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及利用該柱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制作一直采用傳統的方式,即在房屋墻體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并按先砌墻后澆灌混凝土構造柱的施工順序制成的混凝土柱,同時通過6.5mm通長拉結鋼筋(8度及以上抗震區)來和砌體相連。因此存在著傳統構造柱造價相對較高,濕作業施工工期長,對施工工藝和設備要求高,原材料質量不過關,現場不清潔等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由于傳統方法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濕作業施工造成現場不清潔,使得其產生不必要的費用。現場施工難免會存在不安全隱患,若施工不當,即會引起人員傷亡,也長期以來廣為施工單位和業主及社會各界所關注。但是,由于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現階段的施工技術并未成熟,現階段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傳統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這無疑施工工序復雜。另外,有人提出了“芯柱式構造柱”技術,其設計了兩種新類型的構造柱,第一種是預制構造柱技術,將有突出部分和敖東的砌體進行搭接,形成柱體,將各種砌塊中間留方形孔洞,砌塊搭接承柱體外圍,中間房東插入預制芯柱,形成柱體;第二種是芯柱式構造柱技術先按照部分需要采用預制塊組砌柱身,待柱身砌筑,完成后,在上下對齊的中部孔洞中放置鋼筋籠,澆筑混凝土形成構造柱。其保證了一定的承載能力,但芯柱式構造柱和墻體是通過馬牙槎和拉結筋連接到一起,這部分為傳統作業,也會存在濕作業;其構造柱是通過預制塊組砌身,其整體性有待考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及利用該柱的施工方法,該柱的結構合理,既能保證完全的干作業,又能有效地保證其使用性能,能與砌體進行緊密地連接,明顯改善整體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包括柱體1,在柱體1與墻體連接的邊緣為馬牙槎構造,且柱體1中配置扁鐵6替代拉結筋,實現與墻體的連接,柱體1的兩端位置埋設有管卡或鋼筋2,管卡或鋼筋2與鋼板8焊接于一體,鋼板8與上下樓蓋4通過射釘或膨脹螺栓3連接。
所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馬牙槎的留置寬度為砌塊5加上扁鐵6和普通粘結劑9的厚度。
所述扁鐵6的規格約為寬20mm×厚1.5mm,沿墻高間距約500mm設置扁鐵6,扁鐵6按照間距約200mm用兩個直徑約50mm的鐵釘7與砌塊5或馬牙槎進行固定。
所述鋼板8厚度約為10mm,射釘3長度約為25mm,管卡或鋼筋2距板端約80mm設一只。
本發明還提供了利用所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體系,包括:
所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墻體,所述墻體邊緣的砌塊5鑲嵌于所述的馬牙槎構造中,與所述扁鐵6通過射釘或膨脹螺栓3固定;
以及,
上下樓蓋4,通過所述射釘或膨脹螺栓3、管卡或鋼筋2與鋼板8與所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根據組成墻體的砌塊5的尺寸,在工廠預制所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步驟2,將砌塊5粘結后置入馬牙槎構造中;
步驟3,將扁鐵6按照間距約200mm用兩個直徑約50mm的鐵釘7或射釘3與砌塊5或柱體1的馬牙槎構造進行固定;
步驟4,將柱體1通過射釘或膨脹螺栓3通過開孔的鋼板8連接到上下樓蓋4上。
所述步驟1中,先制備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柱體1,過程中埋入管卡或鋼筋2,并將管卡或鋼筋2焊接到開孔的鋼板8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完全進行干作業施工,使作業面更加整潔,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安全問題。
2.構造柱施工時不用支模,在施工技術上要求不高,只需對砌體的泥工進行簡單說明就可讓其掌握預制式構造柱的施工工藝。
3.由于預制塊是在工廠預制,質量,配合比等能得到保證,同時施工中模板制作及安裝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得到解決。
4.采用預制塊,可解決混凝土澆筑時跑模及蜂窩麻面等施工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也節約了施工工期,具有較好的經濟性,能夠在技術力量薄弱的地區推廣。
5.采用墻體表面平整度已經達到2mm,免去抹灰工序,施工效率高于其他墻體建筑材料,經濟效益比較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與樓板和砌塊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與樓板的連接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貫通扁鐵與砌塊連接大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出的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由鋼筋混凝土在工廠預制而成,設置在結構規定位置處。包括柱體1,在柱體1與墻體連接的邊緣為馬牙槎構造,且柱體1中配置扁鐵6替代拉結筋,實現與的墻體連接,柱體1的兩端位置埋設有管卡或鋼筋2,管卡或鋼筋2與鋼板8焊接于一體,鋼板8與上下樓蓋4通過射釘3連接。
其中,整個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墻體由多個砌塊5組成,馬牙槎的留置寬度為砌塊5加上普通粘結劑9的厚度,砌塊5為普通砌塊,相應地,砌塊5之間粘結采用普通粘結劑。使墻體整體平整度達到2mm,從而免去抹灰工序。
扁鐵6為等截面Q235扁鐵,規格為約寬20mm×厚1.5mm,沿墻高間距約500mm設置扁鐵6(每砌筑兩皮砌體,即每砌筑兩層砌塊設置扁鐵),扁鐵6按照間距約200mm用兩個直徑約為50mm的鐵釘7與砌塊5或馬牙槎進行固定。上述連接不進行濕作業就可以完成。
鋼板8厚度約為10mm,射釘或膨脹螺栓3長度為25mm,管卡或鋼筋2離鋼板8邊緣距離約為80mm。
本發明砌塊5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砌塊實驗檢測的各項指標,必須符合蒸壓輕質砂加氣混凝土砌塊規定的技術性能標準;水泥、砂子實驗檢測,必須符合水泥強度等級安定性標準,砂子的密度應符合建筑用砂規定,砂子堿集料反應,時間在規定的實驗齡期膨脹率應小于0.1%;蒸壓輕質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尺寸要求。
此外,本發明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也可以采用一般的砌塊和粘結劑砂漿,換而言之,其也適用于傳統作業。
本發明體系的施工步驟為:
步驟1,根據組成墻體的砌塊5的尺寸,在工廠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柱體1,過程中埋入管卡2(鋼筋),并將管卡或鋼筋2焊接到開孔的鋼板8上,得到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步驟2,將砌塊5粘結后置入馬牙槎構造中;
步驟3,將扁鐵6按照間距約為200mm用兩個直徑約為50mm的鐵釘7或射釘3與砌塊5或柱體1的馬牙槎構造進行固定;
步驟4,將柱體1通過射釘3通過開孔的鋼板8連接到上下樓蓋4上。
所述步驟1中,先制備管卡或鋼筋2,將管卡或鋼筋2焊接到鋼板8上形成預埋件,預埋件埋入柱體1中;步驟2中將砌塊5置入馬牙槎構造中;步驟3中將扁鐵6固定;步驟4中將柱體1連接到上下樓蓋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