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縫紉機的間歇壓腳、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的技術,具體地,涉及應用于縫紉機的間歇壓腳和縫紉機。
【背景技術】
[0002]請查閱圖1A,圖1A繪示了一種鞋類物品的部分結構的示意圖,其包含鞋面10和鞋底20,鞋面10的表面形成有承拉線30,鞋底20主要包含接合于鞋面下方的中底20a和外底20b。承拉線30自鞋面10的鞋帶區域Al配置至鞋底連接區域A2,承拉線30位于鞋帶區域Al的一端環設于鞋帶40上。鞋面10可通過承拉線30的作用,使鞋面10可更為緊密地貼合于使用者的腳面。同時該設計亦使得鞋面具有更好的視覺外觀,故是一種較受歡迎的鞋面設計款式。容易理解,鞋面10上還可形成有其它組件,例如可包含覆蓋于承拉線30上的部件。
[0003]進一步查閱圖1B,圖1B繪示了一種采用承拉線設計的鞋面的主視圖。如圖1B所示,承拉線30繞設于鞋面10的鞋帶孔11區域,且承拉線30通過縫制線50固定于鞋面10上。
[0004]傳統的鞋面加工工藝,首先需經由人工將承拉線30定位于鞋面10上,進一步再經由縫紉機將承拉線30縫制固定至鞋面10上。該工藝對人工的熟練程度有較高要求且加工效率較低,亦不利于鞋面產品質量規格一致性的要求。如何通過縫紉機部件的改進,以解決以上問題,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縫紉機的間歇壓腳,所述間歇壓腳包含一第一排線過孔和一第二排線過孔。
[000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間歇壓腳還包含一外接部,所述第一排線過孔和所述第二排線過孔連接于所述外接部。
[000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線過孔和所述第二排線過孔直接接合或間接接合。
[000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線過孔的側壁采用封閉的結構或半封閉的結構,所述第二排線過孔的側壁采用封閉或半封閉的結構。
[000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縫紉機,包含:一縫紉機針;一間歇壓腳,與所述縫紉機針鄰接配置,所述間歇壓腳包含一第一排線過孔和一第二排線過孔,所述縫紉機針可活動地穿過所述第一排線過孔;一加工平臺,沿垂直方向配置于所述縫紉機針和所述間歇壓腳下方,所述加工平臺可相對所述縫紉機針進行運動;所述縫紉機的工作模式包含一繞線模式和一縫線模式,所述縫紉機處于繞線模式時,所述加工平臺相對所述間歇壓腳進行運動,且所述縫紉機針相對所述第一排線過孔靜止;所述縫紉機處于縫線模式時,所述加工平臺相對所述間歇壓腳進行運動,且所述縫紉機針沿所述第一排線過孔進行往復運動。
[00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縫紉機僅包含一縫紉機針。
[001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縫紉機還包含一縫紉機主體,所述縫紉機針與所述間歇壓腳可拆卸地配置至所述縫紉機主體上。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縫紉機主體上還配置有一第一線圈固定部和第二線圈固定部。
[001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加工平臺包含有一承載結構、一模具定位結構、一作動結構,所述模具定位結構沿垂直方向可活動地配置于所述承載結構上,所述作動結構連接于所述模具定位結構,用以控制所述模具定位結構相對所述承載結構進行運動。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承載結構與所述模具定位結構接觸的表面為平整表面,所述模具定位結構為矩形狀的框形結構。
[001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間歇壓腳還包含一外接部,所述第一排線過孔和所述第二排線過孔連接于所述外接部。
[001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線過孔的側壁采用封閉的結構或半封閉的結構,所述第二排線過孔的側壁采用封閉或半封閉的結構。
[001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線過孔采用封閉或半封閉的結構,所述第二排線過孔的側壁采用封閉或半封閉的結構。
[0016]通過對縫紉機間歇壓腳的改進,并將結合縫紉機包含繞線模式和縫線模式的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可適用于承拉線鞋面的加工,一方面可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亦可滿足產品質量規格一體化的需要。
【附圖說明】
[0017]圖1A繪示了一種鞋類物品的部分結構的示意圖;
[0018]圖1B繪示了一種采用承拉線設計的鞋面的主視圖;
[0019]圖2繪示了一種可用于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模具的示意圖;
[0020]圖3A繪示了一種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B繪示了對應于圖3A的縫紉機的間歇壓腳和縫制機針的示意圖;
[0022]圖4繪示了一種采用縫紉機進行鞋面加工的工藝的具體步驟;
