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停車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停車平臺阻車裝置。
背景技術:
機械式停車位設備作為緩解城市停車難題的途徑之一,其社會認知度越來越高。汽車停靠在機械停車設備上,或者在機械式停車設備交換運輸過程中,需要所停車輛平穩安全可靠,這就需要阻車裝置來實現。對于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一般每個車臺板裝配兩個阻擋器,倉儲類停車設停車平臺上阻車裝置一般采用凹槽式的結構。對于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汽車停靠在車臺板上的過程中,需要跨越阻擋器,阻擋器在保證停靠的安全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停車的難度,同理倉儲類阻車裝置也同樣存在同樣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停車平臺阻車裝置,通過前后阻車裝置分別對汽車前后輪提供可靠的阻擋作用,保證所停車輛的安全平穩,且車輛在停車平臺上運行時前后阻車裝置不會在停車平臺上形成突出或凹陷,車輛可以平穩跨越前后阻車裝置,停車和取車難度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停車平臺阻車裝置,包括設置于停車平臺上的用于阻擋汽車前輪的前阻車機構和用于阻擋汽車后輪的后阻車機構,所述前阻車機構和所述后阻車機構均包括若干阻擋器,所述前阻車機構和所述后阻車機構的阻擋器均分為至少一組,每個所述阻擋器均包括阻擋桿、導向桿以及導向輪,所述導向桿位于所述阻擋桿下方且一端與所述阻擋桿連接,所述導向桿另一端連接所述導向輪,所述阻擋桿與所述停車平臺平面平行,每組所述阻擋器的所述阻擋桿并列設置,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阻擋器的所述阻擋桿的頂部與所述停車平臺平齊,所述停車平臺上設置有供所述阻擋器上下運動的導向槽;
每組所述阻擋器至少有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阻擋器向上運動的驅動塊,所述驅動塊由驅動塊驅動機構驅動,所述驅動塊具有一逐漸升高的曲面,所述曲面朝向所述導向輪的輪面,所述曲面的最低點低于所述導向輪的圓心,用于驅動所述前阻車機構阻擋器的所述驅動塊中的至少一個與用于驅動所述后阻車機構阻擋器的所述驅動塊中的至少一個方向相反。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當汽車在停車平臺上停住后,驅動塊驅動前阻車機構中的阻擋器上升阻擋住所停車輛前輪,驅動塊主動后阻車機構中的阻擋器上升阻擋住所停車輛后輪,從而保證為所停車輛提供可靠的阻擋作用,保證所停車輛在停車平臺上以及隨停車平臺運動過程中的安全平穩;隨著驅動塊向阻擋器運動,驅動塊的曲面向阻擋器的導向輪運動,阻擋器隨著驅動塊的曲面逐漸上升而達到指定位置,驅動塊相互之間方向相反,由驅動塊驅動上升的驅動器為汽車輪胎提供雙向阻擋,保證阻擋器上升平穩的同時提高阻擋作用的可靠性,隨著驅動塊反向運動,阻擋器逐漸下降至初始位置;位于初始位置的阻擋桿與停車平臺平面平行,每個阻擋桿的頂部均形成線或面,阻擋桿的頂部與所述停車平臺平齊且阻擋桿并列設置,從而保證在汽車停靠或駛離停車平臺過程中停車平臺上每組阻擋器所在位置不會形成突出或凹陷,車輛在停車平臺上運行時可以平穩跨越每組阻擋器,降低了停車難度;每組阻擋器中阻擋器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使用方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阻擋桿與停車方向垂直,即與停靠后的車輛輪胎胎面平行,這樣阻擋器上升到一定位置后,阻擋桿與停靠車輛輪胎形成線接觸,增強了阻擋作用的可靠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前阻車機構包括兩組所述阻擋器,所述后阻車機構包括兩組所述阻擋器,前阻車機構中的兩組阻擋器阻擋住兩個汽車前輪,后阻車機構中的兩組阻擋器阻擋住兩個汽車后輪,所停靠車輛的四個輪胎均受到阻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阻擋桿為圓筒狀,車輛停靠后可以與輪胎胎面形成線接觸,形成良好的阻擋作用;當阻擋器位于初始位置時,并列設置的圓筒狀阻擋桿方便汽車行駛。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塊為楔形,保證阻擋器上升和下降過程的可靠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塊驅動機構為渦輪,提供良好的驅動作用。
