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底模板可拆卸且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適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樓層板的現場澆筑或工廠預制,屬于建筑構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樓層板的設計施工技術不斷進步,傳統的制作樓層板方式由于存在配筋繁瑣、立模工作量大、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施工能耗差、環境污染較嚴重等諸多問題,已不符合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近年來出現了一種無需支模,由鋼筋桁架自身承擔施工階段外部荷載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現有技術中的鋼筋桁架樓承板多半采用鋼筋桁架和鍍鋅壓型鋼板點焊固定連接,然后整體式澆筑于樓面上,由于壓型鋼板表面有條形壓痕,會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如對于寫字樓辦公室類有吊頂要求的建筑,在后期若需裝修,很難在其上抹灰找平,若在完工后將壓型鋼板撕去,這就需人工破壞鋼筋桁架與鍍鋅模板間的焊點,但由于壓型鋼板與混凝土緊密結合,導致壓型鋼板很難撕掉,甚至需動用切割機,因此極大地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同時,取下的模板在破壞焊點及與現澆混凝土分離過程中,已經嚴重損壞而不能重復進行利用,既費人工又浪費成本。
申請號為201310369425.5、授權公告號為CN103397728B的發明專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種模板面板可拆卸且厚度可調的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解決了鋼筋桁架樓層板帶來的薄鋼板浪費及底模模板厚度不可調節的問題。但鋼筋桁架的整體性較差,在荷載的作用下易出現變形量較大、焊點脫落等影響其正常使用的現象;且支承扣件在施工動荷載的作用下出現轉動,造成鉤頭出現脫落,進而使得樓板在施工階段出現漏漿,甚至整個澆筑系統出現破壞;拆卸時雖鉤頭與腹筋底部連接已經松開,但鉤頭仍嵌入凝固的混凝土中,使得拆卸時仍需較大的扭矩,其鋼筋桁架樓承板底模板拆卸用力并不很合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及施工方法,使樓承板施工時的鋼筋桁架整體穩定性好,無需大量豎向支撐體系和木枋及大楞小楞,模板面板可拆卸,拆卸用力合理,便于底模板及彎鉤聯結件的周轉使用,適用于膠合板、薄鋼板、厚鋼板等多種形式的模板。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其特征是設置彎鉤聯結件,所述彎鉤聯結件包括:
彎鉤,其頂部鉤頭貫穿帶孔的支撐軟墊及底模板上通孔掛接在鋼筋桁架的底部腹桿鋼筋上,彎鉤的豎向直桿段位于支撐軟墊的下方,并有可調螺母與彎鉤的豎向直桿段以螺紋配合相連接;
拉桿,所述拉桿具有“V”形桿端,所述“V”型桿端在兩側對螺母形成合抱,并以鉸鏈軸鉸接在可調螺母的兩側,使拉桿能夠在豎直平面內擺動;拉桿的桿體處在與彎鉤的鉤頭朝向相反的一側,在所述“V”型桿端的上表面形成有上拱的桿頭凸起,在拉桿轉動呈水平時,所述桿頭凸起通過支撐軟墊抵于底模板的底面,使彎鉤的鉤頭牢固在腹桿鋼筋上,底模板得以固定;向下扳動拉桿的桿體能夠使彎鉤的鉤頭擺動脫離腹桿鋼筋,實現鉤頭及底模板的拆卸。
本發明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結構特點也在于:對應于鋼筋桁架中處在對稱位置上的兩側腹桿鋼筋,所述彎鉤聯結件設置為對稱結構,所述對稱結構中的兩只拉桿在呈水平時,相互以拉桿尾部的凹凸結構形成咬合,在咬合位置處以套筒固套。
本發明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底模板為薄鋼板、厚鋼板或膠合板,調整調節螺母在彎鉤的豎向直桿段中的高度即可使彎鉤適應不同的底模板的厚度。
本發明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結構特點也在于:設置所述鉸鏈軸的中心點朝向桿頭凸起所在一邊偏離所述拉桿的桿體軸線。
本發明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安裝方法的特點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將鉸接有拉桿的可調螺母安裝在彎鉤的豎向直桿段上;
