混凝土連續(xù)均勻下料裝置,包括料倉,所述料倉底部出料口與鋼模入口連通;所述料倉頂部與混凝土攪拌機出料口連通;所述料倉上安裝有主動軸和從動軸,所述主動軸上設有第一傳動齒輪,所述從動軸上設有第二傳動齒輪,所述主動軸通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和所述第二傳動齒輪的嚙合將動力傳遞給所述從動軸,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上均固定安裝有攪動葉片,主動軸和從動軸轉動時所述攪動葉片能夠將從混凝土攪拌機排出的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上安裝有相同的葉片套筒I和葉片套筒II,所述攪動葉片固定安裝在所述葉片套筒I和葉片套筒II上,所述葉片套筒I和葉片套筒II相接觸的端面焊接在一起。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葉片套筒I和所述葉片套筒II上的葉片個數為四個,所述葉片套筒I上的攪動葉片和所述葉片套筒II上的攪動葉片之間的夾角為45°。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動軸的輸入端通過彈性柱銷聯軸器和減速電機相連。
[0011]上述方案中,料倉通過八個螺栓連接與地面相連接。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和所述第二傳動齒輪的材料為40Cr,齒輪毛坯選擇鍛造工藝;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材料選為45號鋼,需經過調質,淬火處理;所述葉片套筒I和葉片套筒II材料選為鑄鐵,葉片套筒I和葉片套筒II的毛坯選擇鑄造工藝。
[001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管樁業(yè)傳統(tǒng)的工藝過程中,混凝土攪拌機攪拌不均勻,混凝土各組分未充分混合就落入下方鋼模中,影響管樁的質量,在混凝土攪拌機下方安裝本裝置,混凝土進入本裝置后,本裝置通過葉片的轉動,可以實現混凝土的二次攪拌,使其各組分混合均勻。2.本裝置的料倉能實現混凝土的暫時存儲,然后從料倉下方的出料口連續(xù)落下,避免了傳統(tǒng)混凝土攪拌機落料不連續(xù)的問題。3.管樁業(yè)傳統(tǒng)的攪拌機斷續(xù)落料,每次落料量大,不可調,本裝置可以根據具體工況,選定特定型號下的料倉下方出料口,控制落料量。4.管樁業(yè)傳統(tǒng)的工藝過程中,混凝土呈團塊狀落在鋼模中的鋼筋籠上,容易在鋼筋籠上產生堆積,需要人工清理,工作效率低,本裝置能將混凝土攪拌機出料口落下的團塊狀混凝土打散,大大的減少了混凝土在鋼筋籠上的堆積情況,提高了工作效率。5.在傳統(tǒng)的管樁生產工藝中,團塊狀的混凝土直接落入鋼模,到處飛濺,造成浪費,存在安全隱患,本裝置料倉下的落料口的形狀與鋼模相似,落料口和鋼模入口連通,落料時對混凝土的形狀進行了初約束,緩解了飛濺的情況,節(jié)省資源,也消除了安全隱患。
6.傳統(tǒng)的管樁工藝流程中落料高度一定,落料速度一定,不能隨著工況的改變而做出調整,本裝置能根據落料高度的不同,通過改變葉片的轉速來調整落料速度,適應各種工況,應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的主視圖。
[0016]圖2是本發(fā)明裝置的俯視圖。
[0017]圖3是圖1中的B-B面剖視圖。
[0018]圖4是本發(fā)明裝置齒輪油箱的左視圖。
[0019]圖5是本發(fā)明裝置動力源的主剖視圖。
[0020]圖6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聯軸器段的主剖視圖。
[0021]圖7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齒輪段的主剖視圖。
[0022]圖8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齒輪段的左視圖。
[0023]圖9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左軸承段的主剖視圖。
[0024]圖10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左過渡段的主剖視圖。
[0025]圖11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葉片段的主剖視圖。
[0026]圖12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葉片段的左剖視圖。
[0027]圖13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右過渡段的主剖視圖。
[0028]圖14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系右軸承段的主剖視圖。
[0029]圖15是本發(fā)明裝置從動軸系齒輪段的俯剖視圖。
[0030]圖16是本發(fā)明裝置主動軸葉片和從動軸葉片安裝位置圖。
[0031]圖中:1彈性柱銷聯軸器 2鍵I 3主動軸 4封油氈圈I 5彈性擋圈I6-1第一傳動齒輪 6-2第二傳動齒輪7鍵II 8封油氈圈II 9螺栓I 10旋蓋式油杯11軸承12彈性擋圈II 13定位套筒 14螺栓II 15螺栓III 16葉片套筒I 17鍵III 18葉片套筒II 19橡膠墊圈I 20封油氈圈III 21法蘭盤22料倉23軸承端蓋I 24橡膠墊圈II 25軸承端蓋II 26軸承座 27螺栓IV28彈簧墊圈I 29螺母I 30軸承支座31油箱支座32螺釘33定位銷34軸端擋圈35從動軸36彈簧墊圈II 37螺栓V 38齒輪油箱箱體39螺母II 40彈簧墊圈III 41螺栓VI 42齒輪油箱箱蓋43螺栓VII 44通氣器45窺視孔蓋46桿式油標47橡膠墊圈III 48外六角螺塞49減速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33]本發(fā)明所提出的裝置包括四個部分:動力源、主動軸軸系組件、從動軸軸系組件和料倉。動力由減速電動機提供,主動軸軸系從動力源獲得動力,帶動主動軸上的葉片旋轉,從動軸軸系通過齒輪從主動軸獲得動力,帶動從動軸上的葉片旋轉,主動軸葉片和從動軸葉片旋轉攪拌混凝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