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剪力墻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裝配式剪力墻邊緣構件。
背景技術:
剪力墻(shear wall)又稱抗風墻、抗震墻或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受剪)破壞。又稱抗震墻,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做成。
它分平面剪力墻和筒體剪力墻。平面剪力墻用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現澆剪力墻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筑,整體性好。筒體剪力墻用于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墻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墻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組合式剪力墻在當今社會中有著較多的應用,但是在剪力墻邊緣往往需要特定的構件來提高剪力墻的強度,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式剪力墻邊緣構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包括U型卡件,所述U型卡件兩端口均設有掛鉤,所述U型卡件內左側壁上由上至下均勻設有橫支柱,所述U型卡件正面和背面內壁上均設有側壁支柱,所述U型卡件左側內壁中心位置處由上至下均勻設有鋼絲繩。
優選的,所述U型卡件外壁上均勻設有通孔。
優選的,所述橫支柱和側壁支柱與U型卡件內壁間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鋼絲繩的長度為U型卡件正面長度的1.5倍。
優選的,所述掛鉤包括側支桿,所述側支桿一端設有掛塊。
優選的,所述側支桿與U型卡件外壁間的銳角夾角為30°,所述掛塊與U型卡件左側壁間為平行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剪力墻邊緣構件的標準化,通過側壁支柱和橫支柱可以使得U型卡件緊緊卡入到剪力墻中,同時鋼絲繩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剪力墻的抗拉強度,同時使用更加便捷,可以大大縮短工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A-A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掛鉤結構示意圖。
圖中:1U型卡件、2掛鉤、21側支桿、22掛塊、3側壁支柱、4橫支柱、5通孔、6鋼絲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包括U型卡件1,所述U型卡件1兩端口均設有掛鉤2,所述U型卡件1內左側壁上由上至下均勻設有橫支柱4,所述U型卡件1正面和背面內壁上均設有側壁支柱3,所述U型卡件1左側內壁中心位置處由上至下均勻設有鋼絲繩6。
所述U型卡件1外壁上均勻設有通孔5。
所述橫支柱4和側壁支柱3與U型卡件1內壁間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所述鋼絲繩6的長度為U型卡件1正面長度的1.5倍。
所述掛鉤2包括側支桿21,所述側支桿21一端設有掛塊22。
所述側支桿21與U型卡件1外壁間的銳角夾角為30°,所述掛塊22與U型卡件1左側壁間為平行設置。
具體的,使用時,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剪力墻邊緣構件的標準化,通過側壁支柱3和橫支柱4可以使得U型卡件1緊緊卡入到剪力墻中,同時鋼絲繩6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剪力墻的抗拉強度,同時使用更加便捷,可以大大縮短工期。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