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建筑砌體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建筑墻體,通常采用磚或砌塊在施工現場使用水泥砂漿砌筑,這種方式施工速度慢,人員成本高,施工現場水泥砂漿使用量大,粉塵和固體廢物產生量較大,施工環境較差。
在歐美發達國家,目前多采用高強膠將預制好的建筑構配件、部件在施工現場進行組裝。這種通過粘合組裝的建筑結構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施工速度較快、大大節省了人力資源,而且減少了施工現場水泥、砂石等污染較高建筑材料的使用。但這種膠價格昂貴,不利于推廣應用。
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建筑砌體結構,使之結構穩固、施工簡便、成本低廉且易于推廣應用,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砌體結構,使之結構穩固、施工簡便、成本低廉且易于推廣應用,以克服現有建筑砌體結構現場施工繁瑣,以及采用高強膠粘合方式造價昂貴,不利于推廣的不足。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砌體結構的施工方法,使之簡單、快捷,并且綠色環保,以克服采用傳統磚或砌塊在施工現場使用水泥砂漿砌筑建筑,施工速度慢,人員成本高,污染嚴重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砌體結構,其通過多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互相固定連接砌筑而成,每個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由多塊建筑塊材預加工制成,所述多塊建筑塊材之間通過橫向鋼筋和豎向鋼筋貫穿連接,并通過砌筑砂漿互相粘接。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建筑塊材上預先設有若干穿筋孔,所述穿筋孔包括貫通所述建筑塊材上、下表面的豎向穿筋孔以及貫通所述建筑塊材左、右側壁的橫向穿筋孔,分別用于穿設所述橫向鋼筋和豎向鋼筋。
所述穿筋孔是通過在所述建筑塊材為濕坯時打孔獲得的,或通過擠出機擠出獲得。
所述建筑塊材為砌塊、保溫磚、空心磚或復合保溫磚。
每個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多塊建筑塊材之間交錯層疊設置。
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具有平整的豎向邊緣,所述交錯層疊設置多塊建筑塊材中,位于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豎向邊緣處的建筑塊材預先切削平整。
所述橫向鋼筋和所述豎向鋼筋的端部分別伸出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邊緣,形成外露的鋼筋接頭,多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通過對應焊接或綁扎所述鋼筋接頭互相固定連接。
所述鋼筋接頭上還安裝有緊固件,所述緊固件卡緊在鋼筋接頭與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邊緣的交接處。
焊接或綁扎后所述預建筑部品制構件之間的縫隙通過砌筑砂漿填充。
所述的建筑砌體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準備砌筑砂漿及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b.將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吊裝至安裝位置并臨時固定;c.將相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外露鋼筋接頭對應焊接或綁扎固定,再用砌筑砂漿填充兩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縫隙。
采用上述的設計后,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該建筑砌體結構通過多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在施工現場固定連接砌筑而成,施工簡捷,由于建筑塊材、鋼筋、砌筑砂漿價格相對低廉,因此成本較低、易于推廣應用。
(2)該建筑塊材預先設置橫向和豎向的穿筋孔,為建筑塊材之間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連接方式,為預制建筑部品構件提供一種可行的實施方式。
(3)所述穿筋孔通過在建筑塊材的濕坯上打孔獲得,或通過擠出建筑塊材獲得,工序簡單、易于實現。
(4)該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通過選用砌塊、保溫磚、空心磚或復合保溫磚等不同的建筑塊材,可實現不同的功能,以滿足多種需求。
(5)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邊緣的鋼筋接頭上安裝有緊固件,能夠進一步提高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整體性,避免在運輸和吊裝時建筑塊材出現解體現象。
(6)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通過焊接或綁扎外露的鋼筋接頭實現固定連接,易于實現,且連接強度高。
(7)該建筑砌體結構的施工方法,通過吊裝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焊接或綁扎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鋼筋接頭,以及在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縫隙填充砌筑砂漿等步驟來實現建筑砌體結構的建設,施工步驟簡單、快捷,大大節省人力資源的同時,更加綠色環保。
附圖說明
上述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建筑砌體結構的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建筑塊材,2:豎向穿筋孔,3:橫向穿筋孔,4:豎向鋼筋,5:橫向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砌體結構,其通過多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互相固定連接砌筑而成,每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由多塊建筑塊材預加工制成。該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多塊建筑塊材之間通過橫向鋼筋和豎向鋼筋貫穿連接,并通過砌筑砂漿互相粘結,保證該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結構強度的同時,由于建筑塊材、鋼筋、砌筑砂漿價格相對低廉,因此成本較低、易于推廣應用。
