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尾礦基裝飾板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日常家居裝修,人們對裝飾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需要的裝飾材料既要施工方便,又要經久耐用,而且還要價格便宜,現在給家庭居室、辦公室等場所的墻壁、墻頂、吊櫥的裝修時,直接使用三合板,然后再在三合板上砂毛、打底、油漆、上光或粘貼貼板,這樣既費工費料費時,又污染環境;同時,生產后的三合板,客戶不能拿自行根據要求復合,使用非常不方便;另外,現有技術的外墻通過人工貼各種保溫層,這種薄抹灰系統出現的開裂、脫落、空鼓和發花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尾礦基裝飾板,本發明不僅能夠給用戶自行復合成所需要的產品,而且具有很好的抗裂效果,充分利用了工業固廢尾礦基,節省了能源,降低了資源的消耗,解決了工業固廢對環境的污染,變廢為寶,提高了其附價值。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尾礦基裝飾板,它包括:
玻纖氈;
尾礦基抗裂層,所述尾礦基抗裂層設置在玻纖氈的上表面上;
加強層,所述加強層設置在尾礦基抗裂層的上表面上;
柔性尾礦基抗裂層,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設置在加強層的上表面上;
涂料裝飾層,所述涂料裝飾層設置在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的上表面上。
進一步,所述尾礦基抗裂層的厚度為2mm~3.5mm。
進一步,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的厚度為2mm~2.5mm。
進一步,所述加強層由玻纖網格布制成。
進一步,所述尾礦基抗裂層、加強層、柔性尾礦基抗裂層和涂料裝飾層的總厚度為5mm~7mm。
進一步,所述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60%~80%;水泥:20%~25%;膠粘乳液:5%~10%;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
進一步,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50%~70%;水泥:25%~30%;柔性乳液:8%~10%;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
進一步,所述功能性輔料中含有膠黏劑、早強劑、減水劑、消泡劑、加強絲和緩凝劑。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尾礦基裝飾板的制備工藝,工藝的步驟中含有:
(a)提供一玻纖氈;
(b)在玻纖氈的上表面上設置尾礦基抗裂層;其中,所述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60%~80%;水泥:20%~25%;膠粘乳液:5%~10%;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
(c)在尾礦基抗裂層的上表面上設置加強層;
(d)在加強層的上表面上設置柔性尾礦基抗裂層,形成半成品;其中,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50%~70%;水泥:25%~30%;柔性乳液:8%~10%;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
(e)半成品進入溫度為40℃~80℃的蒸汽加熱加濕烘道烘干;
(f)上架后靜置3~10天;
(g)再經過整理和修補后,在柔性尾礦基抗裂層上涂涂料裝飾層,形成成品。
進一步,步驟(b)和/或步驟(d)中的功能性輔料中含有膠黏劑、早強劑、減水劑、消泡劑、加強絲和緩凝劑。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尾礦基裝飾板中采用了尾礦基抗裂層、加強層和柔性尾礦基抗裂層,這些層狀層的疊加使得尾礦基裝飾板具有較強的抗裂效果,解決了薄抹灰系統出現的開裂、脫落、空鼓和發花現象;另外,本發明的尾礦基抗裂層中充分利用了尾礦基,變廢為寶,節省了能源,降低了消耗,解決了工業固廢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了其附價值;本發明還設置有玻纖氈,其能夠與其他需要增加的層進行復合,譬如再增加加強層,使其強度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尾礦基裝飾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尾礦基裝飾板,它包括:
玻纖氈5;
尾礦基抗裂層1,所述尾礦基抗裂層1設置在玻纖氈5的上表面上;
加強層2,所述加強層2設置在尾礦基抗裂層1的上表面上;
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設置在加強層2的上表面上;
涂料裝飾層4,所述涂料裝飾層4設置在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的上表面上。
所述尾礦基抗裂層1的厚度為2mm~3.5mm。
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的厚度為2mm~2.5mm。
所述加強層2由玻纖網格布制成,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尾礦基抗裂層1、加強層2、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和涂料裝飾層4的總厚度為5mm~7mm。