[0023]圖5A繪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處于配置階段的示意圖;
[0024]圖5B繪示了對應于圖5A的縫細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5]圖6繪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處于繞線模式的示意圖;
[0026]圖7繪示了將一半成品鞋面配置至縫細機時的示意圖;
[0027]圖8繪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處于縫線模式的示意圖;
[0028]圖9繪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鞋面制作工藝所形成的鞋面的示意圖;
[0029]圖10繪示了另一種采用縫紉機進行鞋面加工的工藝的具體步驟;
[0030]圖11繪示了另一實施例的間歇壓腳的示意圖;
[0031]圖12A繪示了側壁采用封閉結構的第一排線過孔的示意圖;
[0032]圖12B繪示了側壁采用非封閉結構的第一排線過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將結合相關圖示作詳細說明。應理解,以下具體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態樣,其僅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可采用的實施態樣。需先說明,本文關于各組件位置關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圖示中各組件相對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組件的實際位置關系O
[0034]請查閱圖2,圖2繪示了一種可用于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模具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定位模具100由模具主體110、定位柱120和固定端130組成,定位柱120和固定端130分散配置于模具主體110上。其中,定位柱120由外側定位柱120a和內側定位柱120b構成。模具主體110位于外側定位柱120a與內側定位柱120b之間的區域還形成有鏤空區域SI和S2。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模具100包含兩個固定端130。定位柱120和固定端130系后續用以定位和固定承拉線的部件,下文將結合鞋面加工工藝進行詳述。
[0035]請進一步查閱圖3A和圖3B,圖3A繪示了一種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B繪示了對應于圖3A的縫細機的間歇壓腳和縫制機針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200包含:一縫紉機針220 ;—間歇壓腳230,與縫紉機針220鄰接配置,間歇壓腳220包含一第一排線過孔231和一第二排線過孔232,縫紉機針220可活動地穿過第一排線過孔231 ;—加工平臺240,沿垂直方向Z配置于縫紉機針220和間歇壓腳230下方,加工平臺240可相對縫紉機針220進行運動;縫紉機200的工作模式包含一繞線模式和一縫線模式,縫紉機220處于繞線模式時,加工平臺240可相對間歇壓腳230進行運動,且縫紉機針220相對第一排線過孔231靜止;縫紉機220處于縫線模式時,加工平臺240可相對間歇壓腳230進行運動,且縫紉機針220可沿第一排線過孔231進行往復運動。縫紉機200的繞線模式和縫線模式的設計系為便于將鞋承拉線通過機器方式繞設并固定于鞋面上,下文將結合鞋面加工工藝進行詳述。請結合圖12A,容易理解,第一排線過孔231系指由側壁231a所界定的兩端具有開口 231b的組件,第二排線過孔232亦指相同結構的組件。
[0036]在本實施例中,縫紉機220還包含一縫紉機主體210,縫紉機針220與間歇壓腳230可拆卸地配置至縫紉機主體210上。
[0037]在本實施例中,間歇壓腳220還可包含一外接部230,第一過線排孔231和第二過線排孔232連接于外接部230,并通過外接部230固定于縫紉機主體210上。
[0038]在本實施例中,縫紉機220僅包含一縫紉機針220。縫紉機針220上形成有縫制線的過孔221。
[0039]在本實施例中,縫紉機200還包含一控制面板250,用以設定和調整縫紉機200的工作狀態,具體而言,可用以設定及控制縫紉機200處于繞線模式、縫線模式或非工作狀態,亦可設定及控制加工平臺240相對間歇壓腳220的運動路徑。
[0040]縫紉機主體210上還可配置有一第一線圈固定部260a和一第二線圈固定部260b,但亦可不配置第一線圈固定部260a和第二線圈固定部260b。
[0041 ] 在本實施例中,加工平臺240可包含有一承載結構240a、一模具定位結構240b、一作動結構240c。模具定位結構240b沿垂直方向Z可活動地配置于承載結構240a上,作動結構240c連接于模具定位結構240b,用以控制模具定位結構240c相對承載結構240a進行運動。具體而言,如圖3A所示,承載結構240a與模具定位結構240b接觸的表面為平整表面。模具定位結構240b為矩形狀的框形結構,模具定位結構240b中部后續可放置前述描述的定位模具100 (參看圖5A)。作動結構240c連接于模具定位結構240b的一端,用以控制模具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