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砂石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混凝土,簡稱為“砼”: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骨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
所以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把砂石從包裝袋中倒出,再用運輸小推車將砂石運輸到下一個加工工位。由于作為原材料的砂石會有大小不一的尺寸產生,若尺寸過大,下一道工序無法使用。大小不一的砂石被運輸到下一個加工工位后,還需要工人將較大尺寸的砂石人工挑出,才可以對剩下的砂石進行進一步加工,浪費了大量人力。
一些工廠將此處進行改良,將傾倒包裝袋處設置帶有傾角的上料皮帶,在上料皮帶的最上端固定上料架,上料架上固定設有與地面垂直的錐形上料斗,上料斗正下方設有帶有過濾孔的過濾板,過濾板下方設置接料箱。上料斗設置成錐形的結構為了將砂石有引導作用,引導砂石掉落在過濾板正上方。
其中上料皮帶帶著砂石上升至最上端,砂石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在上料斗內下落至過濾板上,由于過濾孔的尺寸使得尺寸過大的砂石無法通過過濾板,留在過濾板表面,而普通的砂石均可通過過濾板掉落在接料箱內。工人可以將滯留在過濾板表面的大尺寸砂石進行研磨處理,待符合標準后再使用,而針對接料箱內的普通砂石可以直接運輸到下一工位。利用砂石的自身重力,在過濾孔尺寸的制約下自動初級篩選砂石尺寸節省了大量人力。
但是由于砂石從上升皮帶的最高點從上料斗掉落在過濾板上,上料斗呈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砂石在下落過程中會對上料斗的靠下尺寸較小處內壁會有碰撞,由于砂石的重量較大,會對上料斗內壁產生強大的沖撞力,上料斗的側壁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被砂石撞破,設備無法正常使用,但是為了保證上料斗的穩定性,上料斗是固定連接在皮帶下端的,不易更換,長時間設備將無法繼續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下料斗便于維修的砂石上料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砂石上料機構,包括上料皮帶以及上料架,上料架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上料斗、過濾板以及接料箱,所述上料斗包括固定斗和更換斗,固定斗與上料架固定連接,固定斗外壁上垂直設有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上固定設有第二定位板,更換斗插入第二定位板與固定斗外壁之間,固定斗、更換斗以及第二定位板三者上相對位置上設有三個同心的螺紋孔,螺紋孔內螺紋連接有螺栓。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上料斗分為固定斗和更換斗,第二定位板通過與第一定位板固定連接實現與固定斗的相對固定連接。更換斗插入第二定位板與固定斗外壁之間,然后用螺栓將三者通過螺栓與螺紋孔的配合實現固定,螺栓是利用物體的斜面圓形旋轉和摩擦力的物理學和數學原理,循序漸進地緊固器物機件的工具,螺栓與螺紋孔的配合可靠。固定斗與上料架固定連接,更換斗與固定斗可拆卸固定連接,需要維修下料斗時只需要定期更換維修更換斗即可,節省人力,避免維修時需要將整個上料斗取下更換。
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下表面與更換斗抵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需要用螺栓將固定斗、更換斗以及第二定位板固定連接,更換斗插在固定斗和第二定位板之間,固定斗與爹定位板上面的螺紋孔位置始終不變。在裝配更換斗的過程中需要只需要將更換斗上面的螺紋孔與上述二者的螺紋孔對準即可。更換斗上面的螺紋孔不便于觀察,第一定位板下表面與更換斗抵接使得更換斗插入固定斗與第二定位板之間后,直接將更換斗抵接在第一定位板下表面上,更換斗上面的螺紋孔就會與固定斗以及第二定位板上面的螺紋孔同心,加快工人的裝配更換斗的效率。
較佳的,所述第二定位板與更換斗之間相適配的設有帶有螺紋孔的墊片。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墊片使得更換斗插入第二定位板與固定斗之間沒有余量,在砂石上料機構工作的過程中不會由于砂石的沖撞而產生晃動,保證更換斗與固定斗連接的穩定性,進而提高砂石上料機構的穩定性。