綜上,本實用新型一種停車平臺阻車裝置使用方便,既能夠提高停車平臺上所停靠車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又可以降低汽車在停車平臺上運行的難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阻擋器位于初始位置時汽車停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阻擋器上升后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阻擋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側視圖
圖6是圖5中虛線圈定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該停車平臺1阻車裝置包括設置于停車平臺1上的前阻車機構和后阻車機構,前阻車機構和后阻車機構均包括若干阻擋器2,前阻車機構的阻擋器2為兩組,每組包括兩個阻擋器2,前阻車機構的兩組阻擋器2的位置設置使得汽車停靠后兩個汽車前輪分別位于該兩組阻擋器2的上方,從而前阻車機構的兩組阻擋器2用于阻擋兩個汽車前輪;后阻車機構的阻擋器2分為兩組,每組包括六個阻擋器2,后阻車機構的兩組阻擋器2的位置設置使得停車停靠后兩個汽車后輪位于該兩組阻擋器2的上方,從而后阻車機構的兩組阻擋器2用于阻擋兩個汽車后輪。
如圖4至圖5所示,每個阻擋器2均包括圓筒形阻擋桿5、導向桿6以及導向輪7,導向桿6位于阻擋桿5下方且一端與阻擋桿5連接,例如可以進行焊接,導向桿6另一端連接導向輪7,例如像圖6中所示,通過擋圈8、軸承9、隔套10以及軸11將導向桿6與導向輪7連接在一起。
如圖1所示,阻擋桿5與停車平臺1平面平行且與停車方向垂直,即阻擋桿5與停靠后的車輛輪胎胎面平行,每組阻擋器2的阻擋桿5并列設置,位于初始位置的阻擋器2的阻擋桿5的頂部形成阻擋桿5的母線,該母線與停車平臺1平齊,即位于停車平臺1平面內,使得每組阻擋器2的上部均與停車平臺1平面平齊。停車平臺1上設置有供阻擋器2上下運動的導向槽。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前阻車機構的每組阻擋器2在靠近車頭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阻擋器2向上運動的楔形驅動塊3,楔形驅動塊3的斜面朝向前阻車機構中的導向輪7的輪面,驅動塊3由驅動塊驅動機構驅動向前阻車機構中的導向輪7方向運動或遠離導向輪7,驅動塊驅動機構可以采用渦輪;后阻車機構的每組阻擋器2在靠近車尾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驅動阻擋器2向上運動的楔形驅動塊4,該楔形驅動塊4朝向后阻車機構中的導向輪7的輪面,驅動塊4由驅動塊驅動機構驅動向后阻車機構中的導向輪7方向運動或遠離導向輪7。圖1和圖2中示出了車輛一側前后輪胎處的楔形驅動塊,車輛另一側前后輪胎處同樣有楔形驅動塊。
在汽車停靠停車平臺1直至停車完畢過程中,所有的阻擋器2均位于初始位置,所有阻擋桿5最高位置的母線均與停車平臺1平齊,即位于停車平臺1平面上,且每組阻擋器2并列設置,因而停車平臺1上每組阻擋器2所在位置不會形成明顯的突出或凹陷,這樣車輛在停車平臺1上運行時可以平穩跨越每組阻擋器2,從而降低了停車難度。汽車在停車平臺1上停好后,兩個汽車前輪分別位于前阻車機構的兩組阻擋器2上方,兩個汽車后輪分別位于后阻車機構的兩組阻擋器2上方。驅動兩個驅動塊2和兩個驅動塊3向四組阻擋器2方向運動,隨著驅動塊2、3斜面高度的升高以及導向輪7在斜面上轉動行進,四組阻擋器2通過導向槽平穩上升,當阻擋器2上升到指定位置時驅動塊停止運動,每組阻擋器2中上升的阻擋桿5在停車平臺1上部、汽車輪胎下部依次排列形成一個斜面,對汽車輪胎起到阻擋作用,如圖2和圖3所示。如此四個車輪均受到阻擋器2的阻擋作用,保證了所停靠車輛在停車平臺1上以及隨停車平臺1運動過程中的安全平穩,且若阻擋桿5上升到一定高度而與汽車輪胎接觸時為線接觸,進一步提高對汽車輪胎的阻擋作用。車輛需要駛離停車平臺1時,驅動兩個驅動塊2和兩個驅動塊3遠離阻擋器2,升高的阻擋器2逐漸下降至初始位置,車輛同樣可以平穩跨越每組阻擋器2,離開停車平臺1。
該停車平臺1阻車裝置使用方便,既能夠提高停車平臺1上所停靠車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又可以降低汽車在停車平臺1上運行的難度。
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中前阻車機構和后阻車機構中包含的阻擋器2可以分為一組或多組,每組阻擋器2包含的阻擋器2的個數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用于阻擋汽車前輪和后輪的阻擋器2相對于輪胎的位置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例如前輪的車頭一側以及后輪的車尾一側、前輪背離車頭一側以及后輪背離車尾一側、前輪兩側以及車尾兩側等,其中用于驅動前阻車機構阻擋器2的驅動塊3中的至少一個與用于驅動后阻車機構阻擋器2的驅動塊4中的至少一個方向相反,這樣可以對汽車前后輪均提供阻擋作用;阻擋桿5也可以設計成其他造型。
上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