步驟2:將彎鉤的鉤頭貫穿帶孔的支撐軟墊及底模板上的通孔,使鉤頭與鋼筋桁架的腹桿鋼筋的底部相連接;
步驟3:根據底模板的厚度調整可調螺母,使得拉桿呈水平時,彎鉤的鉤頭能牢固在腹桿鋼筋上;
步驟4:將拉桿用力扳平后,并使一對拉桿在拉桿尾部形成咬合,旋轉套筒一對拉桿牢固連接,完成底模板的固定,澆筑混凝土;
步驟5: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退出套筒使一對拉桿在拉桿尾部分離,朝向豎直方向扳動拉桿,使得鉤頭脫離腹桿鋼筋;
步驟6:移動鉤頭,使所述鉤頭退出所述底模板上的通孔,實現所述底模板和所述鋼筋桁架的拆卸。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發明使樓承板施工時的鋼筋桁架整體穩定性好,無需大量豎向支撐體系和木枋及大楞小楞,底模板可拆卸。
2、本發明底模板拆卸用力合理,底模板彎鉤聯結件均能周轉使用,適用于膠合板、薄鋼板、厚鋼板等多種形式不同厚度的模板。
3、本發明中底模板無焊接點、無變形、安裝拆卸方便;
4、本發明中一對彎鉤聯結件相互咬合,并與鋼筋桁架共同形成封閉的三角形結構,使得鋼筋桁架的整體穩定性得到增強;
5、本發明中一對彎鉤聯結件利用套筒咬合連接,在施工動荷載作用下不易松動,牢固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彎鉤聯結件的側立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彎鉤聯結件的正立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一對彎鉤聯結件咬合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鋼筋桁架,2底模板,3支撐軟墊,4彎鉤,5可調螺母,6拉桿,6a桿頭凸起,6b“V”形桿端,7套筒,8鉸鏈軸,9a上咬口,9b下咬口,10混凝土,11腹筋,12上弦鋼筋,13下弦鋼筋,14鉤頭。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中設置彎鉤聯結件,彎鉤聯結件包括:
彎鉤4,其頂部鉤頭14貫穿帶孔的支撐軟墊3及底模板2上通孔掛接在鋼筋桁架1的底部腹桿鋼筋上,彎鉤4的豎向直桿段位于支撐軟墊3的下方,并有可調螺母5與彎鉤4的豎向直桿段以螺紋配合相連接,調整可調螺母5在彎鉤4的豎直桿段上的高度要以適應不同底模板2的厚度。
拉桿6,拉桿6具有“V”形桿端,“V”型桿端在兩側對可調螺母5形成合抱,并以鉸鏈軸8鉸接在可調螺母5的兩側,使拉桿6能夠在豎直平面內擺動;拉桿6的桿體處在與彎鉤4的鉤頭朝向相反的一側,在“V”型桿端的上表面形成有上拱的桿頭凸起6a,在拉桿6轉動呈水平時,桿頭凸起6a通過支撐軟墊3抵于底模板2的底面,使彎鉤4的鉤頭14牢固在腹桿鋼筋上,底模板2得以固定;向下扳動拉桿6的桿體能夠使彎鉤4的鉤頭擺動脫離腹桿鋼筋,實現鉤頭4及底模板2的拆卸。
本實施例中,對應于鋼筋桁架中處在對稱位置上的兩側腹桿鋼筋,彎鉤聯結件相應設置為對稱結構,對稱結構中的兩只拉桿6在呈水平時,相互以拉桿尾部的凹凸結構形成咬合,在咬合位置處以套筒7固套。
底模板2可以為薄鋼板、厚鋼板或膠合板,調整調節螺母5在彎鉤4的豎向直桿段中的高度即可使彎鉤適應不同的底模板2的厚度。
本實施例中,圖4示出的拉桿尾部的凹凸結構是由上咬口9a和下咬口9b形成上下咬合,將套筒7旋轉在咬合位置處實施固定。
為了便于扳動桿拉進行鎖定,以及避免干擾,設置鉸鏈軸8的中心點朝向桿頭凸起6a所在一邊偏離拉桿6的桿體軸線,“V”形桿端6b為配合可調螺母5設置為弧形面。
本實施例中的鋼筋桁架1是由上弦鋼筋12、下弦鋼筋13及腹筋11構成,側立面呈三角形,并與一對拉桿形成封閉的穩定三角形結構。
本實施例中底模板可拆厚度可調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安裝方法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將鉸接有拉桿6的可調螺母5安裝在彎鉤4的豎向直桿段上。
步驟2:將彎鉤4的鉤頭貫穿帶孔的支撐軟墊3及底模板2上的通孔,使鉤頭與鋼筋桁架1的腹桿鋼筋的底部相連接。
步驟3:根據底模板2的厚度調整可調螺母5,使得拉桿6呈水平時,彎鉤4的鉤頭14能牢固在腹桿鋼筋上。
步驟4:將拉桿6用力扳平后,并使一對拉桿6在拉桿尾部形成咬合,旋轉套筒7一對拉桿6牢固連接,完成底模板2的固定,澆筑混凝土10。
步驟5:待混凝土10達到強度后,退出套筒7使一對拉桿6在拉桿尾部分離,朝向豎直方向扳動拉桿6,使得鉤頭14脫離腹桿鋼筋。
步驟6:移動鉤頭14,使鉤頭14退出底模板2上的通孔,實現底模板2和鋼筋桁架1的拆卸。
施工中,鋼筋桁架與底模板通過彎鉤聯結件連接成整體后,整體吊裝擱置于混凝土樓層板兩側剪力墻或混凝土梁上,在其上進行鋼筋的綁扎與混凝土澆筑,所有的施工荷載由混凝土樓層板兩側的混凝土梁或剪力墻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