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裝配整體式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屬于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實現建筑工業化可以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高建筑質量、減少建筑業的人工成本、減輕建筑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建設周期,是建筑業升級轉型的主要方向。建筑結構的預制裝配化是建筑工業化的最基本技術。
合理選擇建筑物結構體系是設計預制裝配化建筑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現建筑工業化最關鍵的技術之一。
根據目前國內現行規范,預制裝配框架體系多用于多屋建筑。對于高層建筑,框架結構一般需增設一些剪力墻作為主要抗側力構件。但現行規范要求剪力墻宜采用現場澆筑混凝土施工,若采用預制裝配式剪力墻,剪力墻的預制裝配技術還沒有達到方便施工易于建造的水準。所以對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建筑,要實現墻、柱、梁、板等全部結構構件的預制裝配化,在現行條件的約束下是比較困難的。鑒于上述原因,高層建筑的預制裝配化率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現場的預制裝配施工效率低,制約了此類結構建筑工業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裝配整體式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代替剪力墻,避免了剪力墻需現場澆筑混凝土施工以及預制剪力墻裝配施工的難題,用全裝配的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體系替代了部分框架—剪力墻體系,進而實現了高層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體系構件的全部預制裝配化,提高了此類結構的預制裝配率,使高層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的裝配式建筑技術得以發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裝配整體式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包括建筑框架本體,所述建筑框架本體為多榀框架,即由框架梁和框架柱構成,所述建筑框架本體還包括設置在建筑框架本體內部的多根防屈曲支撐,所述的各防屈曲支撐中,每兩個交叉呈三角狀;前述呈三角狀的兩個防屈曲支撐,分別通過連接節點與建筑框架本體連接,兩根防屈曲支撐的頂端固定連接在橫向設置的框架梁上,兩根防屈曲支撐的底端分別與框架柱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防屈曲支撐通過預埋件連接在建筑框架本體內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防屈曲支撐包括芯板及鋼套筒,芯板置于鋼套管內,在鋼套管內灌注混凝土或砂漿,在芯板和混凝土或芯板和砂漿之間設有一層無粘結材料或非常薄的空氣層。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用裝配整體式框架—防屈曲支撐替代框架—剪力墻,實現了采用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體系的全部預制裝配化;減輕了結構自重,進而減少了地震荷載和基礎費用;耗能減震,提高結構抗震性能;防屈曲支撐作為主要抗測力構件,由于可拆卸,震后可以更新,便于震后恢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中:1為建筑框架本體,2為防屈曲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裝配整體式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包括建筑框架本體,所述建筑框架本體為多榀框架,即由框架梁和框架柱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框架本體還包括設置在建筑框架本體內部的多根防屈曲支撐,所述的各防屈曲支撐中,每兩個交叉呈三角狀;前述呈三角狀的兩個防屈曲支撐,分別通過連接節點與建筑框架本體連接,兩根防屈曲支撐的頂端固定連接在橫向設置的框架梁上,兩根防屈曲支撐的底端分別與框架柱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防屈曲支撐通過預埋件連接在建筑框架本體內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防屈曲支撐包括芯板及鋼套筒,芯板置于鋼套管內,在鋼套管內灌注混凝土或砂漿,在芯板和混凝土或芯板和砂漿之間設有一層無粘結材料或非常薄的空氣層。
防屈曲支撐的中心是芯板,即鋼芯,鋼芯在工作時僅承擔拉、壓力,截面形式為十字形。為避免鋼芯受壓時整體屈曲,即在受拉和受壓時都能達到屈服,鋼芯被置于一個鋼套管內,然后在鋼套管內灌注混凝土或砂漿。在芯材和砂漿之間設有一層無粘結材料或非常薄的空氣層,允許鋼芯在外包材料中伸縮。
在需設置剪力墻的部位設置本發明的防屈曲支撐。防屈曲支撐與建筑框架本體用預埋件連接,用框架—防屈曲支撐替代框架—剪力墻;按照現行規范要求進行結構設計分析,確定各結構構件的規格;當設有防屈曲支撐的框架構件進行工廠預制時,將連接防屈曲支撐的預埋件預埋進框架柱、框架梁;在整層的梁、板、柱、吊裝就位,疊合現澆層澆筑完畢后,再安裝防屈曲支撐。防屈曲支撐通過預埋件與框架柱、框架梁相接。
本發明用裝配整體式框架—防屈曲支撐替代框架—剪力墻,實現了采用框架—防屈曲支撐結構體系的全部預制裝配化;減輕了結構自重,進而減少了地震荷載和基礎費用;耗能減震,提高結構抗震性能;防屈曲支撐作為主要抗測力構件,由于可拆卸,震后可以更新,便于震后恢復。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本申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義指的是各自單獨存在或兩者同時存在的情況均包括在內。
本申請中所述的“連接”的含義可以是部件之間的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部件間通過其它部件的間接連接。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