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脫模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脫模機。
背景技術:
伴隨著鐵路的快速發展,混凝土、軌枕等一些相應部件的需求量也不斷地增加。為了滿足大量的需求,現在企業采用模具生產,將混凝土澆筑到相應的模具中,再將混凝土部件從模具中脫離出來。
公開號為CN204894193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脫模機。該設備利用振動塊對模具產生連續的撞擊讓模具產生振動進而將混凝土部件脫離出來,效率低下,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率的電動脫模機。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電動脫模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有多根支撐桿,多根所述支撐桿之間可拆卸連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設置有貫穿限位板的第一通槽,所述機架穿設有升降桿,所述機架設置有抬升升降桿的液壓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帶有混凝土的模具放置于升降桿上,通過液壓缸抬升升降桿,當模具抵接限位板時,模具內的混凝土受到升降桿和限位板兩個方向相反的力而相對固定。隨著升降桿持續上升,處于模具內的混凝土便隨著升降桿向上運動進而與模具分離。接著將液壓缸關閉,模具內的混凝土便處于升降桿的上方。整個過程耗時短,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升降桿處于機架外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圓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模具能夠更穩定地放置在圓盤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多根所述支撐桿的之間活動連接有調節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技術人員可以調節調節板與機架的高度,防止脫模結束后,模具下落的高度過高,對機架的沖擊力過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每根所述支撐桿套接有固定塊,固定塊螺紋連接有貫穿固定塊的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抵接并擠壓支撐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第一絲桿,使得第一絲桿與支撐桿抵接并產生擠壓力,進而固定支撐桿上的固定塊,反之,反方向轉動第一絲桿,使得固定塊能夠沿支撐桿軸向上下移動。因此第一絲桿抵接并擠壓支撐桿進而對支撐桿上的固定塊實現固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絲桿遠離支撐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螺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技術人員可以利用第一螺帽旋轉第一絲桿,更符合人機規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每根所述支撐桿遠離機架的一端套接有U形板,多個所述U形板轉動至抵接時,多個U形板構成一個圓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轉動U形板構成一個圓形,使得技術人員在進行不同模具的脫模時不再需要更換限位板,只需要轉動U形板,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每個所述U形板螺紋連接有第二絲桿,所述第二絲桿抵接并擠壓限位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二絲桿能夠固定限位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絲桿遠離U形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螺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技術人員可以利用第二螺帽對第二絲桿進行轉動,更符合人機規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帶有混凝土的模具放置于升降桿上,通過液壓缸抬升升降桿,當模具抵接限位板時,模具內的混凝土受到升降桿和限位板兩個方向相反的力而相對固定。隨著升降桿持續上升,處于模具內的混凝土便隨著升降桿向上運動進而與模具分離。接著將液壓缸關閉,模具內的混凝土便處于升降桿上。整個過程耗時短,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工作臺去掉一塊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架;2、支撐桿;3、限位板;4、第一通槽;5、升降桿;6、液壓缸;7、圓盤;8、調節板;9、第一絲桿;10、第一螺帽;11、第二絲桿;12、第二螺帽;13、第二通槽;14、PLC控制器;15、U形板;16、固定塊;17、豎直桿;18、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電動脫模機,包括機架1。機架1內設置有液壓缸6。液壓缸6固定連接有升降桿5。升降桿5遠離液壓缸6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垂直于升降桿5的圓盤7。機架1固定連接有兩根平行于升降桿5的的支撐桿2。每根支撐桿2套接有固定塊16。每個固定塊16螺紋連接有垂直于支撐桿2的第一絲桿9。第一絲桿9抵接并擠壓支撐桿2。每根第一絲桿9遠離支撐桿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螺帽10。每根支撐桿2遠離機架1的一端固定連接豎直桿17。豎直桿17的直徑小于支撐桿2的直徑。兩根豎直桿17套接有垂直于支撐桿2的限位板3。豎直桿17遠離支撐桿2的一端螺紋連接有螺母18。螺母18配合支撐桿2固定限位板3。螺母18處于限位板3遠離機架1的一側。每根豎直桿17套接有U形板15。當兩個U形板15轉動至抵接時,兩個U形板15構成一個圓形。兩個U形板15構成的圓的直徑大于圓盤7的直徑。U形板15螺紋連接有第二絲桿11。第二絲桿11遠離限位板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螺帽12。當第二絲桿11轉動后,第二絲桿11抵接并擠壓限位板3進而將U形板15和限位板3固定。限位板3的中心設置有貫穿限位板3的圓形的第一通槽4。第一通槽4的直徑大于圓盤7的直徑。限位板3設置為八邊形。兩個固定塊16設置有與兩個固定塊16抵接且平行于限位板3的的調節板8。調節板8的形狀與限位板3的形狀相同。調節板8設置有沿垂直于調節板8貫穿調節板8的圓形的第二通槽13。第二通槽13的直徑小于圓盤7的直徑。升降桿5貫穿第二通槽13。機架1設置有控制氣缸的PLC控制器14。
工作過程:
技術人員接好電源,檢查電機升降速度是否正常。接著技術人員將模具放置于調節板8上,技術人員先將固定塊16沿著支撐桿2的軸向移動至自身想要的位置,隨后可以轉動第一螺帽10帶動第一絲桿9轉動進而讓第一絲桿9與支撐桿2固定連接。利用調節板8和限位板3配合固定模具后,技術人員便可啟動液壓缸6,此刻液壓缸6帶動升降桿5沿著自身軸向移動,此刻模具內的混凝土便受到了升降桿5的擠壓力和模具與混凝土之間的固定作用力,由于升降桿5持續地上升,混凝土便可與模具分離。接著驅動液壓缸讓升降桿5下降進而解除調節板8和支撐桿2之間的固定連接。隨后便可取出模具換上下一個模具繼續工作。之后技術人員如果要使用不同的模具。技術人員轉動U形板15,讓兩個U形板15構成一個圓。隨后轉動第二螺帽12帶動兩根第二絲桿11轉動從而讓第二絲桿11沿著自身的軸向移動,進而配合限位板3固定U形板15。由于兩個U形板15構成的圓的直徑小于第一通槽4的直徑,所以此刻可以使用規格更小的模具。另外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轉動螺母18,進而取出限位板3,換上另一個限位板3從而實現對不同模具的脫模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