具體的,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由多塊建筑塊材1交錯層疊砌筑而成的塊狀體,圖中所示的預制建筑部品構件整體呈長方體形,具有上下左右四周平整的邊緣。其中,上下邊緣由若干建筑塊材1水平層疊形成,左右邊緣可通過預先將對應位置的建筑塊材1切削平整,使該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左右兩側具有平整的邊緣。
為了便于上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制備,所述建筑塊材1上預先設有若干穿筋孔,所述穿筋孔包括貫通該建筑塊材1上、下表面的豎向穿筋孔2以及貫通所述建筑塊材1左、右側壁的橫向穿筋孔3。所述穿筋孔可通過在所述建筑塊材1為濕坯時打孔獲得,也可通過擠出機擠出獲得,易于實現。
此外,根據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安裝位置和功能需求不同,所述建筑塊材1可靈活選用現有砌塊、保溫磚、空心磚或復合保溫磚的形式,只要設置有上述穿筋孔即可。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保溫磚、空心磚和復合保溫磚在一個方向上具有貫穿磚體的孔洞,因此可以利用孔洞穿設鋼筋,僅需在另一個方向上設置穿筋孔即可。例如可以利用保溫磚、空心磚和復合保溫磚的孔洞中的一個或多個穿設豎向鋼筋4(或橫向鋼筋5),然后僅在磚體上設置貫穿其左、右側壁的橫向穿筋孔3(或設置貫穿其上下表面的豎向穿筋孔2),此時孔洞也起到了豎向穿筋孔2的作用。
在制備上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時,水平方向上,需要使相鄰的建筑塊材1之間的橫向穿筋孔3相貫通,再在相貫通的橫向穿筋孔3內穿設橫向鋼筋5,豎直方向上,需要使相鄰的建筑塊材1之間的豎向穿筋孔2相貫通,再在相貫通的豎向穿筋孔2內穿設豎向鋼筋4,從而使得建筑塊材1分別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實現了互相串接。同時,為了增加建筑塊材1之間的連接強度,互相串接的各建筑塊材1之間再通過砌筑砂漿互相粘接。
上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設置結構中,較佳地,所述橫向鋼筋5和豎向鋼筋4的端部分別伸出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邊緣,形成若干外露的鋼筋接頭。這些鋼筋接頭可用于實現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連接。例如,采用該預制建筑部品構件構筑某一建筑砌體結構時,多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可通過焊接或綁扎鋼筋接頭固定連接,焊接或綁扎后的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縫隙可通過砌筑砂漿填充。這種連接方式施工簡便、結構穩固。進一步地,為了提高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避免建筑塊材1脫落解體,使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適于長途運輸和吊運,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邊緣的鋼筋接頭上可安裝緊固件如鋼筋卡子進行卡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建筑砌體結構的施工方法,該方法應用上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實現所述的建筑砌體結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a.準備砌筑砂漿及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
施工前根據建筑砌體結構的形狀和結構,預先設計用于組裝該建筑砌體結構的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在工廠完成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生產,并運送至施工現場。同時,施工現場根據施工量的大小,準備充足的砌筑砂漿。
b.將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吊裝至安裝位置并臨時固定。
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吊裝至安裝基面上約0.5米處降低下落速度,由施工人員對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進行對位和扶正,使預制建筑部品構件準確的對準基準線,以提高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安裝精度。
某一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吊裝完成后,可使用斜撐或支架等臨時固定設備對預制建筑部品構件進行臨時固定,然后再吊裝下一個待連接的相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至相應位置,實施連接。
c.將相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外露鋼筋接頭對應焊接或綁扎固定,再用砌筑砂漿填充兩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縫隙。
實際施工時,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作為子單元件互相連接構筑出最終的砌體結構,施工時,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可類比于磚或砌塊的砌筑方法,如采用錯縫搭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齊縫相接的方式,如針對一些小體積的砌體結構。
施工時,在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縫隙處搭建模板,并在模板內填充砌筑砂漿,砌筑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模板,進行抹平和養生。根據實際需要,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的縫隙處也可增設加強筋。
所述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也可采用其他連接方式,如在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之間嵌磚連接。
本發明的建筑砌體結構,采用建筑部品化方式預先設計預制建筑部品構件,在工廠完成預制建筑部品構件的生產,在施工現場進行連接、組裝,施工簡便、快捷,大大節省人力資源的同時,更加綠色環保。并且,由于預制建筑部品構件主要采用建筑塊材、鋼筋、砌筑砂漿等原材料制成,成本低廉、易于推廣應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