所述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63%;水泥:22%;膠粘乳液:5%;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其中,膠粘乳液也可稱作乳液型粘結劑,為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材料。
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55%;水泥:30%;柔性乳液:10%;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
所述功能性輔料中含有膠黏劑、早強劑、減水劑、消泡劑、加強絲和緩凝劑。
該尾礦基裝飾板的制備工藝的步驟中含有:
(a)提供一玻纖氈5;
(b)在玻纖氈5的上表面上設置尾礦基抗裂層1;具體設置的方式采用的工藝為涂布。
(c)在尾礦基抗裂層1的上表面上設置加強層2;
(d)在加強層2的上表面上設置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形成半成品;
(e)半成品進入溫度為50℃的蒸汽加熱加濕烘道烘干,養護2小時;
(f)上架后靜置3天;
(g)再經過整理和修補后,在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上涂涂料裝飾層4,形成成品。
步驟(b)和步驟(d)中的功能性輔料中含有膠黏劑、早強劑、減水劑、消泡劑、加強絲和緩凝劑。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中的尾礦基裝飾板的結構相同,不同的是:
所述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75%;水泥:20%;膠粘乳液:5%;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其中,膠粘乳液也可稱作乳液型粘結劑,為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材料。
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69%;水泥:26%;柔性乳液:8%;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
所述功能性輔料中含有膠黏劑、早強劑、減水劑、消泡劑、加強絲和緩凝劑。
該尾礦基裝飾板的制備工藝的步驟中含有:
(a)提供一玻纖氈5;
(b)在玻纖氈5的上表面上設置尾礦基抗裂層1;
(c)在尾礦基抗裂層1的上表面上設置加強層2;
(d)在加強層2的上表面上設置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形成半成品;
(e)半成品進入溫度為70℃的蒸汽加熱加濕烘道烘干,養護2小時;
(f)上架后靜置5天;
(g)再經過整理和修補后,在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上涂涂料裝飾層4,形成成品。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中的尾礦基裝飾板的結構相同,不同的是:
所述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70%;水泥:22%;膠粘乳液:5%;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尾礦基抗裂層1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其中,膠粘乳液也可稱作乳液型粘結劑,為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材料。
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包含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為:尾礦砂:60%;水泥:27%;柔性乳液:8%;余量為功能性輔料,總計100%。所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的制備過程如下:按照各組分及各組分質量百分比備料;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并加水至糊狀,得到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使用的混合膠凝漿料;
所述功能性輔料中含有膠黏劑、早強劑、減水劑、消泡劑、加強絲和緩凝劑。
該尾礦基裝飾板的制備工藝的步驟中含有:
(a)提供一玻纖氈5;
(b)在玻纖氈5的上表面上設置尾礦基抗裂層1;
(c)在尾礦基抗裂層1的上表面上設置加強層2;
(d)在加強層2的上表面上設置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形成半成品;
(e)半成品進入溫度為60℃的蒸汽加熱加濕烘道烘干,養護2小時;
(f)上架后靜置10天;
(g)再經過整理和修補后,在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上涂涂料裝飾層4,形成成品。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發明的尾礦基裝飾板中采用了尾礦基抗裂層1、加強層2和柔性尾礦基抗裂層3,這些層狀層的疊加使得尾礦基裝飾板具有較強的抗裂效果,解決了薄抹灰系統出現的開裂、脫落、空鼓和發花現象;另外,本發明的尾礦基抗裂層1中充分利用了尾礦基,變廢為寶,節省了能源,降低了消耗,解決了工業固廢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了其附價值;本發明還設置有玻纖氈5,其能夠與其他需要增加的層進行復合,譬如再增加加強層,使其強度更高。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