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連廊底部單向運動的抗扭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疊層橡膠隔震技術對減輕地震給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帶來的破壞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具有良好的水平變形能力和耗能效果,同時也具有較好的抗壓剛度,因此應用于建筑隔震層、能有效地隔阻地震的水平振動對建筑的破壞。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人們的要求,建筑在高度方面向超高方向發展,平面上向越來越復雜的方向發展,功能方面向越來越全面的方向發展,例如,對兩棟建筑,除了地面交通聯系外,在一定的樓層高度為方便聯系的需要設定交通連廊,而且在高度方向不止設置一座連廊,兩棟建筑具有相同的特性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絕大部分是兩個迥然不同的結構,在這樣的兩棟建筑之間設置連廊,如兩端采用固定連接,地震時絕大部分情況下其連接會發生破壞,對兩棟均為抗震的建筑物而言,其地震時相對位移可能會小些,而對于兩棟結構特性完全不同的隔震建筑物,其地震位移可能會較大,采用兩端固定連接幾乎是不可行的。
對于上述情況,為了減輕對建筑的影響,一端采用可以繞豎直軸旋轉的鉸接,另一端可以采用單行滑動的抗扭隔震支座,單行滑動是便于建筑布置,抗扭設置也是為單向滑動服務,而隔震支座的布置一方面使其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和豎向承載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其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連廊底部單向運動的抗扭隔震支座,在地震荷載作用下具有一定抗扭強度,同時在地震時不妨礙與其連接的主建筑物在任意水平方向的移動。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該目的:
一種用于連廊底部單向運動的抗扭隔震支座,用于連接連廊結構和建筑主體結構,包括用于與連廊結構底部連接的上預埋板,用于與建筑主體結構連接的下預埋板,還包括設置在上預埋板和下預埋板之間的單向滑動副,所述單向滑動副包括配合滑動連接的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所述上連接板與上預埋板連接,所述下連接板與下預埋板連接,還包括分別與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連接的二維隔震支座。
其中,所述上連接板包括上連接鋼板,該上連接鋼板的底部設置有兩個平行的上導軌,所述兩個上導軌的相對內側面均設置有聚四氟乙烯板。
其中,所述下連接板包括下連接鋼板,該下連接鋼板的頂部設置有與上導軌滑動配合的下導軌,所述下導軌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聚四氟乙烯板滑動配合的不銹鋼鏡面板。
其中,所述二維隔震支座設置在該單向滑動副中間,其兩端分別與上連接鋼板、下連接鋼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二維隔震支座包括橡膠本體及設置在其兩端的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下封板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上連接鋼板、下連接鋼板連接的螺栓孔。
作為優選的,所述二維隔震支座為天然隔震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隔震橡膠支座或滑板支座。
其中,所述上預埋板包括上預埋鋼板,所述上預埋鋼板的上部設置有若干用于預埋入連廊結構底部的上預埋鋼筋棍和上套筒。
其中,所述上預埋鋼板與上連接鋼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穿過上連接鋼板的預留孔并插入上套筒內部。
其中,所述下預埋板包括下預埋鋼板,所述下預埋鋼板的上部設置有若干用于預埋入建筑主體結構的下預埋鋼筋棍和下套筒。
其中,所述所述下預埋鋼板與下連接鋼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穿過下連接鋼板的預留孔并插入下套筒內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該新型抗扭隔震支座在地震荷載作用下可以承擔一定的扭矩,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隔震橡膠支座不會因扭轉位移過大而遭受破壞。
2、該新型抗扭隔震支座在水平方向設有單向滑道,可發生單向滑動,在支座另外一端設有可繞豎向軸轉動的支座,可以不妨礙兩主體結構的相對水平運動。
3、該新型抗扭隔震支座豎向可以承擔一定的豎向壓荷載的同時,同時可以減震耗能的功能,可以有效保護連廊在地震時發生破壞。
