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節段梁預制測量用穩固式超高觀測塔,屬于橋梁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短線法節段梁預制,梁高一般不超過4m,為其設置的觀測塔的觀測平臺高度一般控制在4~5m。而近年來大斷面節段梁預制工藝逐步推廣,其梁高約9~10m,由于預制底模離地高度通常約2m,則大斷面節段梁最高預制高度可達11~12m。由于目前的觀測塔組成結構較簡單,往往只由單根鋼管樁組成,且加固和防護措施存在不完善現象,其中常用的固定式直爬梯安全性較差、占地面積大,因此目前的觀測塔不能適用于大斷面超高節段梁觀測。超高觀測塔使用目前建設方法會造成穩定性不強,容易使測量數據不準確,在測量的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工作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超高觀測塔由于自身穩固性差等因素,引起的儀器不穩定、匹配精度低、測量環境差、工作效率低的不足,提供節段梁預制測量用穩固式超高觀測塔建設、加固方法,可提高匹配精度和匹配功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節段梁預制測量用穩固式超高觀測塔,包括埋設在底下的鋼管樁基礎、穩固承臺、鋼管立柱、穩固系梁、平臺支架、觀測平臺、防護棚、組合式安全爬梯和觀測墩,所述穩固承臺位于地面上,下接鋼管樁基礎,所述鋼管立柱通過三根鋼管與鋼管樁基礎焊接,穿過穩固承臺,內部澆筑混凝土,外圍采用雙層土工布包裹,所述穩固系梁布設于鋼管立柱中部和頂部,同時與三根鋼管立柱連接,所述平臺支架下接穩固承臺,上承觀測平臺,所述觀測平臺位于平臺支架上,設有觀測墩通過圓孔,且與鋼管立柱、防護棚分離,所述防護棚采用彩鋼板與平臺支架連接于穩固承臺上,三面環繞觀測平臺,且上部位置觀測視線范圍內開有觀測窗口,所述組合式安全爬梯吊裝焊接在觀測平臺不設防護棚的一側,所述觀測墩預埋入鋼管立柱混凝土中,高度與匹配梁控制點位置基本水平,內部澆筑混凝土,外圍采用雙層土工布包裹。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測量精度,降低測量誤差,所述觀測墩頂部設有插接在觀測墩類的強制歸心盤。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測量儀器受外界因素影響,滿足測量人員作業空間要求以及觀測條件,所述防護棚頂部設有傾斜式遮雨頂棚。
作為優選,為了進一步提高鋼管立柱的穩定性,進而提高測量精度,所述穩固系梁為等邊三角柱體。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測量的安全性,避免意外風險,所述組合式安全爬梯上方設有防護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這種節段梁預制測量用穩固式超高觀測塔,根據觀測高度與現場施工情況建設,布設方法簡單,結構穩固,占地面積少,更為安全、舒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美觀的效果,多項加固為節段梁預制超高觀測中測量儀器的對中整平及觀測提供了穩定的作業環境,測量誤差更小,施工效率更快。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加固承臺與加固系梁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管樁基礎;2、穩固承臺;3、鋼管立柱;4、穩固系梁;5、平臺支架;6、觀測平臺;7、觀測墩通過圓孔;8、防護棚;9、遮雨頂棚;10、觀測窗口;11、組合式安全爬梯;12、防護欄;13、觀測墩;14、強制歸心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圖1、圖2所示一種節段梁預制測量用穩固式超高觀測塔,包括埋設在底下的鋼管樁基礎、穩固承臺2、鋼管立柱3、穩固系梁4、平臺支架5、觀測平臺6、防護棚8、組合式安全爬梯11和觀測墩13,所述穩固承臺2位于地面上,下接鋼管樁基礎,所述鋼管立柱3通過三根鋼管與鋼管樁基礎焊接,穿過穩固承臺2,內部澆筑混凝土,外圍采用雙層土工布包裹,所述穩固系梁4布設于鋼管立柱3中部和頂部,同時與三根鋼管立柱3連接,所述平臺支架5下接穩固承臺2,上承觀測平臺6,所述觀測平臺6位于平臺支架5上,設有觀測墩通過圓孔7,且與鋼管立柱3、防護棚8分離,所述防護棚8采用彩鋼板與平臺支架5連接于穩固承臺2上,三面環繞觀測平臺6,且上部位置觀測視線范圍內開有觀測窗口10,所述組合式安全爬梯11吊裝焊接在觀測平臺6不設防護棚8的一側,所述觀測墩13預埋入鋼管立柱3混凝土中,高度與匹配梁控制點位置基本水平,內部澆筑混凝土,外圍采用雙層土工布包裹,且頂端設有強制歸心盤14。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測量精度,降低測量誤差,所述觀測墩13頂部設有插接在觀測墩13類的強制歸心盤14。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測量儀器受外界因素影響,滿足測量人員作業空間要求以及觀測條件要求,所述防護棚8頂部設有傾斜式遮雨頂棚9。
作為優選,為了進一步提高鋼管立柱3的穩定性,進而提高測量精度,所述穩固系梁4為等邊三角柱體。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測量的安全性,避免意外風險,所述組合式安全爬梯11上方設有防護欄12。
具體地,開挖足夠尺寸的基坑,放出樁中心點位,將三根直徑為60cm的鋼管分別通過打樁機從基坑底部的樁中心點位嵌入地下,并采用C40混凝土填充鋼管,根據地基情況及觀測塔高度,鋼管樁基礎的埋設深度一般為10~15m,采用直徑同為60cm的鋼管作為鋼管立柱3,長度根據觀測平臺6高度設定,鋼管立柱3的底部通過牛腿加勁與鋼管樁基礎頂部焊接,并采用C30混凝土填充鋼管立柱3,直至距離鋼管頂部10~15cm,外圍采用雙層土工布包裹,使用全站儀測量粗調定位將觀測墩13預埋入鋼管立柱3混凝土內,并采用C30混凝土填充觀測墩13,直至距離墩頂5cm,外圍采用雙層土工布包裹,使用全站儀精調定位將強制歸心盤14預埋入觀測墩13中心混凝土內,并使用水平尺調平,在基坑內支設長、寬、高分別為2.6m、2.6m、2m的穩固承臺模板,并澆筑C30混凝土,穩固承臺2埋設深度為1m,將四根平臺支架5方管預埋入穩固承臺2深度50cm,支架高度根據觀測塔高度設定,在鋼管立柱3中部與頂部支設的穩固系梁4,并澆筑混凝土,在鋼管支架3頂部焊接長、寬分別為2m、2m的觀測平臺6,觀測平臺6中心設有觀測墩通過圓孔7,孔直徑為40cm,與鋼管立柱3、防護棚8間距分別為15cm、10cm,將三塊彩鋼板三面環繞觀測平臺6并連接平臺支架5拼接、加固形成防護棚8,在防護棚8頂部搭設傾斜式遮雨頂棚9,且在兩個匹配測量方向根據匹配觀測視線范圍開設觀測窗口10,將組合式安全爬梯11吊裝焊接于觀測塔觀測平臺6的一側,并與防護棚8、鋼管立柱3分離,且在安全高度以上設置防護欄12。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