較佳的,所述螺栓的頭部位于第二定位板外壁側。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即螺栓從第二定位板外壁側依次通過第二定位板、更換斗以及固定斗上的螺紋孔,使得工人將螺栓從第二定位板外壁側進行拆裝,第二定位板外壁位于外側,便于工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較佳的,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螺紋孔為沉頭螺紋孔。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螺紋孔設置為沉頭螺紋孔使得第二定位板表面沒有螺栓的凸出,外觀整潔,同時能夠避免砂石下落時產出的飛塵污染螺栓,保證螺栓與螺紋孔連接的順滑。
較佳的,所述固定斗上的螺紋孔深度小于固定斗壁厚。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螺紋孔的深度小于固定斗壁厚使得螺紋孔為盲孔,由于螺紋孔是從固定斗的外壁開始的,所以固定斗的內壁上是沒有螺紋孔的,固定斗的內壁為砂石下落時需要經常與砂石直接接觸的工作面,將固定斗內壁設置成平滑的無孔表面能夠避免砂石的碎屑掉入螺紋孔導致堵塞螺紋孔現象的產生。
較佳的,所述固定斗外壁上設有引導凸起,更換斗內壁上設有相適配的引導凹陷。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每次裝配更換斗都需要將更換斗由下至上的插入第二定位板內壁以及固定斗外壁之間,而且還需要將更換斗上的螺紋孔與第二定位板以及固定斗外壁上的螺紋孔軸心對齊,第一定位板起到的是縱向定位的作用,引導凸起與引導凹陷相配合使得更換斗右下至上向上移動時,引導凹陷在引導凸起上相對移動,起到移動作用,只要引導凹陷與引導凸起相適配的配合好,就可以保證當更換斗與第一定位板抵接時,更換斗上螺紋孔的位置正好為安裝位置,不需要額外調節,節省人力,提高下料斗的維修效率。
較佳的,所述引導凸起和引導凹陷設有多條且相互平行。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更換斗相對于固定斗的滑移更加平穩,而且引導凸起與引導凹陷在砂石上料機構正常工作時起到加固左右,當上料斗受到砂石對其內壁的徑向撞擊時,引導凸起與引導凹陷相互配合,能夠加固固定斗與更換斗的位置不發生偏移,進一步提高設備穩定性。
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以及第二定位板在固定斗周向外壁上均勻的設置有多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固定斗與更換斗是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處通過螺栓形成固定連接,設置多個能夠使得固定斗與更換斗的連接更加穩定。
較佳的,所述固定斗下端設有截面為三角形的連接部,連接部使得固定斗內壁與更換斗內壁相連處平緩相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固定斗的內壁和更換斗的內壁為砂石上料機構工作時上料斗的工作面,對砂石下落起到引導作用,所以將固定斗內壁與更換斗內壁相連處用連接部設置成平緩相連的狀態,能夠保證砂石下落時更加平穩,減少砂石對更換斗的撞擊,保證更換斗與固定斗的連接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清潔生產,需要維修下料斗時只需要定期更換維修更換斗即可,節省人力,避免維修時需要將整個上料斗取下更換。保證更換斗與固定斗連接的穩定性,進而提高砂石上料機構的穩定性,便于工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砂石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上料斗的剖視圖;