4、該新型抗扭隔震支座結構簡潔,施工易安裝,免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用于連廊底部單向運動的抗扭隔震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上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下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二維隔震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上預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下預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預埋板,11-上預埋鋼板,12-上預埋鋼筋棍,13-上套筒,2-下預埋板,21-下預埋鋼板,22-下預埋鋼筋棍,23-下套筒,3-上連接板,31-上連接鋼板,32-上導軌,33-聚四氟乙烯板,4-下連接板,41-下連接鋼板,42-下導軌,43-不銹鋼鏡面板,5-二維隔震支座,51-橡膠本體,52-上封板,53-下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連廊底部單向運動的抗扭隔震支座,用于連接連廊結構和建筑主體結構,包括用于與連廊結構底部連接的上預埋板1,用于與建筑主體結構連接的下預埋板2,還包括設置在上預埋板1和下預埋板2之間的單向滑動副,所述單向滑動副包括配合滑動連接的上連接板3和下連接板4,所述上連接板3與上預埋板1連接,所述下連接板4與下預埋板2連接,還包括分別與上連接板3和下連接板4連接的二維隔震支座5。
如圖2所示,所述上連接板3包括上連接鋼板31,該上連接鋼板31的底部設置有兩個平行的上導軌32,所述兩個上導軌32的相對內側面均設置有聚四氟乙烯板33。
如圖3所示,所述下連接板4包括下連接鋼板41,該下連接鋼板41的頂部設置有與上導軌32滑動配合的下導軌42,所述下導軌4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聚四氟乙烯板33滑動配合的不銹鋼鏡面板43。
所述上導軌32相對內側面的聚四氟乙烯板33分別與設置在下導軌42兩側的不銹鋼鏡面板43緊密接觸,構成單向滑行接觸面,使得隔震支座具備單向低摩擦滑動功能。
其中,所述二維隔震支座5設置在該單向滑動副中間,其兩端分別與上連接鋼板31、下連接鋼板41連接。該二維隔震支座5具有水平隔震功能,即耗能和提供恢復力的功能,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隔震支座具備隔震減震功能。
如圖4所示,所述二維隔震支座5包括橡膠本體51及設置在其兩端的上封板52和下封板53,所述上封板52、下封板5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上連接鋼板31、下連接鋼板41連接的螺栓孔。
作為優選的,所述二維隔震支座5為天然隔震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隔震橡膠支座或滑板支座。
如圖5所示,所述上預埋板1包括上預埋鋼板11,所述上預埋鋼板11的上部設置有若干用于預埋入連廊結構底部的上預埋鋼筋棍12和上套筒13。
其中,所述上預埋鋼板11與上連接鋼板31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穿過上連接鋼板31的預留孔并插入上套筒13內部。
如圖6所示,所述下預埋板2包括下預埋鋼板21,所述下預埋鋼板21的上部設置有若干用于預埋入建筑主體結構的下預埋鋼筋棍22和下套筒23。
其中,所述所述下預埋鋼板21與下連接鋼板41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穿過下連接鋼板41的預留孔并插入下套筒23內部。
本實施例的抗扭隔震支座可以安裝在連廊結構與建筑主體結構之間的部位,豎向能承擔一定的豎向荷載,由于單向滑動副的存在,在水平轉動方向能承受一定的扭矩,使隔震支座在地震荷載作用能承擔一定的抗扭力矩,保護隔震橡膠支座防止因扭轉位移過大而遭受破壞,同時在不妨礙隔震橡膠支座在水平單個方向任意發生水平位移,延長結構周期,耗散能量,減輕連廊結構的地震作用。
優選的,本實施例的抗扭隔震支座通過其上預埋板1與連廊結構緊密固定連接,通過其下預埋板2與建筑主體結構相連,地震時兩個主體結構發生相對運動時,連廊結構另一端的建筑主體結構帶動連廊結構運動,使連廊結構與連廊結構一側的建筑主體結構發生相對單向運動,二維隔震橡膠支座發生相對變形,起到耗能減震的功能,而不妨礙兩個主體結構之間的相對運動。
在此實施例中,將螺栓穿過上連接剛板的預留孔插入二維隔震支座5的上封板52中的孔中,擰緊使上連接板3和二維隔震支座5形成整體,同樣采用螺栓連接使下連接板4與二維隔震支座5形成整體,此時,上連接板3的聚四氟乙烯板33與下連接板4的不銹鋼鏡面板43形成一對滑動副。
所述上預埋板1的上套筒13和上預埋鋼筋棍12預埋入上部連廊結構中,上預埋鋼板11與連廊結構的下底面平齊,澆筑混凝土后,上預埋板1與連廊結構形成整體;同樣的方式使下預埋板2與建筑主體結構形成整體。
將螺栓通過上連接剛板的預留孔并插入到上預埋板1的上套筒13中,擰緊螺栓,使上預埋板1與上連接板3、二維隔震支座5、下連接板4形成整體;采取同樣的方式使下預埋板2與上述結構形成整體。
上述新型支座水平扭轉荷載時,扭力通過上預埋板1傳遞給上連接板3,跳過二維隔震支座5,直接傳遞給下連接板4,再傳遞給下預埋板2,最后傳遞給建筑主體結構。
上述新型抗扭承擔豎向壓荷載時,豎向壓力通過上預埋板1,傳遞給上連接板3,再傳遞給二維隔震支座5,再傳遞給下連接板4,最后通過下預埋板2傳遞給建筑主體結構。
使用上述型新型支座時,上預埋板1與支座上方連廊結構相連,下預埋板2與支座下方建筑主體結構相連。
如果上部連廊結構為鋼結構,本專利可省去上預埋板1,采用上連接板3直接與連廊結構相連的方式。
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任何實施例的討論僅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開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被限于這些例子;在本實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