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指一種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建筑施工領域,預制構件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豎向預制構件的連接,通常采用圖1所示的連接結構,在頂部預制構件11的底端預設有灌漿套筒13,在底部預制構件12的頂端預埋有連接鋼筋14,將頂板預制構件11的底端與頂部預制構件12的頂端對接,使得連接鋼筋14置于灌漿套筒13內。灌漿套筒13包括有套筒133和與套筒133連通的注漿管131和溢漿管132,溢漿管132設于上方,注漿管131設于下方,通過注漿管131向套筒133內注入灌漿料,當灌漿料從溢漿管132溢出時,就表示混凝土已注滿,通過套筒133內注入的混凝土錨固連接鋼筋14,就實現了頂部預制構件11和底部預制構件12的連接。
在注漿管131和溢漿管132使用好后,會通過與注漿管131和溢漿管132適配的堵頭將管路封堵,現有的堵頭是利用與管路內壁的摩擦力來封堵固定的,采用摩擦力來封堵時,常常由于套筒133內的混凝土的壓力而將堵頭擠出,導致了封堵不牢固和封堵不密實等現象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解決現有技術采用摩擦力封堵時存在的封堵不牢固和封堵不密實的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包括:
封堵于灌漿套筒開口處的堵頭,所述堵頭上設有第一卡接部;以及
設于所述灌漿套筒的開口處與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適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與所述第二卡接部相互卡合以令所述堵頭與所述灌漿套筒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封堵結構采用在堵頭和灌漿套筒上設置相互卡合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實現了堵頭與灌漿套筒之間的卡合固定連接,相比于摩擦力封堵的方式,連接牢固可靠,能夠有效抵抗套筒內注漿壓力,確保封堵的密實度。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堵頭的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開設于所述灌漿套筒上與所述凸起相適配的卡槽。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卡槽包括與所述開口連通的插接槽和與所述插接槽相連通的第一鎖緊槽,所述第一鎖緊槽垂直于所述插接槽。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鎖緊槽設于所述插接槽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鎖緊槽的底部設有與所述插接槽并行設置的第二鎖緊槽,所述第二鎖緊槽與所述第一鎖緊槽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堵頭呈前端小后端大的圓錐體狀。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堵頭的后端設置。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凸起呈柱狀。
附圖說明
圖1為兩個預制構件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中灌漿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端面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中堵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端面側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適用于對灌漿套筒的注漿管和溢漿管進行封堵,實現了封堵結構牢固可靠,封堵結構封堵嚴密密實。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堵頭和灌漿套筒相互卡合連接固定,使得連接更加牢固,能有效抵抗灌漿套筒內的灌漿料注漿壓力,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進行說明。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包括封堵于灌漿套筒開口處的堵頭和設于灌漿套筒的開口處的第二卡接部,在堵頭上設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與第一卡接部相適配,將堵頭從灌漿套筒的開口處插入到灌漿套筒內,堵頭上的第一卡接部與第二卡接部相互卡合使得堵頭與灌漿套筒卡合固定連接。采用將堵頭卡合連接在灌漿套筒上,使得封堵結構更加牢固可靠。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適用于灌漿套筒13的注漿管131和溢漿管132的封堵。下面以溢漿管132的封堵為例進行說明。
如圖4和圖5所示,堵頭21上設有第一卡接部211,堵頭21用于封堵灌漿套筒13的注漿管131和溢漿管132。結合圖2和圖3所示,溢漿管132的開口處設有第二卡接部22,該第二卡接部22與第一卡接部21相適配,在將堵頭21從溢漿管132的開口插入到溢漿管132內時,第一卡接部211與第二卡接部22相互卡合,使得了堵頭21與溢漿管132卡合連接,且堵頭21完全封堵了溢漿管132,封堵結構牢固可靠。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中的堵頭21呈前端小后端大的圓錐體狀,在封堵時,小的前端先插入到溢漿管內。大的后端的直徑要略大于溢漿管的內徑,能夠實現嚴密的封堵。堵頭21的第一卡接部211包括設于堵頭21的凸起,凸起靠近堵頭21的后端設置,該凸起呈柱狀。第二卡接部22包括開設在溢漿管132上的與凸起適配的卡槽。通過凸起和卡槽的卡合,實現了堵頭21與溢漿管132的卡合連接。第一卡接部211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一個以上,圖5中顯示了堵頭21上設置了兩個第一卡接部的實施例。第二卡接部22的數量與第一卡接部21的數量相同。在堵頭21上設置相對的第一卡接部211,能夠提高堵頭卡合連接的牢固度。
結合圖6所示,封堵結構的封堵過程為,將堵頭21從溢漿管132的開口插入到溢漿管132內,隨著堵頭21的插入,堵頭21上的第一卡接部211置于第二卡接部22內,然后轉動堵頭21,使得第一卡接部211與第二卡接部22卡合固定,就實現了堵頭21封堵連接于溢漿管13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第二卡接部22為與第一卡接部21的凸起相適配的卡槽,該卡槽包括與開口連通的插接槽221和與插接槽221相連通的第一鎖緊槽222,第一鎖緊槽222垂直于插接槽221設置。通過第一鎖緊槽222與插接槽221垂直設置,使得卡槽呈L形狀。第一鎖緊槽222設于插接槽221的底部,在將堵頭21插入到溢漿管132內時,第一卡接部211先從插接槽221的頂部插入到底部,然后轉動堵頭21,使得第一卡接部211從插接槽221的底部轉動至第一鎖緊槽222內,通過第一鎖緊槽222卡住第一卡接部211,實現了堵頭21的卡合連接。
結合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在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在第一鎖緊槽222的底部設有與插接槽221并行設置的第二鎖緊槽223,該第二鎖緊槽223與第一鎖緊槽222相連通。在將第一卡接部211轉動到第一鎖緊槽222內時,將第一卡接部221轉動到第一鎖緊槽222的底部,然后松開堵頭21,使得堵頭21通過混凝土施加的壓力向外移動,就使得第一卡接部221置于第二鎖緊槽223內,設置第二鎖緊槽223,限制了堵頭21的轉動,使得堵頭21與溢漿管132的卡合更加牢固。在解除堵頭21的封堵時,需要先向注漿管132內按壓堵頭21,使得堵頭21上的第一卡接部211移動到第一鎖緊槽222內,然后轉動堵頭21,使得第一卡接部211移動至插接槽221內,再向外拔出堵頭21即可解除堵頭21的封堵。
本實用新型預制構件中灌漿套筒的封堵結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封堵結構采用在堵頭和灌漿套筒上設置相互卡合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實現了堵頭與灌漿套筒之間的卡合固定連接,相比于摩擦力封堵的方式,連接牢固可靠,能夠有效抵抗注漿壓力,確保封堵的密實度。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