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腳手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我國使用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體系已有40多年歷史,在此期間,還從國外先后引進了門式腳手架和碗扣式支架、以及自主開發了多種形式的支架,如插銷式支架、CRAB模板支架、圓盤式支架、輪扣式支架等,但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仍作為主導支架使用。伴隨著國家建設的飛速發展,高層住宅、超高層建筑、空間結構及大跨結構越來越多,扣件式模板支撐體系越來越廣泛應用于這些工程中,預計在今后較長時間內仍然將占主導地位。
隨著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撐體系坍塌事故的頻繁發生,嚴重阻礙了我國建筑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研究的一個軟肋。由于扣件式模板支撐體系的構造特點,立桿與橫桿之間是通過直角扣件相連、并同時通過設置剪刀撐進行固定,學術界通過試驗研究表明這種連接屬于介于剛接和鉸接之間的半剛性連接,架體中的節點很多,這種連接直接影響架體的整體剛度,進而降低了架體的極限承載力。因此,有必要針對目前的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撐體系進行改進以提高架體的整體剛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高架體的整體剛度的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支撐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為: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支撐結構,包括立桿、水平桿以及斜撐桿,還包括鉸座,所述鉸座包括座體、下扣合蓋和上扣合蓋;所述座體包括底座和轉動體,所述轉動體與底座轉動連接;所述底座的下部與下扣合蓋螺栓連接、且下扣合蓋與底座的下部連接后形成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圓筒形凹槽;所述上扣合蓋與轉動體的上部螺栓連接、且上扣合蓋與轉動體的上部連接后形成圓筒形凹槽;所述立桿和水平桿分別插入到底座與下扣合蓋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內、且立桿與水平桿呈十字形布置,立桿和水平桿位于一個平面上;所述斜撐桿插入到斜向相對的兩個鉸座的轉動體、與上扣合蓋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內。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優點在于:使用時,先將立桿穿過鉸座上的底座與下扣合蓋做形成的十字形的圓筒形凹槽內,然后依次將立桿排列好;再搭接水平桿,將水平桿穿過鉸座上的底座與下扣合蓋做形成的十字形的圓筒形凹槽內,使立桿與水平桿形成一個排架且水平桿和立桿同時位于一個平面上,由下至上依次搭接完水平桿和立桿。由于十字形通槽僅能供立桿或者水平桿單獨穿過,因此在搭接立桿和水平桿時:可選擇較短的水平桿,將水平桿的端頭置于鉸座內;或者是選擇較短的立桿,將立桿的端頭置于鉸座內。在搭接立桿和水平桿的同時,通過鉸座將斜撐桿穿過鉸座上的轉動體與上扣合蓋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內。完成立桿、水平桿和斜撐桿的搭接后,旋擰鉸座上的螺栓,可對立桿、水平桿和斜撐桿的連接節點進行二次緊固。由此,完成了腳手架架體的施工安裝。
本方案施工簡單,采用了鉸座可將立桿與水平桿布置在一個平面上,與現有的鋼管腳手架的搭接方式相比,節省了空間;由于鉸座上所形成的十字形的圓筒形凹槽均為鉸座上形成的整體結構,因此使得立桿、水平桿和斜撐桿的連接方式轉化為了剛性連接,由此提高了鋼管是腳手架架體的整體剛度。
進一步,底座與下扣合蓋所形成的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圓筒形凹槽分為兩個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半圓筒形凹槽,兩個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半圓筒形凹槽分別設置于底座和下扣合蓋上;所述轉動體與上扣合蓋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也分為兩個半圓筒形凹槽,兩個半圓筒形凹槽分別設置于轉動體和上扣合蓋上。將圓筒形凹槽拆分為半圓筒形凹槽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立桿、水平桿或者是斜撐桿的安裝和拆卸。因為通過上述拆分,就可以直接將立桿、水平桿或者斜撐桿直接卡入鉸座內并通過螺栓進行緊固。
進一步,鉸座用于腳手架臨邊處時,鉸座的轉動體與上扣合蓋形成一個不通透的圓筒形凹槽;鉸座用于腳手架非臨邊處時,鉸座的轉動體與上扣合蓋形成至少兩個圓筒形凹槽。上述設置的目的在于用于臨邊處的鉸座可以進一步防止斜撐桿沿其軸向滑動;而用于非臨邊處的鉸座則可以同時連接多根斜撐桿以提高架體的整體剛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架體安裝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邊鉸座平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邊鉸座立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中心鉸座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立桿1、水平桿2、斜撐桿3、鉸座4、邊鉸座41、中心鉸座42、上扣合蓋401、轉動體402、底座403、下扣合蓋404、圓筒形凹槽405。
實施例基本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支撐結構,包括立桿1、水平桿2以及斜撐桿3,立桿1與水平桿2交叉后形成十字形節點,十字形節點處設置有用以固定立桿1和水平桿2的鉸座4。本實施例中,鉸座4包括座體、下扣合蓋404和上扣合蓋401,座體包括轉動體402和底座403,轉動體402的下部形成有十字形的半圓筒形凹槽405,下扣合蓋404上也形成有與底座403的下部相配合的十字形的半圓筒形凹槽405、且下扣合蓋404與底座403的下部貼合后形成十字形的通透的圓筒形凹槽405,下扣合蓋404的兩側沿半圓筒形凹槽405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螺栓孔,底座403的下部與下扣合蓋404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固定。
轉動體402與底座403轉動連接,轉動體402的上部也形成有半圓筒形凹槽405,上扣合蓋401上也形成有與轉動體402的上部相配合的半圓筒形凹槽405、且上扣合蓋401與底座403的下部貼合后形成圓筒形凹槽405,轉動體402的上部與上扣合蓋401通過螺栓進行連接。
使用時,將立桿1和水平桿2交叉呈十字形、并同時將立桿1和水平桿2插入到底座403與下扣合蓋404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405內,然后通過螺栓將下扣合蓋404鎖緊至底座403的下部,立桿1和水平桿2通過鉸座4連接后同時位于一個平面上。完成立桿1和水平桿2的搭接后,在上下交錯的鉸座4之間設置斜撐桿3。斜撐桿3的兩端分別插入到斜向相對的兩個鉸座4的轉動體402與上扣合蓋401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405圓筒形凹槽405內、并同時通過螺栓將斜撐桿3鎖緊在鉸座4上。由立桿1、水平桿2和斜撐桿3通過鉸座4連接后形成腳手架的架體結構。
本優化的實施例中,鉸座4分為邊鉸座41和中心鉸座42:邊鉸座41即為轉動體402與上扣合蓋401形成一個不通透的圓筒形凹槽405;中心鉸座42即為轉動體402與上扣合蓋401形成至少兩個圓筒形凹槽405。邊鉸座41主要用于腳手架的臨邊處,因為在此處的邊鉸座41主要供一根支撐桿的一端插入,而不通透的圓筒形凹槽405還可以斜撐桿3沿其周向滑動;而中心鉸座42上一般需要布置多根斜撐桿3,因此中心鉸座42上設置的緣星童凹槽為至少兩個,而中心鉸座42上設置的圓筒形凹槽405可通透也可不通透。當然,轉動體402與上扣合蓋401所形成的圓筒形凹槽405的個數取決于施工現場的施工環境,其圓筒形凹槽405的個數根據斜撐桿3的位置和數量進行設置。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化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