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節型經軸后梁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可調節型經軸后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諸如劍桿織機、噴氣織機等紡織機械中,都有經軸后梁的結構,經軸后梁同時起到引送經紗并幫助張緊經紗的作用,目前的經軸后梁設置非常簡單,例如申請號為201320834746.3的專利所公開的一種劍桿織機的雙經軸送經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第一送經組件和第二送經組件,所述的第一送經組件由第一送經軸、上后梁和上驅動系統組成,第二送經組件由第二送經軸、下后梁和下驅動系統組成,所述的第一送經軸水平固定在機架上,第二送經軸平行設置在所述的第一送經軸下方,所述的第二送經軸的兩端固定在獨立于機架的固定支架上,上后梁和下后梁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上后梁位于第一送經軸的下方,下后梁位于第二送經軸的上方,但是該送經裝置功能單一,在織造過程中斷經現象還是會頻繁出現,織得的織物質量也較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型經軸后梁裝置,解決傳統結構簡陋、功能單一、織得織物外觀及質量較差的問題。
[0004]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調節型經軸后梁裝置,包括主機架墻板和經軸后梁,還包括連接于所述主機架墻板的定基板、連接于所述定基板的動基板和用于配合所述經軸后梁的轉動梁及擺動梁,所述經軸后梁、所述轉動梁分別連接于所述動基板,所述轉動梁、所述擺動梁共同連接有聯動擺臂,所述聯動擺臂連接有經紗張力傳感機構,通過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限制所述聯動擺臂的擺動動作;所述定基板上設有第一橫向位移槽和第二橫向位移槽,所述動基板上設有縱向位移槽,所述動基板與所述定基板還連接有橫向調節機構及縱向調節機構。
[0005]申請人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后發現,傳統送經裝置的送經過程中,斷經現象頻出與經軸后梁的設置及運作方式有關,傳統經軸后梁單一設置且固定死在機架的墻板上,只能通過完全拆卸進行粗略地位移重新安裝以求得到經紗張力的大致調節,經紗在繞到所述經軸后梁上并向前輸送過程中,僅憑自身韌性輔助控制張力,在提花機、綜框、劍頭等部件進行織造工作時,會有不斷的往復織造運動,反應到經紗上就是使得經紗被不斷地伸縮拉扯,傳統經軸后梁本身定死,可調節能力也非常局限,經紗張力很難控制得當與均勻,故很容易出現斷經,所織得的織物表面不平整、條紋不勻稱、結構不緊致,織縮率及縮水率來去相差很大,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本發明設置了所述轉動梁和所述擺動梁,并配合有所述聯動擺臂及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經紗可以選擇先繞轉到所述經軸后梁再繞轉到所述擺動梁或者先繞轉到所述轉動梁再繞轉到所述擺動梁,工作中的經紗被伸縮拉扯時的外力壓迫所述擺動梁,從而使得所述聯動擺臂帶動所述轉動梁轉動,而所述聯動擺臂由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進行配合而限制自身擺動幅度,整個過程使得經紗在織造時的張力始終處于可變承受范圍內,且張力均勻,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能夠配合聯動擺臂測得經紗張力,并可根據適宜的經紗張力來使所述聯動擺臂獲得相應適宜的調節;所述橫向調節機構和所述縱向調節機構能夠依據所述經紗張力傳感器的測量以及所述聯動擺臂的擺動來調節整個所述動基板的位置,所述動基板的移動便于所述經軸后梁、所述轉動梁及所述擺動梁的空間位置變動,找到一個初始位置以使所述聯動擺臂的擺動達到較佳效果,上述設置均使得經紗送經時所處張力較適宜且均勻,不易出現斷經,織得織物表面平整,條影清晰明辨,結構勻稱緊致。
[0006]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梁與所述擺動梁之間設有用于相互抵住的第一支撐段,通過所述第一支撐段防止所述擺動梁被壓彎變形。
