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泥攪拌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
背景技術:
建筑物在城市的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物是通過水泥、磚塊等建筑基材建造起來的,建筑物的穩定性與水泥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現有技術的水泥攪拌筒體積非常大,不適合小規模的水泥的攪拌,現有技術的水泥攪拌設備成本較高,結構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包括第一攪拌桿、連接套管、第二攪拌桿、連接軸承、多根第一攪拌主體、多根第二攪拌主體、防溢頂盤、連接通槽、連接螺孔、一對密封圈、固定螺栓及一對密封圈座;所述的第一攪拌桿及第二攪拌桿分別為圓管結構,且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內徑與所述的第二攪拌桿的外徑相當,所述的連接套管為中空圓管結構,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下端同軸插入在所述的連接套管內,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上端同軸插入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及連接套管內;所述的連接通槽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下端,所述的連接通槽為長條狀結構,所述的連接螺孔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攪拌桿的上端及連接套管的中部,所述的固定螺栓經所述的連接通槽及連接螺孔使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下端與所述的第二攪拌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連接套管內;所述的連接軸承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上端,所述的第一攪拌桿通過所述的連接軸承外接攪拌電機;所述的防溢頂盤同軸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上端,位于所述的連接軸承的下方,所述的防溢頂盤為上寬下窄的圓臺型結構;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為直桿結構,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的上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的第二攪拌桿的下端,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成傘狀均勻分布;所述的多根第二攪拌主體為橢圓環形結構,所述的多根第二攪拌主體交叉連接成“X”形結構,并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攪拌桿上,位于所述的第二攪拌桿的下部;所述的一對密封圈座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的連接套管內,位于所述的連接套管的上端及下端邊緣處,所述的一對密封圈分別對應嵌裝在所述的一對密封圈座內,所述的一對密封圈分別分別密封套接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及第二攪拌桿的外壁上。
上述的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其中,所述的連接套管的連接螺孔上設有密封墊環,所述的固定螺栓與通過所述的密封墊環與所述的連接套管密封連接。
上述的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其中,所述的連接套管的內壁上設有加厚層,所述的加厚層與所述的連接套管為一起結構。
上述的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其中,所述的加厚層的內壁上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扶正鋸齒條,所述的多條扶正鋸齒條豎直設置,且與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外壁接觸連接。
上述的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其中,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上間隔設有多條第一加強筋,所述的第一加強筋為環形結構并與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為一體結構。
上述的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其中,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下端外壁及第二攪拌桿的上端外壁上分別間隔設有多條第二加強筋,所述的多條第二加強筋豎直設置。
上述的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其中,所述的第一攪拌桿的上部為中空結構,下部為實心結構,所述的第二攪拌桿為實心結構。
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小規模的水泥的攪拌,可手持操作,使用方便,攪拌均勻、高效,便于小型建筑物的建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的分解連接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的連接套管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請參見附圖1及附圖2所示,一種水泥攪拌設備的攪拌結構,包括第一攪拌桿1、連接套管2、第二攪拌桿3、連接軸承4、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多根第二攪拌主體6、防溢頂盤7、連接通槽8、連接螺孔9、一對密封圈10、固定螺栓11及一對密封圈座12;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及第二攪拌桿3分別為圓管結構,且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內徑與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外徑相當,所述的連接套管2為中空圓管結構,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下端同軸插入在所述的連接套管2內,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上端同軸插入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及連接套管2內;所述的連接通槽8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下端,所述的連接通槽8為長條狀結構,所述的連接螺孔9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上端及連接套管2的中部,所述的固定螺栓11經所述的連接通槽8及連接螺孔9使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下端與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連接套管2內;所述的連接軸承4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上端,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通過所述的連接軸承4外接攪拌電機;所述的防溢頂盤7同軸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上端,位于所述的連接軸承4的下方,所述的防溢頂盤7為上寬下窄的圓臺型結構;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為直桿結構,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的上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下端,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成傘狀均勻分布;所述的多根第二攪拌主體6為橢圓環形結構,所述的多根第二攪拌主體6交叉連接成“X”形結構,并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上,位于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的下部;所述的一對密封圈座12分別對稱設置在所述的連接套管2內,位于所述的連接套管2的上端及下端邊緣處,所述的一對密封圈10分別對應嵌裝在所述的一對密封圈座12內,所述的一對密封圈10分別分別密封套接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及第二攪拌桿3的外壁上。
所述的連接套管2的連接螺孔9上設有密封墊環13,所述的固定螺栓11與通過所述的密封墊環13與所述的連接套管2密封連接,可防止水泥進入連接套管2內,起到較好的密封作用。
所述的連接套管2的內壁上設有加厚層14,所述的加厚層14與所述的連接套管2為一起結構,可以提高連接套管2的強度,使其能夠承受攪拌水泥的時候,第二攪拌桿3和第一攪拌桿1受到的阻力。
所述的加厚層14的內壁上分別間隔設有多條扶正鋸齒條15,所述的多條扶正鋸齒條15豎直設置,且與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外壁接觸連接,可起到保持同軸度的作用,使連接套管2受力均勻。
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上間隔設有多條第一加強筋16,所述的第一加強筋16為環形結構并與所述的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為一體結構,可提高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的強度,防止斷裂。
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下端外壁及第二攪拌桿3的上端外壁上分別間隔設有多條第二加強筋17,所述的多條第二加強筋17豎直設置,可提高第一攪拌桿1和第二攪拌桿3的強度。
所述的第一攪拌桿1的上部為中空結構,下部為實心結構,所述的第二攪拌桿3為實心結構,第一攪拌桿1的中空結構可以減輕本實用新型的重量,操作的時候更省力。
使用時根據水泥的厚度,調節第一攪拌桿1和第二攪拌桿3插入連接套管2的深度,并通過固定螺栓11經連接通槽8和連接螺孔9固定,長條狀的連接通槽8可以用于調節第一攪拌桿1和第二攪拌桿3的連接長度,本實用新型通過連接軸承4連接到攪拌電機,便于手持攪拌;多根第一攪拌主體5和多根第二攪拌主體6對水泥進行均勻、快速、高效的攪拌,攪拌的時候可以通過防溢頂盤7防止水泥溢出;連接套管2通過一對密封圈座12內的一對密封圈10與第一攪拌桿1和第二攪拌桿3密封連接,可防止攪拌的時候水泥進入連接套管2。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小規模的水泥的攪拌,可手持操作,使用方便,攪拌均勻、高效,便于小型建筑物的建造。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附屬在其他相關產品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