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屋面發泡水泥保溫板。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工業的快速發展,對目前建筑屋頂,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滿足必要的技術要求外,對屋面板結構強度,溫度,濕度控制,防火抗災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普通工藝是在屋頂另做保溫系統和加強屋面結構強度,這需要在現場施工,建筑成本大量提高,且所采用的保溫系統工藝簡單,多采用填充物,屋面板強度可靠性差;抗震,抗風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容易造成二次危害,對人身財產安全的隱患較大,且屋面板廢棄后,可回收性能差,不利于資源的二次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強度大,面層不開裂,保溫保濕性能好的屋面發泡水泥保溫板。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具有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體和板芯;所述框體內部均布有桁架;所述框體的內部通過澆注形成板芯;所述框體圍設在板芯的四周;所述板芯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層水泥砂漿層、上層玻纖層、發泡水泥保溫層、下層玻纖層、鋼絲網片層和下面層水泥砂漿層。
上述框體包括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所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相互連接后形成框體;所述左邊肋和右邊肋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冷拔絲連接結構;所述冷拔絲連接結構包括冷拔絲和掛筋支架;所述左邊肋和右邊肋的內側壁上對稱設有掛筋支架;所述冷拔絲的兩端分別與左邊肋和右邊肋的掛筋支架固定連接。
上述掛筋支架上設有連接孔;所述冷拔絲的兩端分別繞裝左邊肋和右邊肋上相應的掛筋支架的連接孔上。
上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通過薄板折彎形成;所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的底部通過折彎形成加強填充部;所述填充部內填充有下面層水泥砂漿層。
上述上層玻纖層包括兩層玻纖網片;所述下層玻纖層也包括兩層玻纖網片。
上述桁架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板固定連接,連接板與框體固定連接。
上述桁架的延伸方向與冷拔絲的延伸方向一致。
上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的連接處均設有角加強筋。
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發明結構強度大,保溫保濕效果好,并且通過上層玻纖層和下層玻纖層能保證面層不開裂;
(2)本發明通過冷拔絲連接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結構強度,從而使得整個本體具有更強的強度;
(3)本發明本發明中冷拔絲連接結構設計巧妙,安裝方便;
(4)本發明通過加強填充部進一步提高了框體的結構強度,從而提升本體的強度;
(5)本發明中角加強筋的設計進一步提高了框體的結構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冷拔絲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框體和桁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框體與鋼絲網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至圖5,本發明具有本體;所述本體包括框體1和板芯2;所述框體1內部均布有桁架3;所述框體1的內部通過澆注形成板芯2;所述框體1圍設在板芯2的四周;所述板芯2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層水泥砂漿層21、上層玻纖層、發泡水泥保溫層22、下層玻纖層、鋼絲網片層23和下面層水泥砂漿層24。
所述框體1包括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所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相互連接后形成框體1;所述左邊肋和右邊肋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冷拔絲連接結構4;所述冷拔絲連接結構4包括冷拔絲41和掛筋支架42;所述左邊肋和右邊肋的內側壁上對稱設有掛筋支架42;
所述掛筋支架42上設有連接孔;所述冷拔絲41的兩端分別繞裝左邊肋和右邊肋上相應的掛筋支架42的連接孔上。
所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通過薄板折彎形成;所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的底部通過折彎形成加強填充部11;所述加強填充部11內填充有下面層水泥砂漿層24。
所述上層玻纖層包括兩層玻纖網片;所述下層玻纖層也包括兩層玻纖網片。
所述桁架3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板5固定連接,連接板5與框體1固定連接;所述桁架3的延伸方向與冷拔絲41的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前邊肋、后邊肋、左邊肋和右邊肋的連接處均設有角加強筋6。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