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停車庫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立體停車設備的連桿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立體停車設備大都采用升降避讓的結構,則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影響空間車位的數(shù)量,而且在取車停車時極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在運行過程中能使得承載桿基本保持水平的立體停車設備的連桿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立體停車設備的連桿結構,它包括底座及設置在底座上的軌道,軌道與底座之間形成梯形結構,且軌道的兩端為斜邊,軌道的水平邊與斜邊之間為弧形過渡;在底座的前端依次連接有A連桿、B連桿、D連桿、E連桿、F連桿、H連桿,且A連桿、B連桿、D連桿、E連桿、F連桿、H連桿首尾依次通過銷軸連接,A連桿的一端與底座的前段通過銷軸轉動連接,F(xiàn)連桿的一端通過銷軸與承載桿的一端連接,承載桿的另一端上設置有滑輪,滑輪位于軌道上沿軌道滑動,所述的承載桿用于安裝承載車輛的部件;H連桿的末端通過銷軸設置在軌道內(nèi)部滑動,H連桿與承載桿的最大夾角為180°;在B連桿上靠近A連桿一端設置有長孔,長孔方向與B連桿的長度方向一致,在B連桿的長孔內(nèi)通過銷軸與C連桿的一端連接,C連桿的另一端與E連桿之間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其中B連桿的長度與軌道的高度接近。
上述技術方案,當H連桿在軌道內(nèi)向前移動時,則承載桿向前移動,而此時,承載桿的前端由A連桿、B連桿、C連桿、D連桿、E連桿、F連桿組成的機構對其進行支撐,而后端則由依靠在軌道上的滑輪進行支撐,當承載桿即將全部移出軌道時,承載桿與H連桿之間的夾角為180°,即H連桿對承載桿的后端進行支撐,直至承載桿逐漸向下接近地面;在此過程中,由于承載桿前段的多連桿機構的合理設計,能有效的確保承載桿在移動過程中基本保持水平或者與水平面的夾角較小,確保上方車輛的穩(wěn)定。
所述的D連桿與E連桿相互轉動時兩者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50°-180°,優(yōu)選采用165°-180°;E連桿與F連桿相互轉動時兩者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40°-180°,優(yōu)選為150°-180°。該結構的設計,能確保各連桿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且在運行過程中更加能保證了承載桿基本處于水平狀態(tài),使得承載桿在運行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更好。
C連桿在長孔內(nèi)的銷軸位于靠近D連桿一端的長孔端部時,C連桿與B連桿、D連桿、E連桿重合在同一直線上。
當承載桿與軌道連接的銷軸位于軌道的最前方時,A連桿、B連桿、D連桿、E連桿、F連桿成一直線且貼合在地面上。
上述結構的設計,能使得在H連桿到達軌道最前端時,前端的各連桿及承載桿能更穩(wěn)定的??吭诘孛嫔?,使得車輛在上下過程中更加穩(wěn)定、安全。
本實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種立體停車設備的連桿結構,合理的結構設計能確保承載桿在運行移動過程中基本保持水平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停車、取車過程中車輛的穩(wěn)定性得到保證,安全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描述的一種立體停車設備的連桿結構,它包括底座1及設置在底座1上的軌道2,軌道2與底座1之間形成梯形結構,且軌道2的兩端為斜邊,軌道2的水平邊與斜邊之間為弧形過渡;在底座1的前端依次連接有A連桿3、B連桿4、D連桿5、E連桿6、F連桿7、H連桿9,且A連桿3、B連桿4、D連桿5、E連桿6、F連桿7、H連桿9首尾依次通過銷軸連接,A連桿3的一端與底座1的前段通過銷軸轉動連接,F(xiàn)連桿7的一端通過銷軸與承載桿8的一端連接,承載桿8的另一端上設置有滑輪12,滑輪12位于軌道2上沿軌道2滑動,所述的承載桿8用于安裝承載車輛的部件;H連桿9的末端通過銷軸設置在軌道2內(nèi)部滑動,H連桿9與承載桿8的最大夾角為180°;在B連桿4上靠近A連桿3一端設置有長孔11,長孔11方向與B連桿4的長度方向一致,在B連桿4的長孔11內(nèi)通過銷軸與C連桿10的一端連接,C連桿10的另一端與E連桿6之間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其中B連桿4的長度與軌道2的高度接近。
所述的D連桿5與E連桿6相互轉動時兩者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65°-180°;E連桿6與F連桿7相互轉動時兩者之間的夾角范圍為150°-180°。
C連桿10在長孔11內(nèi)的銷軸位于靠近D連桿5一端的長孔11端部時,C連桿10與B連桿4、D連桿5、E連桿6重合在同一直線上。
當承載桿8與軌道2連接的銷軸位于軌道2的最前方時,A連桿3、B連桿4、D連桿5、E連桿6、F連桿7成一直線且貼合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