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預制墻板的施工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與預制墻板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傳統粗放型的房屋建造方式已經逐漸被工業化、集成化的建造方式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建筑工業化應運而生,它能實現住宅結構部件的標準化和模塊化,減少現場模板支撐搭設,同時也能夠降低施工周期。
但是目前,公共建筑和住宅項目中隔墻要么為人工磚砌,要么采用輕鋼龍骨材料,二者均不符合建筑工業化的精神,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在與之相連的豎向受力構件中預留相關拉結鋼筋,再者隔墻在砌筑過程中需要使用預拌砂漿,這對工人的現場手藝要求較高,無法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一種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與預制墻板系統及其施工方法,解決了現澆結構與預制墻板之間以及預制墻板之間連接不便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用于裝配連接現澆結構與預制墻板,所述連接節點結構包括:鋼筋連接器,預埋在預制墻板側面的內部;錨栓組件,對應所述鋼筋連接器位置預埋在現澆結構及/或所述預制墻板內部,所述鋼筋連接器和所述錨栓組件固接。
本發明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筋連接器包括錨筋和墊塊,所述錨筋的底端連接于所述墊塊,所述錨筋的頂端錨入所述預制墻板的混凝土中,所述墊塊開設有通孔。
本發明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錨筋成形為U形結構。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預制墻板系統,其包括現澆結構、連接于所述現澆結構的多個預制墻板及所述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所述預制墻板包括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預制墻板的第一側面內部預埋有鋼筋連接器,所述預制墻板的第二側面內部預埋有與所述鋼筋連接器對應的錨栓組件;所述現澆結構與所述預制墻板的連接面內部預埋有與所述鋼筋連接器對應的錨栓組件;所述現澆結構與所述預制墻板之間以及所述預制墻板之間通過所述鋼筋連接器和所述錨栓組件固定結合。
本發明預制墻板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預制墻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內部預埋有所述鋼筋連接器。
本發明預制墻板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錨栓組件包括套筒和錨栓,所述套筒對應所述鋼筋連接器位置預埋在現澆結構與所述預制墻板結合的連接面內部以及所述預制墻板的第二側面內部,所述錨栓穿設所述鋼筋連接器并穿置所述套筒。
本發明預制墻板系統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鋼筋連接器具有相對的內置端部和外置端部,所述預制墻板對應所述外置端部預留有安裝孔,所述錨栓通過所述安裝孔穿設所述鋼筋連接器并穿置所述套筒。
本發明預制墻板系統的更進一步改進在于,有砂漿封堵于所述安裝孔。
本發明預制墻板系統的更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錨栓與所述鋼筋連接器之間設有摩擦墊塊。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預制墻板系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S1:在預制墻板的第一側面內部、上端面內部以及下端面內部預埋鋼筋連接器,在第二側面內部預埋與所述鋼筋連接器對應的錨栓組件;將塑膠模具和所述鋼筋連接器一起預埋;
S2:將所述預制墻板運送至施工現場;
S3:在現澆結構與所述預制墻板的連接面內部預埋與所述鋼筋連接器對應的錨栓組件;
S4:拔出所述預制墻板中的塑膠模具,留出錨栓的安裝孔;
S5:用錨栓固定連接所述現澆結構與所述預制墻板以及相鄰的預制墻板;
S6:用砂漿封堵所述安裝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通過在現澆結構與預制墻板連接面內預埋錨栓組件,在預制墻板的第一側面內部預埋鋼筋連接器并在其第二測側面內部預埋與所述鋼筋連接器對應的錨栓組件,并通過錨栓穿設所述鋼筋連接器并穿置所述錨栓組件的套筒,達到了現澆結構與預制墻板之間以及預制墻板之間的可靠、方便連接,保證了預制墻板邊緣構件的整體性,即結構的整體性。本發明能降低勞動力,施工效率高,提升建筑工業化程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預制墻板系統的立面布置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鋼筋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與部件的對應關系如下:
