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套設在柱子上的抱箍結構。
背景技術:
柱子是建筑物中用以支承棟梁桁架的長條形構件,工程結構中主要承受壓力,用以支承梁、桁架、樓板等。在建筑物中,每根柱子各自獨立支撐,特別是對于木質材料的柱子,木質材料的柱子具有質輕、取材方便、施工過程簡單、施工速度快的特點,但木材本身在經歷一段時期的使用之后,結構性能會發生退化,特別是木材存在先天缺陷,如木節、蟲蛀、腐朽時,性能的退化將會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單根柱子容易受損傾斜,或受強風晃動、支撐不穩定。傳統的方法為利用鋼絲繩依次纏繞在每根柱子上,將多根柱子連成整體,一旦其中一根柱子損壞往拉力相反的方向傾斜或晃動時,會受到相鄰柱子與鋼絲繩的拉緊,降低了單根柱子傾斜的風險或晃動的幅度。但是此種方法具有以下不足之處:鋼絲繩采用環形“繞圈”的方式纏繞在單根柱子上時,其纏繞過程比較繁瑣枯燥,而且僅僅通過纏繞定位的方式使鋼絲繩與柱子的連接非常不穩定,纏繞部位容易松動或進行軸向滑動,造成整體的穩定性下降,時間久了纏繞部位容易滑落,造成柱子不穩定。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能夠抱緊在柱子上以供鋼絲繩進行拉緊與定位的裝置,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高效的用于套設在柱子上的抱箍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套設在柱子上的抱箍結構,包括四片箍板單元,四片箍板單元對合后螺接成抱箍本體,所述抱箍本體的中心設有用于套設在柱子上的環形中空部,所述箍板單元的外周表面均固設有橫向延伸的第一豎直板體、縱向延伸的第二豎直板體,所述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上均開設有用于綁扎鋼絲繩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環形中空部的形狀為圓形,四片箍板單元呈四分之一圓環狀,每片箍板單元的兩端向外彎折,各形成一個安裝耳片,相鄰的箍板單元對合后其安裝耳片互相貼合,所述安裝耳片上開設有若干個安裝通孔。
優選的,相互貼合的安裝耳片的安裝通孔中均穿設有螺桿,所述螺桿的兩端部均設有彈簧墊片,兩彈簧墊片經螺接在螺桿兩端部的螺母進行限位,其中一彈簧墊片與一安裝耳片之間設有套在螺桿上的壓縮彈簧,另一彈簧墊片與另一安裝耳片之間也設有套在螺桿上的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均將彈簧墊片頂緊在螺母內端面。
優選的,每片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均固設在該片箍板單元的兩安裝耳片之間的外周表面上,所述第一豎直板體位于箍板單元的外周下表面,所述第二豎直板體位于箍板單元的外周上表面,所述箍板單元包括位于抱箍本體左下角的第一箍板單元、位于抱箍本體右上角的第二箍板單元、位于抱箍本體左上角的第三箍板單元、位于抱箍本體右下角的第四箍板單元;所述第一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左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前延伸,所述第二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右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后延伸,所述第三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左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后延伸,所述第四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右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前延伸。
優選的,所述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的通孔中均穿設有第二螺桿,所述第二螺桿的內端螺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桿在第二螺母與第一豎直板體、第二豎直板體之間均穿設有墊片,所述墊片與第一豎直板體、第二豎直板體之間均設有套于第二螺桿上的壓縮彈簧,其中位于第一豎直板體的第二螺桿縱向延伸,位于第二豎直板體的第二螺桿橫向延伸,所述第二螺桿的外端均螺接有一轉接塊,所述轉接塊上開設有連接通孔,所述鋼絲繩的頭部穿過連接通孔后往后彎折,其頭部經緊固件與近頭部的鋼絲固連為一體,形成穿設在連接通孔中的環形結構,所述緊固件為錨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抱緊在柱子上,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上的通孔可通過綁扎鋼絲繩對柱子施加拉力,鋼絲繩不會滑落或松動,結構簡單穩定,操作便捷。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鋼絲繩的裝配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7為傳統的鋼絲繩纏繞方式示意圖。