圖3是實施例1中砂石上料機構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1中為了體現引導凸起和引導凹陷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2中砂石上料機構的機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2中上料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料皮帶;11、上料箱;2、上料架;3、上料斗;31、固定斗;32、更換斗;4、過濾板;41、接料箱;5、第一定位板;51、第二定位板;6、螺栓;7、引導凸起;71、引導凹陷;8、連接部;81、連接螺釘;9、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實施例1:一種砂石上料機構,如圖1所示,上料皮帶1相對于地面呈傾角固定設置在地面上,上料皮帶1從左至右呈上升趨勢,上料皮帶1的左端設有一個敞口的上料箱11子,工人在此把包裝袋打開后,將包裝袋內的原料傾倒在上料箱11內,上料皮帶1左端頭插入箱子中,并與上料箱11內壁相適配,保證導入上料箱11的砂石都會落在上料皮帶1上。上料箱11右側設有供皮帶帶動砂石向右運動的上料口(圖中未標出)。上料皮帶1的右端為上料皮帶1的最高點,與上料架2固定連接。
在上料皮帶1右端的正下方設有一個上大下小的四棱錐形的上料斗3。上料斗3的下方設有與上料架2固定的過濾板4,過濾板4水平放置,過濾板4上的過濾孔供正常尺寸的砂石通過,防止較大尺寸的砂石通過。在過濾板4下方設有一個接料箱41,通過過濾板4的砂石進入接料箱41內,未通過過濾板4的砂石滯留在過濾板4上表面。
上料斗3從中部分為位于上方的固定斗31以及位于下方的更換斗32。固定斗31的上端邊緣與上料架2固定連接。由于上料斗3為四棱錐形,固定斗31和更換斗32都相應的有四個側壁。
結合圖2,固定斗31的側壁外部即外壁上設有與固定斗31外壁垂直的第一定位板5,與第一定位板5一體成型有第二定位板51,第二定位板51的內壁與地面相對垂直,第二定位板51的上端與第一定位板5相接。更換斗32插入固定斗31外壁與第二定位板51內壁之間,且更換斗32上端與第一定位板5的下表面抵接。
第二定位板51內壁與更換斗32外壁之間設有一個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墊片9,墊片9左端與第二定位板51內壁抵接,墊片9右端與更換斗32的外壁抵接,使得更換斗32左右沒有余量。螺栓6依次穿過第二定定位板、墊片9、更換斗32和固定斗31上螺紋孔。在第二定位板51上的螺紋孔為沉頭螺紋孔,螺栓6為沉頭螺栓6,使得螺栓6安裝在第二定位板51上時,螺栓6的頭部不超出第二定位板51外壁的表面。墊片9和更換斗32上的螺紋孔均為貫穿的螺紋孔。在固定斗31上的螺紋孔為盲孔,即固定斗31上的螺紋孔的深度小于固定斗31的壁厚,當螺栓6從固定斗31外壁進入固定斗31時,螺栓6不會從固定斗31的內壁傳出進而進入固定斗31內部。這樣的設置能夠保證從第二定位板51上安裝拆卸螺栓6都便捷省力,同時不會影響固定斗31內壁正常的下料工作。
如圖3所示,更換斗32每次都是從固定斗31的正下方右下至上的直線向上插在第二定位板51以及固定斗31外壁之間,插入之后將墊片9放入,再將螺栓6從第二定位板51的外壁側依次連接即可。
如圖4所示,在固定斗31外壁上固定設有兩個長條形且相互平行的引導凸起7,在更換斗32內壁上設有與引導凸起7相適配的引導凹陷71,引導凹陷71同為兩條。使得更換斗32相對于固定斗31的滑移更加平穩,而且當上料斗3受到砂石對其內壁的徑向撞擊時,引導凸起7與引導凹陷71相互配合,能夠加固固定斗31與更換斗32的位置穩定性。
其中,工人從上料箱11的上端將砂石原料從包裝袋倒入上料箱11內部,砂石落在上料皮帶1上,上料皮帶1由于與砂石的摩擦力作用,帶動砂石上升至上料架2上方,然后再上料皮帶1的右端端頭掉落至上料斗3內。經過過濾板4后進入接料箱41內,未經過過濾板4的較大砂石滯留在過濾板4上表面待工人拿走。在上料過程中,更換斗32會經常受到撞擊,若更換斗32損壞,擰松螺栓6,拿下墊片9,即可將更換斗32由上向下的從第二定位板51與固定斗31外壁之間取走。換上新的更換斗32再放入墊片9,擰緊螺栓6即可實現下料斗的快捷方便的維修。每次只需更換換料斗即可,固定斗31始終與上料架2保持恒久的固定連接,砂石上料機構的上料工作安全可靠。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所示,在更換斗32外壁上設有一個連接螺釘81,連接螺釘81位于螺栓6的下方。
結合圖6,在固定斗31下方固定設有相適配的橫截面為三角形的連接部8,連接部8使得固定斗31下端與更換斗32的內壁平緩連接。連接螺釘81從更換斗32的外壁依次進入更換斗32與連接部8并與二者螺紋連接,在連接部8上的螺紋孔為盲孔,不干涉連接部8的內壁。
其中,由于連接部8與固定斗31固定連接,所以連接螺釘81使得固定斗31與更換斗32的連接更加穩固。連接部8能夠減少砂石對更換斗32的撞擊,使得砂石下落時更加平穩。在保證下料斗便于維修的同時保證下料斗的工作穩定性。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