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是一種建筑構件,屬于建筑構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建筑構件是指構成建筑物各個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個產品,那建筑構件就是指這個產品當中的零件。建筑物當中的構件主要有:樓面、墻體、柱子、基礎等。其與結構構件的概念不盡相同,結構構件是構成結構受力骨架的要素,當然也包括梁、板、墻體、柱子、基礎等,但它一般是按照構件的受力特征劃分的,分為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扭構件、壓彎構件等。
現有公開技術申請號為:201620298058.3的一種建筑柱減震裝置,包括減震槽,減震槽包括左擋板與右擋板,減震槽的內腔底部設置有充氣氣墊,充氣氣墊的頂部設置有隔板,并且隔板的兩端均與減震槽的內壁連接,隔板的上表面連接有建筑柱,減震槽的頂部貫穿建筑柱,建筑柱的兩側均填充有在減震槽內部的水泥,左擋板與右擋板的內腔頂部均設置有緩沖板,緩沖板的上表面與左擋板的內腔頂部相連,緩沖板的下表面連接有緩沖桿,緩沖桿遠離緩沖板的一端連接有支撐腳,緩沖桿的表面環繞有減震彈簧。該發明,通過充氣氣墊與減震彈簧的設置,使建筑柱在受到壓力時可以得到緩沖,達到不易損壞的效果,避免人員的受傷和造成經濟財產的破壞。現有的建筑構件構件之間安裝較為繁瑣并且牢固度不高,無法加強建筑柱的承載力和剛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構件,以解決現有的建筑構件構件之間安裝較為繁瑣并且牢固度不高,無法加強建筑柱的承載力和剛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建筑構件,其結構包括上端板、加勁板、澆鑄口、建筑柱、底座,所述加勁板頂端與上端板為一體化結構并平行,所述建筑柱設于加勁板下端并與相互垂直,所述澆鑄口設于建筑柱與加勁板之間,所述建筑柱底部與底座垂直,所述建筑柱由防水圈、上t型加強筋、柱體、防腐蝕層、下t型加強筋、底圈、內嵌體、定位槽孔組成,所述上t型加強筋、下t型加強筋與柱體焊接,所述防水圈套設于柱體,所述柱體與防腐蝕層為一體化結構,所述內嵌體設于底圈內部,所述內嵌體與定位槽孔固定連接,所述柱體底部通過t型加強筋與定位槽孔連接,所述t型加強筋通過定位槽孔與底座相連接,所述加勁板由抗壓層、承重板塊、芯層、加勁格組成,所述芯層設于抗壓層、承重板塊之間,所述抗壓層與加勁格固定連接,所述加勁格與柱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拼板、減震孔、座體和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述拼板與座體焊接,所述減震孔內嵌于拼板。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內嵌于座體并設于座體左右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圈為圓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柱體為圓柱形鋼管或者圓形混凝土柱。
進一步地,所述加勁板為方形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加勁板與建筑柱的配合,使構件之間安裝更加簡便并且提高牢固度,同時加強了建筑柱的承載力和剛度。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一種建筑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建筑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加勁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上端板-1、加勁板-2、澆鑄口-3、建筑柱-4、底座-5、拼板-51、減震孔-52、座體-53、加強筋-54、防水圈-41、上t型加強筋-42、柱體-43、防腐蝕層-44、下t型加強筋-45、底圈-46、內嵌體-47、定位槽孔-48、抗壓層-21、承重板塊-22、芯層-23、加勁格-2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構件技術方案:其結構包括上端板1、加勁板2、澆鑄口3、建筑柱4、底座5,所述加勁板2頂端與上端板1為一體化結構并平行,所述建筑柱4設于加勁板2下端并與相互垂直,所述澆鑄口3設于建筑柱4與加勁板2之間,所述建筑柱4底部與底座5垂直,所述建筑柱4由防水圈41、上t型加強筋42、柱體43、防腐蝕層44、下t型加強筋45、底圈46、內嵌體47、定位槽孔48組成,所述上t型加強筋42、下t型加強筋45與柱體43焊接,所述防水圈41套設于柱體43,所述柱體43與防腐蝕層44為一體化結構,所述內嵌體47設于底圈46內部,所述內嵌體47與定位槽孔48固定連接,所述柱體43底部通過t型加強筋45與定位槽孔48連接,所述t型加強筋45通過定位槽孔48與底座5相連接,所述加勁板2由抗壓層21、承重板塊22、芯層23、加勁格24組成,所述芯層23設于抗壓層21、承重板塊22之間,所述抗壓層21與加勁格24固定連接,所述加勁格24與柱體43連接,所述底座5包括拼板51、減震孔52、座體53和加強筋54,所述拼板51與座體53焊接,所述減震孔52內嵌于拼板51,所述加強筋54內嵌于座體53并設于座體53左右兩側,所述防水圈41為圓形結構,所述柱體43為圓柱形鋼管或者圓形混凝土柱,所述加勁板2為方形結構。
本專利所說的加強筋54是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可能出現結構體懸出面過大,或跨度過大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結構件本身的連接面能承受的負荷有限,則在兩結合體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塊加強板,以增加結合面的強度。
在使用本發明建筑構件的時候,首先將加勁板2、建筑柱4、底座5放置在建筑工程中,柱體43根據上t型加強筋42、下t型加強筋45分別與加勁板2和底座5連接起來,安裝更加簡便,防水圈41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時防腐蝕層44增強柱體43的使用壽命,最后用澆鑄口3將加勁板2與體43封閉,抗壓層21、加勁格24使其加勁板2加強了建筑柱的承載力。例如,可將建筑柱在仿古建筑物中使用。
本發明的上端板1、加勁板2、澆鑄口3、建筑柱4、底座5、拼板51、減震孔52、座體53、加強筋54、防水圈41、上t型加強筋42、柱體43、防腐蝕層44、下t型加強筋45、底圈46、內嵌體47、定位槽孔48、抗壓層21、承重板塊22、芯層23、加勁格24,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實驗方法獲知,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技術構件之間安裝較為繁瑣并且牢固度不高,無法加強建筑柱的承載力和剛度,本發明通過上述部件的互相組合,可通過加勁板與建筑柱的配合,使構件之間安裝更加簡便并且提高牢固度,同時加強了建筑柱的承載力和剛度,具體如下所述:
所述建筑柱4由防水圈41、上t型加強筋42、柱體43、防腐蝕層44、下t型加強筋45、底圈46、內嵌體47、定位槽孔48組成,所述上t型加強筋42、下t型加強筋45與柱體43焊接,所述防水圈41套設于柱體43,所述柱體43與防腐蝕層44為一體化結構,所述內嵌體47設于底圈46內部,所述內嵌體47與定位槽孔48固定連接,所述柱體43底部通過t型加強筋45與定位槽孔48連接,所述t型加強筋45通過定位槽孔48與底座5相連接,所述加勁板2由抗壓層21、承重板塊22、芯層23、加勁格24組成,所述芯層23設于抗壓層21、承重板塊22之間,所述抗壓層21與加勁格24固定連接,所述加勁格24與柱體43連接。
甲公司采用上t型加強筋42、下t型加強筋45與柱體43焊接,乙公司采用不設有上t型加強筋42、下t型加強筋45。
甲公司組裝時間為20min,設備壽命為20年,承載力好;
乙公司組裝時間為45min,設備壽命為10年,承載力差;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t型加強筋42、下t型加強筋45與柱體43焊接,使構件之間安裝更加簡便并且提高牢固度,同時加強了建筑柱的承載力和剛度。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