13-錨栓組件,1-套筒,2-鋼筋連接器,3-錨栓,4-現澆結構,5-預制墻板,51-第一側面,52-第二側面,30-安裝孔,21-第一墊片,22-第二墊片,23-錨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發明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提供一種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結構和預制墻板系統及其施工方法,以保證預制墻板與承受其自重的現澆結構以及預制墻板之間的可靠緊密連接,提高內隔墻的建造效率。其中:
本發明提供的預制墻板的連接節點結構用于連接現澆結構4和預制墻板5,其包括預埋在預制墻板5側面內部的鋼筋連接器2和對應鋼筋連接器2位置預埋在現澆結構4和/或預制墻板5內部的錨栓組件13,鋼筋連接器2和錨栓組件13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鋼筋連接器2包括錨筋23和第一墊塊21,錨筋23的下端與第一墊塊21固定連接,錨筋23的頂端錨入預制墻板5的混凝土中,第一墊塊21中間開設有通孔。錨筋23成形為U形結構。
在預制墻板5內部預埋鋼筋連接器2的同時,還預埋有可拆卸式臨時塑膠模具(圖未示),鋼筋連接器2連接于塑膠模具并預埋在預制墻板5內部,在預制墻板5內部還預埋有構造鋼筋網片,以增加隔墻的防裂性能。待預制墻板5制作完畢運送至施工現場安裝時,取出塑膠模具,留出錨栓3的安裝孔30。為了后期塑膠模具能方便取出,塑膠模具6可包括上墊塊和下墊塊,取出時,先取出下墊塊,再取出上墊塊。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鋼筋連接器2包括第二墊塊22和第一墊塊21,第一墊塊21與塑膠模具6連接并一起預埋,第一墊片21上的錨筋錨入隔墻混凝土內部,施工時將第二墊塊22安裝于第一墊塊上。
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的預制墻板系統包括現澆結構4、連接于現澆結構4的多個預制墻板5以及上述預制墻板的連接節點結構,其中,預制墻板5包括相對的第一側面51和第二側面52,以及連接于第一側面51和第二側面52之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側面51內部預埋有鋼筋連接器2,第二側面內部預埋有與鋼筋連接器2對應的錨栓組件13,在現澆結構4與預制墻板5的連接面內部預埋有與鋼筋連接器2對應的錨栓組件13,現澆結構4與預制墻板5之間以及預制墻板5之間通過鋼筋連接器2和錨栓組件13固定結合。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預制墻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內部預埋有鋼筋連接器2。
錨栓組件13包括套筒1和錨栓3,套筒1對應鋼筋連接器2位置預埋在現澆結構4與預制墻板5的接合面內部以及預制墻板5放入第二側面內部,錨栓3穿設鋼筋連接器2并穿置套筒1,以此,實現現澆結構4和預制墻板5的可靠連接。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錨栓3與鋼筋連接器2之間還設有摩擦墊塊,以增加錨栓3與鋼筋連接器2之間的摩擦,防止滑移。
鋼筋連接器2包括相對的內置端部和外置端部,外置端部靠近預制墻板的側面,塑膠模具安裝在靠近外置端部的位置,拔掉塑膠模具后,在塑膠模具的位置留出安裝孔30,錨栓3從安裝孔30放進預制墻板5中并連接固定。錨栓3固定后,用專業砂漿封堵安裝孔30。
需要說明的是,錨栓組件13在現場施工時預埋在現澆結構4的樓板或圈梁中的大小和間距依實際隔墻的高度、厚度以及建筑要求決定。于本實施例中,錨栓組件13的數量布置為每兩米布置一個,計算要求由預制墻板平面外水平力產生底部彎矩荷載下的拉力小于錨栓的抗拔力即可,但不得超過鋼筋連接器的鋼筋錨固力。連接節點需布置在預制墻板5的上下左右位置以確保隔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單個預制墻板的重量不宜過大,控制在3t以內,以方便安裝。
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墊片21上的錨筋23錨入預制墻板混凝土內的長度為laE,隔墻內構造鋼筋網片的布置要求為φ6@300大小。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預制墻板連接節點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預制墻板5的第一側面51內部、上端面內部以及下端面內部預埋鋼筋連接器2,在第二側面52內部預埋與鋼筋連接器2對應的錨栓組件13;將塑膠模具和鋼筋連接器2一起預埋;
S2:將預制墻板5運送至施工現場;
S3:在現澆結構4與預制墻板5的連接面內部預埋與鋼筋連接器2對應的錨栓組件13;
S4:拔出預制墻板5中的塑膠模具,留出錨栓的安裝孔30;
S5:用錨栓3固定連接現澆結構4與預制墻板5以及相鄰的預制墻板5;
S6:用砂漿封堵所述安裝孔30。
需要說明的是,在步驟S1中,鋼筋連接器在預制墻板內的錨筋錨固的承載力滿足設計表達式r0s≤R。
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