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建筑用支撐器。
背景技術: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建筑業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建筑行業中的一些輔助設備的品種也越來越多。在建筑輔助設備中,作為其中之一的支撐器,能夠根據施工人員對所需支撐的地方進行支撐。而現有的建筑支撐器多為單支撐桿支撐,整體單簿,支承力有限。在建筑上支撐用受力基本較大,所以單支撐桿使用時容易彎折,嚴重影響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建筑用支撐器,以克服現有相關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建筑用支撐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面兩側均設置有連接桿,兩所述連接桿上套有彈簧,所述連接桿的頂端固定連接在u型板的底面,所述u型板的中部設置有方形塊,所述方形塊貫穿有螺紋桿,并且,所述螺紋桿的兩端分別活動連接在所述u型板的內側面上,所述螺紋桿位于所述方形塊兩側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螺紋桿的一端設置有圓盤,所述圓盤的側面上設置有把手,所述方形塊的頂面設置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支撐塊,所述第一支撐塊的頂面設置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底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導槽,所述第一支撐板通過減震板與第二支撐板連接,所述螺紋桿位于所述方形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的頂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桿,兩所述第一支撐桿內設置有第二導槽,兩所述第二導槽設置有第二支撐桿,兩所述第一支撐桿的頂端均設置有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的內底面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相抵,兩所述第二支撐桿的頂端均設置有第二支撐塊,兩所述第二支撐塊均設置在所述第一導槽內。
進一步,所述底座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滾輪。
進一步,所述滾輪的上方設置有腳剎。
進一步,所述彈簧為減震彈簧。
進一步,所述減震板為橡膠減震板。
進一步,所述第二支撐板的頂面設置有防滑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設置液壓缸和活塞桿,可以增加支撐器的作業高度,同時,在活塞桿上設置第一支撐塊,可以增大活塞桿的支撐力度;通過在u型板上設置螺紋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以調節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位置,從而改變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受力點,從而增大支撐器的支撐力度,而且,由于設置多個受力點,也可以防止支撐桿折彎,從而增加支撐器的實用性,進而增加支撐器的經濟效益。
此外,通過在底座的底部設置滾輪,可以便于移動支撐器,從而增加支撐器的實用性;通過在滾輪的上方設置腳剎,可以及時對支撐器進行位置固定,從而增加支撐器的穩定性;通過設置彈簧為減震彈簧,可以增加支撐器的減震效果,從而防止支撐器由于受力過大而變形;通過設置減震板為橡膠減震板,由于橡膠彈性恢復能力強,從而減少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形變程度;通過在第二支撐板的頂面設置防滑板,可以防止所支撐的物體發生側滑現象,從而增加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建筑用支撐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底座;2、連接桿;3、彈簧;4、u型板;5、方形塊;6、螺紋桿;7、圓盤;8、把手;9、液壓缸;10、活塞桿;11、第一支撐塊;12、第一支撐板;13、第一導槽;14、減震板;15、第二支撐板;16、第一螺母;17、第二螺母;18、第一支撐桿;19、第二導槽;20、第二支撐桿;21、固定螺栓;22、第二支撐塊;23、滾輪;24、腳剎;25、防滑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建筑用支撐器。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建筑用支撐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頂面兩側均設置有連接桿2,兩所述連接桿2上套有彈簧3,所述連接桿2的頂端固定連接在u型板4的底面,所述u型板4的中部設置有方形塊5,所述方形塊5貫穿有螺紋桿6,并且,所述螺紋桿6的兩端分別活動連接在所述u型板4的內側面上,所述螺紋桿6位于所述方形塊5兩側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螺紋桿6的一端設置有圓盤7,所述圓盤7的側面上設置有把手8,所述方形塊5的頂面設置有液壓缸9,所述液壓缸9設置有活塞桿10,所述活塞桿10的頂端設置有第一支撐塊11,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頂面設置有第一支撐板12,所述第一支撐板12底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一導槽13,所述第一支撐板12通過減震板14與第二支撐板15連接,所述螺紋桿6位于所述方形塊5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所述第一螺母16和所述第二螺母17的頂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桿18,兩所述第一支撐桿18內設置有第二導槽19,兩所述第二導槽19設置有第二支撐桿20,兩所述第一支撐桿18的頂端均設置有固定螺栓21,且所述固定螺栓21的內底面與所述第二支撐桿20的側面相抵,兩所述第二支撐桿20的頂端均設置有第二支撐塊22,兩所述第二支撐塊22均設置在所述第一導槽13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上述底座1來說,所述底座1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滾輪23,可以便于移動支撐器,從而增加支撐器的實用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上述滾輪23來說,所述滾輪23的上方設置有腳剎24,可以增加支撐器的穩定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上述彈簧3來說,所述彈簧3為減震彈簧,可以增加支撐器的減震效果,從而防止支撐器由于受力過大而變形。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上述減震板14來說,所述減震板14為橡膠減震板,可以減少第一支撐板12和第二支撐板15的形變程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上述第二支撐板15來說,所述第二支撐板15的頂面設置有防滑板25,可以防止所支撐的物體發生側滑現象,從而增加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借助于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液壓缸9和活塞桿10,可以增加支撐器的作業高度,同時,在活塞桿10上設置第一支撐塊11,可以增大活塞桿10的支撐力度;通過在u型板4上設置螺紋桿6、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可以調節第一支撐桿18和第二支撐桿20的位置,從而改變第一支撐板12和第二支撐板15的受力點,從而增大支撐器的支撐力度,而且,由于設置多個受力點,也可以防止支撐桿折彎,從而增加支撐器的實用性,進而增加支撐器的經濟效益。
此外,通過在底座1的底部設置滾輪23,可以便于移動支撐器,從而增加支撐器的實用性;通過在滾輪23的上方設置腳剎24,可以及時對支撐器進行位置固定,從而增加支撐器的穩定性;通過設置彈簧3為減震彈簧,可以增加支撐器的減震效果,從而防止支撐器由于受力過大而變形;通過設置減震板14為橡膠減震板,由于橡膠彈性恢復能力強,從而減少第一支撐板12和第二支撐板15的形變程度;通過在第二支撐板15的頂面設置防滑板25,可以防止所支撐的物體發生側滑現象,從而增加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