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樓地面組合框體。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鋼結構中,鋼結構柱是鋼結構系統中的豎向承重構件,是建筑物承擔自重和地震力的主要受力構件,常規設計中鋼結構柱內部填充的是素混凝土,設計結果截面偏大、偏厚。另外,處理地面時仍采用傳統的貼地面磚的方式,費時費力,模數很難統一。因此,現在亟需一種承重力好、施工工藝先進的樓地面組合框體。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樓地面組合框體,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鋼結構柱承重效果不好、形式單一、整體施工工藝復雜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樓地面組合框體,包括組合柱和磚板放置框,所述磚板放置框由若干根排列規則的條型鋼相互縱橫拼接組成,所述磚板放置框呈矩形格網狀,所述組合柱分別位于所述磚板放置框外邊緣的四個邊角處,所述組合柱的橫截面呈T型,所述組合柱由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焊接而成,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為互相垂直設置的矩形鋼管,所述第二方管焊接于所述第一方管長邊中心部位,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的短截邊長度均與墻體的厚度相等。
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內均設有用于增加方管強度的縱向鋼筋和用于防止方管變形的橫向鋼筋。
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縱向鋼筋和所述橫向鋼筋在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內均勻間隔分布。
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內均填充有混凝土。
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條型鋼為C型鋼、Z型鋼、方管或工字鋼。
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相互拼接的所述條型鋼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適用于多層及高層建筑,墻角的組合柱焊接成T型,內部填充鋼筋混凝土,組合鋼柱受力得到明顯提高,異型柱截面比常規設計明顯減小,組合鋼柱與墻體相接部位厚度統一,墻面平滑無凸出,建筑物內部空間利用更加合理,且混凝土和鋼材用量降低,建筑物造價得以明顯下降。使用磚板放置框后,無需傳統貼地面磚的方式,直接將地面磚按格放入磚板放置框后膠封即可,省時省力,表觀模數統一。該樓地面組合框體設計新穎,結構合理,經濟環保,承載力好、抗震能力強,施工簡便,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建設成本,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便于拆裝,各種構配件可重復利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舉一反三地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樓地面組合框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組合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條型鋼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組合柱與墻體的建筑裝配示意圖。
圖中,1-組合柱;2-磚板放置框;3-條型鋼;4-第一方管;5-第二方管;6-縱向鋼筋;7-橫向鋼筋;8-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至4所示,一種樓地面組合框體,包括組合柱1和磚板放置框2,磚板放置框2由若干根排列規則的條型鋼3縱橫拼接組成,磚板放置框2呈矩形格網狀,組合柱1分別位于磚板放置框2外邊緣的四個邊角處,組合柱1的橫截面呈T型,組合柱1由第一方管4和第二方管5焊接而成,第一方管4和第二方管5為互相垂直設置的矩形鋼管,第二方管5焊接于第一方管4長邊中心部位,第一方管4和第二方管5的短截邊長度均與墻體8的厚度相等。第一方管4和第二方管5內均設有用于增加方管強度的縱向鋼筋6和用于防止方管變形的橫向鋼筋7,縱向鋼筋6和橫向鋼筋7在第一方管4和第二方管5內均勻間隔分布,第一方管4和第二方管5內均填充有混凝土。條型鋼3為C型鋼、Z型鋼、方管或工字鋼,相互拼接的條型鋼3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
該樓地面組合框體設計新穎,結構合理,經濟環保,承載力好、抗震能力強,施工簡便,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建設成本,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便于拆裝,各種構配件可重復利用。墻角的組合柱焊接成T型,內部填充鋼筋混凝土,組合鋼柱受力狀況明顯提高,柱截面比常規設計明顯的減小,組合鋼柱厚度與墻體同厚,墻面平滑無凸出,建筑物內部空間可以充分利用,且混凝土和鋼材用量降低,建筑物造價得以明顯下降。使用磚板放置框后,無需傳統貼地面磚的方式,直接將地面磚按格放入磚板放置框后膠封即可,省時省力,一致性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