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結構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冷彎薄壁鋼結構建筑上下層墻體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冷彎薄壁鋼結構建筑系統中上下層墻體需要可靠連接,從傳遞房屋承受的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
如圖1所示,傳統的連接方式是將上部墻體底導梁和下部墻體頂導梁直接用螺栓進行固定。這種固定方式的缺點是:螺栓與導梁接觸面小,在承受水平地震荷載或風荷載時,螺栓容易被拔出和移位,導梁截面會被局部擠壓破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抗變形能力強的用于冷彎薄壁鋼結構建筑上下層墻體的連接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冷彎薄壁鋼結構建筑上下層墻體的連接裝置,包括:
底導梁,與上層墻體的立柱底部連接;
頂導梁,與下層墻體的立柱頂部連接,并通過螺栓與頂導梁連接;
還包括:
連接件,分別與底導梁和頂導梁連接,用于承受水平剪切力并提高上下層墻體之間的連接強度。
所述連接件為長條狀鋼板,該長條狀鋼板的一端分別與上層墻體立柱的底部和底導梁連接,另一端分別與下層墻體立柱的頂部和頂導梁連接。
所述長條狀鋼板兩端設有用于穿設螺栓的通孔,該長條狀鋼板連接上下層墻體的立柱、底導梁和頂導梁后由螺栓固定在上下層墻體的立柱上。
所述長條狀鋼板的寬度與立柱的寬度一致,其兩端設有用于扣接立柱的扣板。
所述扣板上設有用于通過螺釘的螺孔,所述扣板扣接在立柱上后由螺釘固定。
所述上下層墻體的立柱在一條直線上。
所述底導梁與上層墻體的立柱以及頂導梁與下層墻體的立柱之間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連接裝置中增加了豎向設置的連接件,上下墻體之間接觸面積增大,摩擦力增加,在承受水平荷載作用時,不僅可以防止原本用于連接底導梁和頂導梁的螺栓以及底導梁和頂導梁之間發生相對移動,還能避免螺栓和底導梁和頂導梁在連接處發生局部承壓破壞,提高了練出的受力性能,抵抗變形能力增強。
2)長條狀鋼板易于加工,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由于橫跨了上下層墻體、底導梁和頂導梁設置,并且由于立柱一般為縱向設置,長條形的鋼板可以提高與立柱的接觸面積,增強連接強度。
3)長條狀鋼板由螺栓固定在上下層墻體的立柱上,避免了用螺栓固定在導梁側邊,減小加工難度。
4)底導梁與上層墻體的立柱以及頂導梁與下層墻體的立柱之間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可以提高連接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不帶有連接板的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連接件連接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連接板的側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連接板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連接板的后視圖;
其中:1、底導梁,2、頂導梁,3、連接件,4、立柱,5、螺栓,3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 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
一種用于冷彎薄壁鋼結構建筑上下層墻體的連接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
底導梁1,與上層墻體的立柱4底部連接;
頂導梁2,與下層墻體的立柱4頂部連接,并通過螺栓5與頂導梁2連接;
還包括:
連接件3,分別與底導梁1和頂導梁2連接,用于承受水平剪切力并提高上下層墻體之間的連接強度。
為了節省材料,如圖2所示,底導梁1緊貼頂導梁2連接后,兩者的整體的截面呈工形。
連接件3的加工可以通過沖壓后打孔的方式,連接件3為長條狀鋼板,該長條狀鋼板一端分別與上層墻體立柱4的底部和底導梁1連接,另一端分別與下層墻體立柱4的頂部和頂導梁2連接,如圖3所示,長條狀鋼板兩端設有用于穿設螺栓5的通孔31,在上下層墻體的立柱4上也設有與通孔31配合的匹配孔,該長條狀鋼板連接上下層墻體的立柱4、底導梁1和頂導梁2后由螺栓5固定在上下層墻體的立柱4上,其中的螺栓5穿過通孔31和匹配孔后將長條狀鋼板固定在上下層墻體的立柱4上。
如圖2所示,上下層墻體的立柱4在一條直線上,底導梁1與上層墻體的立柱4以及頂導梁2與下層墻體的立柱4之間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相比的顯著不同在于,如圖4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長條狀鋼板的寬度與立柱4的寬度一致,其兩端設有用于扣接立柱4的扣板32,扣板32與長條狀鋼板的主體部分成直角,扣板32上設有用于通過螺釘的螺孔33,扣板32扣接在立柱4上后由螺釘固定。
在將連接板3固定于立柱4上后,扣板32也扣接在立柱4上,此時再往螺孔33中旋入螺釘,這樣連接板3主體部分上的螺栓5以及扣板32避免了連接板3與立柱4之間的平移位移,而扣板32上固定的螺釘則能有效防止連接板3相對于立柱4發生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