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筋桁架樓板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
背景技術:
鋼筋桁架樓板由鋼筋桁架樓承板和工字鋼等其他形狀的鋼材構成,鋼筋桁架樓承板又包括底部的壓型板和焊接在壓型板上方的鋼筋桁架。
現有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包括下方的工字鋼、用于抬高樓板的凹型鋼、以及分別設置兩者兩側的兩個鋼筋桁架樓承板;凹型鋼凹口朝向左且呈豎直設置,左側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右端位于工字鋼上,右側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左端位于凹型鋼上,凹型鋼實現兩個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存在高度差,但是兩個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相互獨立,兩者不存在連接關系,因此兩者的配合程度低,該種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在結構強度上存在改進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其具有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與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的結構強度高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包括呈上下設置的凹型鋼和工字鋼、以及設置在工字鋼上的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和設置在凹型鋼上的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所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與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設置有綁接件,所述綁接件包括依次連接的豎直長桿,水平橫桿和豎直短桿,所述豎直長桿綁接于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所述豎直短桿綁接于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外加綁接件將其分別與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和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進行綁接,繼而提高第一、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配合程度,最終達到提高兩者的結構強度的目的。
作為優選地,所述水平橫桿兩端均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豎直長桿和豎直短桿的上部均設置為與螺紋孔呈螺紋連接的螺紋段。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水平橫桿左端至豎直長桿下端的距離可調,豎直長桿下端能夠綁接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上,同時水平橫桿右端至豎直短桿下端的距離可調,豎直短桿下端能夠綁接到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上。
作為優選地,所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凹型鋼之間設置有凹型桿,所述凹型桿兩端綁接于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所述凹型桿的中部卡嵌于凹型鋼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型桿的中部抵觸到凹型鋼內的上下壁,同時凹型桿兩個前桿部綁接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從而提高了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凹型鋼之間的連接強度。
作為優選地,所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凹型鋼之間設置有若干凹型桿,所述工字鋼的上表面固定連接若干呈豎直設置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與凹型桿呈一一對應設置,且相對應的限位螺栓與凹型桿呈抵觸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螺栓固定連接在工字鋼上,同時與對應的凹型桿呈抵觸設置,因此其能夠限制凹型桿前后好的滑動,進而也使得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前后移動,達到提高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穩定性的效果。
作為優選地,所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右端與工字鋼之間設有墊板,所述墊板的厚度與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壓型板的厚度之和等同于凹型鋼的厚度。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壓型板的高度于凹型鋼底面的高度相同時,插入凹型桿時,凹型桿能夠保持水平,相對于傾斜連接在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上,凹型桿不容易抵緊于凹型鋼內的上壁;同時能夠達到便于將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凹型桿綁接在一起的目的。
作為優選地,所述墊板為彈性橡膠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橡膠墊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當在綁接凹型桿時,其受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壓型板的壓力時,能夠迎合著發生形變,達到綁接便捷的目的,而當綁接完成后其恢復一定的形變量。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和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通過一根外加的綁接件進行綁接,繼而提高第一、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配合程度,最終達到提高兩者的結構強度的目的;同時通過使用凹型桿提高了凹型鋼與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之間連接強度,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強度更加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用于展示綁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工字鋼;2、凹型鋼;3、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4、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5、水平橫桿;51、螺紋孔;6、豎直長桿;7、豎直短桿;8、墊板;9、螺紋段;10、凹型桿;11、限位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參見圖1與圖2,一種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包括工字鋼1和凹型鋼2,凹型鋼2焊接固定在工字鋼1的上方,并且凹型鋼2的凹口朝向左側,一個樓板上設置有若干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工字鋼1的左側設置有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的右端擺放在工字鋼1上,左側放置在另一個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的凹型鋼2上;而凹型鋼2的右側設置有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4,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4的右端放置在第三個鋼筋桁架樓板高差處抬高結構的工字鋼1上。
本實施例在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與凹型鋼2之間設置有凹型桿10,凹型桿10的中部設置在凹型鋼2內,凹型桿10的中部上端抵觸到凹型鋼2內的上壁,下端抵觸到凹型鋼2內的下壁,凹型桿10的前伸的兩端均通過鐵絲綁接在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上。為了使得凹型桿10保持水平,進而在壓型板與工字鋼1之間設置有墊板8,墊板8為彈性橡膠墊,彈性橡膠墊具有彈性形變能力,當在綁接凹型桿10時,其受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的壓型板的壓力時,能夠迎合著發生形變,達到綁接便捷的目的,而當綁接完成后其恢復一定的形變量。
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與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4之間設置綁接件,綁接件包括依次連接的豎直長桿6,水平橫桿5和豎直短桿7,其中水平橫桿5兩端均設置有螺紋孔51,而豎直長桿6和豎直短桿7的上部均設置為與螺紋孔51呈螺紋連接的螺紋段9,即豎直長桿6可穿入水平橫桿5的左端并與其呈螺紋連接,而豎直短桿7可穿入水平橫桿5的右端并與其呈螺紋連接,這樣,先調節水平橫桿5左端至豎直長桿6下端的距離,然后可以將豎直長桿6的下端抵觸到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上的壓型板上,同時下部能夠與第一鋼筋桁架樓承板3上的豎直鋼筋實現較好的綁接;同時可以調節水平橫桿5右端至豎直短桿7下端的距離,然后可以將豎直短桿7的下端抵觸到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4上的壓型板上,同時下部能夠與第二鋼筋桁架樓承板4上的水平鋼筋實現較好的綁接。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