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鋼架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屋頂鋼架結構,屬于國際IPC分類號為E04G23/00。
背景技術:
鋼材強度大,材料來源廣泛,鋼結構抗拉強度非常大,成本低,施工簡單,在實際項目當中廣泛運用。
目前為止,鋼架結構廣泛應用于鋼結構建筑領域。鋼架結構在設計、施工時大多采用的是由圓管鋼鋼架結構形式,該結構受設計、施工及使用年限的影響,局部結構會出現缺陷和損壞,例如構件銹蝕、涂層脫落、構件局部屈曲等損壞現象,給鋼架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造成較大影響。
國內外的研究者對鋼架結構都進行眾多研究,但現有發明僅對鋼架結構的局部構件,如鋼架結構的材料或鋼架結構的布置進行改進,未能對網架連接結構進行考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屋頂鋼架結構,所述的屋頂鋼架結構能有效增加屋頂的承載能力,減小了其結構的失效概率,增加了結構的安全度。
一種屋頂鋼架結構,包括鋼架主體、左鋼梁、右鋼梁、左支座、左第一開孔、左第二開孔、右第二開孔、右第一開孔、右支座、左拉索和右拉索;所述的鋼架主體呈高度漸變的拱形,頂部處高度最小;所述的鋼架主體上分別開有左第一開孔、左第二開孔、右第一開孔和右第二開孔,所述的左第一開孔與所述的右第一開孔以所述的鋼架主體中心線為準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的左第二開孔與所述的右第二開孔以所述的鋼架主體中心線為準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的左第一開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的左第二開孔的直徑;所述的鋼架主體通過左支座與左鋼梁連接,所述的鋼架主體通過右支座與右鋼梁連接;所述的鋼架主體與左鋼梁之間還設有左拉索,所述的鋼架主體與右鋼梁之間還設有右拉索;所述的左拉索與所述的右拉索以所述的鋼架主體中心線為準呈中心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的左拉索包括第一拉頭、鋼拉索和第二拉頭,所述的第一拉頭與第二拉頭通過所述的鋼拉索連接;所述的第一拉頭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用于與左鋼梁連接;所述的第二拉頭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用于與鋼架主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鋼架主體的跨度為21.30米,所述的鋼架主體的頂部高度為250毫米,所述的鋼架主體的高度最大處為800毫米,所述的鋼架主體為拱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左支座為活動鉸支座,所述的右支座為固定鉸支座。
進一步地,所述的左第一開孔的中心與左支座的中心距離為1.810米,所述的左第二開孔的中心與左支座的中心距離為3.120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將鋼結構型材以及連接方式應用到屋面結構中,構成屋面結構的建造結構,利用該建造方案,可實現的技術效果為:
(1)采用鋼架主體開孔的方式,使得鋼架主體的輕量化程度加強。
(2)采用鋼結構標準尺寸構件,有利于在工廠標準化、系列化生產,工地裝配化施工,保證連接結構的精細化施工的可靠程度,并提高施工效率。
(3)采用拉索結構的方式,使得屋面結構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
(4)采用活動鉸支座和固定鉸支座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結構的整體性,同時能夠釋放結構由于溫度或施工誤差等帶來的冗余應力。
附圖說明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屋頂鋼架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屋頂鋼架結構的左拉索結構示意圖;
1、鋼架主體;2、左鋼梁;3、右鋼梁;4、左支座;5、左第一開孔;6、左第二開孔;7、右第二開孔;8、右第一開孔;9、右支座;10、左拉索;11、右拉索;12、第一連接孔;13、第一拉頭;14、鋼拉索;15、第二拉頭;16、第二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根據附圖所示的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解釋,然而本實用新型不限于該實施例。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
一種屋頂鋼架結構,包括鋼架主體、左鋼梁、右鋼梁、左支座、左第一開孔、左第二開孔、右第二開孔、右第一開孔、右支座、左拉索和右拉索;所述的鋼架主體呈高度漸變的拱形,頂部處高度最小;所述的鋼架主體上分別開有左第一開孔、左第二開孔、右第一開孔和右第二開孔,所述的左第一開孔與所述的右第一開孔以所述的鋼架主體中心線為準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的左第二開孔與所述的右第二開孔以所述的鋼架主體中心線為準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的左第一開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的左第二開孔的直徑;所述的鋼架主體通過左支座與左鋼梁連接,所述的鋼架主體通過右支座與右鋼梁連接;所述的鋼架主體與左鋼梁之間還設 有左拉索,所述的鋼架主體與右鋼梁之間還設有右拉索;所述的左拉索與所述的右拉索以所述的鋼架主體中心線為準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的左拉索包括第一拉頭、鋼拉索和第二拉頭,所述的第一拉頭與第二拉頭通過所述的鋼拉索連接;所述的第一拉頭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用于與左鋼梁連接;所述的第二拉頭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用于與鋼架主體連接,所述的鋼架主體的跨度為21.30米,所述的鋼架主體的頂部高度為250毫米,所述的鋼架主體的高度最大處為800毫米,所述的鋼架主體為拱形,所述的左支座為活動鉸支座,所述的右支座為固定鉸支座,所述的左第一開孔的中心與左支座的中心距離為1.810米,所述的左第二開孔的中心與左支座的中心距離為3.120米。
該鋼架結構的施工順序為:完成設計圖紙→確定屋架構件、鋼結構型材尺寸、開孔位置和支座的位置→將拉索固定→進行局部受力實驗→完成施工。
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