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拉結件,尤其是一種用于現澆空心樓蓋施工過程中防止內置塑料球上浮、澆筑混凝土后可部分拆除回收的拉鉤,具體地說是一種方便拆裝的抗浮拉鉤。
背景技術:
當今建筑結構樓蓋施工中,已始推廣在上、下兩層鋼筋之間放置雙向排列塑料球的技術,可增加樓蓋強度、節省混凝土材料、減輕建筑結構自重,并提高保溫、隔聲性能。但是,在現澆混凝土樓蓋施工中,塑料球可產生較大浮力,乃至頂推其上、下方的鋼筋偏離設計位置,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為克服上述問題,目前主要使用一種預制鋼筋彎鉤裝置,使其上端勾住上層鋼筋,下端穿過樓蓋底部模板,并用螺母緊固在模板上。由于該鋼筋拉鉤裝置預埋使用后不可回收,且拆除樓蓋底部模板時,露出每塊模板的多根鋼筋容易卡住模板,工人必然撬、砸強拆,經常損壞模板,模板拆除后,還需耗費人工切除露出樓蓋底部的鋼筋,費材費工,并影響了施工質量和經濟效益。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構造簡單、便于拆裝、節材省工的抗浮拉鉤,以滿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便拆裝的抗浮拉鉤,能夠在內置塑料球的空心樓蓋施工中有效固定鋼筋,防止在澆筑混凝土時鋼筋產生偏移;同時便于拆卸模板,其中多數零件還可重復使用,既可節省人工,又可降低成本,為提高施工質量和經濟效益創造有利條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方便拆裝的抗浮拉鉤,包括鉤體和錐形螺母,所述鉤體的上端為圓弧形,下端為設有螺紋的直柄;所述錐形螺母包括嵌入段和定位段,所述嵌入段為圓臺形,所述定位段為圓柱形,所述嵌入段下端與所述定位段上端相連;所述定位段下端設有多邊形的柱體;所述嵌入段和定位段軸心線上設有螺紋通孔,能夠與鉤體下端的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段的高度與底模板的厚度相當。
進一步的,所述錐形螺母由塑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嵌入段大端直徑與所述定位段直徑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柱體為正六邊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鉤體勾住上層鋼筋,并與底模板固定連接,有效避免了鋼筋在混凝土澆筑中受塑料球上浮頂推而發生偏移;同時便于拆卸模板,其中錐形螺母還可重復使用,既可節省人工,又可降低成本,為提高施工質量和經濟效益創造有利條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件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示意圖。
其中:1-混凝土;2-上層鋼筋;3-鉤體;4-塑料球;5-底模板;6-墊塊;7-錐形螺母;7-1-嵌入段;7-2-定位段;7-3-柱體;7-4-螺孔;8-下層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方便拆裝的抗浮拉鉤,包括鉤體3和錐形螺母7。所述鉤體3的上端為圓弧形,下端為設有螺紋的直柄。所述錐形螺母7包括嵌入段7-1和定位段7-2。所述嵌入段7-1為圓臺形,所述定位段7-2為圓柱形。所述嵌入段7-1下端與所述定位段7-2上端相連;且所述嵌入段7-1的大端直徑與所述定位段7-2的直徑相同,使連接處平順過渡。所述定位段7-2的下端設有正六邊形的柱體7-3,便于扳手等工具夾持轉動。所述嵌入段7-1和定位段7-2軸心線上設有螺紋通孔7-4,能夠與鉤體下端螺紋連接。所述定位段7-2的高度與底模板5的厚度相當,便于安裝,并可防止漏漿。所述錐形螺母7由塑料制成,可降低成本,方便生產,便于安裝和拆卸。
使用時,如圖3所示,在上層鋼筋2和下層鋼筋8之間按設定間距放置多個空心的塑料球4。同時,在底模板5相應位置上打出固定孔,并使孔徑與固定件7上定位段7-2外徑相當,以便安裝。然后,將鉤體3上端勾住上層鋼筋2,并將錐形螺母7由下向上穿過底模板5的固定孔后,與鉤體3的下端螺紋連接,直至錐形螺母7的凸臺7-3完全緊固在底模板5上。如此有效固定上、下層鋼筋與塑料球4,可避免澆筑混凝土時塑料球4的浮力頂推鋼筋上浮移位;同時,還可避免混凝土1澆筑時發生漏漿。進一步的,還可在下層鋼筋8與底模板5之間襯墊鋼筋墊塊6,以保證下層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當澆筑的混凝土1固化后,可用扳手等工具夾持錐形螺母7下端的正六邊形的柱體7-3并旋轉,使錐形螺母7與鉤體3及混凝土1松脫分離。然后,取下錐形螺母7,即可拆除底模板5。由于錐形螺母7采用塑料制成,其與混凝土1的粘結性較弱,便于拆卸。拆除錐形螺母7后,鉤體3的下端未露出混凝土保護層,從而可避免拆除模板5時造成損壞。而且,拆下的錐形螺母7還可重復使用,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