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支撐件,具體地說是一種建筑快接支撐件。
背景技術:
鋼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是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鋼梁、鋼柱和鋼桁架等構件,各構件之間再采用焊接、螺栓或鉚釘連接而成的建筑結構。鋼結構具有強度高、抗震性能好、快捷、環保等特點,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大型廠房、場館、高層建筑等領域。
在鋼結構中經常需要在框架中間設置支撐件,以提高鋼結構框架的強度。現有的鋼結構建筑支撐件通常是由工字鋼、槽鋼、角鋼、鋼管及各種型鋼材料通過焊接等連接方式制作成的,其存在通用性差、施工困難、施工周期長、操作技術要求高、人工勞動強度大、施工質量差、施工效率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建筑快接支撐件,以解決現有支撐件通用性差、施工困難、效率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建筑快接支撐件,包括兩個支撐桿,分別為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的背面中心處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背面中心處通過鉸軸鉸接,在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兩端和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兩端分別鉸接有連接角板;所述連接角板包括第一板體和垂直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體內板面側沿上的第二板體,所述第一板體鉸接在支撐桿的背面,且所述第一板體的外板面與支撐桿的背面相接觸,所述支撐板的端沿不凸出于第一板體的側沿,所述第二板體垂直于支撐桿的背面,在所述第二板體上開設有連接孔。
所述支撐桿為角鋼、槽鋼、C型鋼或鋼管中的任意一種。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快絲釘,所述快絲釘穿設在所述連接角板的第二板體上的連接孔中。
施工時,首先根據鋼結構框架的兩根立柱之間的間距調節第一支撐桿與第二支撐桿的夾角,使兩個支撐桿端部之間的距離略小于立柱間距;然后將調整好角度的支撐件置于兩根立柱之間,調整連接角板,使連接角板的第二板體的外板面貼合在與其緊鄰的立柱的側面;將四個連接角板均調整好之后,向連接角板的第二板體上的連接孔內打入快絲釘,以將連接角板與立柱固定連接,當完成四個連接角板的固定后,第一支撐桿與第二支撐桿之間、支撐桿與連接角板之間的位置關系也相對固定,即完成支撐件的快速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支撐件可實現快速連接,安裝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人員勞動強度,并且連接強度高。本實用新型的支撐件可適用于不同間距的鋼材之間的支撐連接,適應性強,解決了現有支撐件無法通用的問題,大大簡化了施工流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便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支撐桿,2、第二支撐桿,3、連接角板,4、第一板體,5、第二板體,6、連接孔,7、快絲釘,8、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兩個支撐桿,分別為第一支撐桿1和第二支撐桿2,第一支撐桿1的背面中部與第二支撐桿2的背面中部通過鉸軸鉸接,以使兩個支撐桿的夾角可根據實際施工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并保證兩個支撐桿上端之間的間距與兩個支撐桿下端之間的間距相等。
在第一支撐桿1和第二支撐桿2的兩端分別鉸接有連接角板3,用于與鋼結構框架的立柱8固定連接。連接角板3呈L形,包括第一板體4和垂直設置在第一板體4內板面側沿處的第二板體5,第一板體4與第二板體5的交匯沿形成連接角板3的棱沿,該棱沿在支撐桿的端沿之外。
第一板體4通過鉸接軸鉸接在支撐桿的背面,且第一板體4的外板面與支撐桿的背面相接觸,支撐桿的端沿不凸出于第一板體4的側沿,第一板體4可繞鉸接軸旋轉,以實現連接角板3與支撐桿夾角的靈活調整。第二板體5垂直于支撐桿的背面,在第二板體5上開設有兩個連接孔6,用于穿設快絲釘7。
采用上述結構可以保證無論第一支撐桿1和第二支撐桿2之間的夾角如何改變,連接角板3的第二板體5的外板面均能保持與立柱8側面相平行,從而實現與鋼結構框架的立柱8連接時,第二板體5的外板面可與立柱8側面完全貼合(如圖2所示),提高支撐連接強度。
支撐桿可以為角鋼,當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均為角鋼時,第一支撐桿的一個外側面的中心處通過鉸接軸與第二支撐桿的一個外側面的中心處鉸接,在第一支撐桿的該外側面的兩端和第二支撐桿的該外側面的兩端分別鉸接連接角板。
支撐桿也可以為槽鋼、C型鋼或鋼管等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