圖中:1-緊固件,2-柱子,3-環形中空部,4-第一豎直板體,5-第二豎直板體,6-鋼絲繩,7-通孔,8-安裝耳片,9-安裝通孔,10-螺桿,11-彈簧墊片,12-螺母,13-壓縮彈簧,14-第一箍板單元,15-第二箍板單元,16-第三箍板單元,17-第四箍板單元,18-第二螺桿,19-第二螺母,20-墊片,21-轉接塊,22-連接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7所示,一種用于套設在柱子上的抱箍結構,包括四片箍板單元,四片箍板單元對合后螺接成抱箍本體,所述抱箍本體的中心設有用于套設在柱子2上的環形中空部3,所述箍板單元的外周表面均固設有橫向延伸的第一豎直板體4、縱向延伸的第二豎直板體5,所述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上均開設有用于綁扎鋼絲繩6的通孔7,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焊接在箍板單元上。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環形中空部的形狀為圓形,四片箍板單元呈四分之一圓環狀,每片箍板單元的兩端向外彎折,各形成一個安裝耳片8,相鄰的箍板單元對合后其安裝耳片互相貼合,所述安裝耳片上開設有若干個安裝通孔9。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相互貼合的安裝耳片的安裝通孔中均穿設有螺桿10,所述螺桿的兩端部均設有彈簧墊片11,兩彈簧墊片經螺接在螺桿兩端部的螺母12進行限位,其中一彈簧墊片與一安裝耳片之間設有套在螺桿上的壓縮彈簧13,另一彈簧墊片與另一安裝耳片之間也設有套在螺桿上的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均將彈簧墊片頂緊在螺母內端面。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木結構加固中,耗能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抱箍與單根柱子之間的連接為純剛性連接,會使原結構的耗能性能降低,容易破壞柱子結構,因此當相鄰的柱子之間進行相對傾斜、晃動、拉扯時,該抱箍結構能與單根柱子進行彈性協調,即當兩相鄰柱子之間經鋼絲繩拉緊后,兩相鄰的柱子之間的連接不是一個純剛性體,套在單根柱子上的四片箍板單元在鋼絲繩的拉緊下,四片箍板單元與柱子之間可分別通過壓縮彈簧的伸縮提供適當的伸縮活動空間,可保留木結構的柱子原有的耗能性能。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每片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均固設在該片箍板單元的兩安裝耳片之間的外周表面上,所述第一豎直板體位于箍板單元的外周下表面,所述第二豎直板體位于箍板單元的外周上表面,所述箍板單元包括位于抱箍本體左下角的第一箍板單元14、位于抱箍本體右上角的第二箍板單元15、位于抱箍本體左上角的第三箍板單元16、位于抱箍本體右下角的第四箍板單元17;所述第一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左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前延伸,所述第二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右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后延伸,所述第三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左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后延伸,所述第四箍板單元的第一豎直板體橫向向右延伸、第二豎直板體縱向向前延伸。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的通孔上均穿設有第二螺桿18,所述第二螺桿的內端螺接有第二螺母19,所述第二螺桿在第二螺母與第一豎直板體、第二豎直板體之間均穿設有墊片20,所述墊片與第一豎直板體、第二豎直板體之間均設有套于第二螺桿上的壓縮彈簧,其中位于第一豎直板體的第二螺桿縱向延伸,位于第二豎直板體的第二螺桿橫向延伸,所述第二螺桿的外端均螺接有一轉接塊21,所述轉接塊上開設有連接通孔22,所述鋼絲繩的頭部穿過連接通孔后往后彎折,其頭部經緊固件1與近頭部的鋼絲固連為一體,形成穿設在連接通孔中的環形結構,所述緊固件為錨扣;其中,鋼絲繩可直接綁扎在抱箍的第一豎直板體與第二豎直板體的通孔上,與傳統的“繞圈”纏繞方式相比定位效果更好更牢固;也可通過轉接塊、第二螺母、壓縮彈簧、墊片、第二螺桿與通孔連接,此時,通過不斷擰緊第二螺母壓縮壓縮彈簧,可在兩相鄰的柱子之間的鋼絲繩上施加預應力,在壓縮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可完成鋼絲繩的連接與張拉,張拉預應力的過程中,用扭矩扳手來控制施加預應力大小,能夠實現柱子之間的鋼絲繩張拉更加牢固、穩定,由多根柱子形成的整體結構剛性更強、單根柱子更不容易傾斜、晃動。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四片箍板單元套設在柱子上,其中在相互貼合的安裝耳片的安裝通孔中穿設螺桿,并在螺桿的兩端部依次套入壓縮彈簧、彈簧墊片,最后用螺母鎖緊,通過調節螺桿兩端的螺母旋入深度調節壓縮彈簧的壓縮量,通過上述方法將抱箍抱緊在柱子上;然后將鋼絲繩綁扎在通孔中,與傳統的“繞圈”纏繞方式相比定位效果更好更牢固,不易掉落。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用于套設在柱子上的抱箍結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