[0007]作為優選,所述聯動擺臂上設有與所述轉動梁套合固定的第一卡孔、與所述擺動梁套合固定的第二卡孔和用于與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配合的傳動觸頭。
[0008]所述聯動擺臂同時帶動所述轉動梁及所述擺動梁,所述傳動觸頭將力傳導至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
[0009]作為優選,所述聯動擺臂上還設有開合縫和設于所述開合縫兩側的開孔,所述開合縫與所述第一卡孔相連通,所述開孔內分別置入鎖片,所述鎖片通過螺栓相互鎖緊連接,通過所述鎖片使得所述開合縫的間距縮小或增大。
[0010]所述開合縫使得所述第一卡孔便于進行初始套合,并在套合后具有一個形變量來進行收縮緊固,拆裝方便,固定效果良好。
[0011]作為優選,所述聯動擺臂之間還設有固定于所述轉動梁或擺動梁的穩定臂,所述穩定臂具有供所述鎖片穿插的插口。
[0012]所述穩定臂防止所述聯動擺臂偏位、移位。
[0013]作為優選,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包括張力傳感器、連接于所述張力傳感器的傳動桿和設于所述傳動桿上用于與所述聯動擺臂配合的傳動彈簧。
[0014]作為優選,所述傳動彈簧一端連接有限制頂座而另一端連接有與所述傳動觸頭接觸的感應底座,所述限制頂座固定于所述傳動桿上,所述感應底座可沿著所述傳動桿活動。
[0015]所述限制頂座在所述傳動桿上的初始位置可根據適宜張力來選擇,從而改變所述傳動彈簧及所述感應底座的位置,使得所述聯動擺臂的擺動動作被隨之改變,以獲得較佳的擺動效果。
[0016]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梁的軸心線與所述經軸后梁的軸心線構成平面一,所述平面一與水平面的夾角范圍0~20度。
[0017]作為優選,所述轉動梁的軸心線與所述擺動梁的軸心線構成平面二,所述平面二與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50~70度。
[0018]申請人經過反復研究試驗發現,所述平面一與水平面的夾角度數若為a,所述平面二與水平面的夾角度數若為b,a太大或b太小會使得擺動不穩,經紗由所述經軸后梁繞過來時也會使得初始上經張力松弛,易使鄰紗粘連不清;a太小或b太大會使的經紗繞轉幅度大,初始上經張力過緊,易使經紗斷裂;a與b設置不當還會使所述轉動梁在擺動過程中頂觸到經紗,更易造成斷經、錯經,大大影響織物質量。而本方案所設置的角度克服上述缺點,維持一個適宜的初始上經張力,也不會有所述轉動梁頂觸經紗的問題出現,能夠良好配合所述聯動擺臂和所述經紗控制機構工作。
[0019]作為優選,所述橫向調節機構包括一側連接于所述動基板而另一側卡接于所述第一橫向位移槽的第一緊固螺栓和一側連接于所述動基板而另一側卡接于所述第二橫向位移槽的第二緊固螺栓。
[0020]作為優選,所述縱向調節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動基板上的固定螺紋套、設于所述定基板與所述動基板之間的支撐座和置入所述固定螺紋套并抵在所述支撐座上的調節螺桿,所述第一緊固螺栓卡接于所述縱向位移槽上,所述支撐座連接于所述第一緊固螺栓上。
[0021]所述第一緊固螺栓和所述第二緊固螺栓調松后便能實現所述動基板的橫向移動;所述第一緊固螺栓和所述第二緊固螺栓調松后,利用所述調節螺桿使得所述動基板以所述第二緊固螺栓處為定點進行上下曲線繞轉。
[0022]作為優選,所述動基板之間還連接有承重桿。
[0023]所述承重桿分擔所述動基板所承受的壓力,加強結構強度。
[0024]作為優選,所述承重桿與所述轉動梁之間設有用于相互抵住的第二支撐段,所述第二支撐段具有供所述轉動梁轉動時的相對滑動面,通過所述第二支撐段防止所述轉動梁在工作中被壓彎。
[0025]本發明的技術優點在于所述可調節型經軸后梁裝置結構緊湊、使用方便,所述轉動梁、所述擺動梁以及所述經紗張力傳感機構共同配合調節經紗張力,所述經軸后梁可由所述動基板與所述定基板配合而方便精確地調節位置并同時輔助調節經紗張力,保證經紗張力適宜且均勻,大幅減少斷經率,使織得織物的質量大大改善,織物表面平整立體、條影清晰明辨、結構緊致勻稱。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及實施例二所述動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及實施例二所述定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及實施例二所述聯動擺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所述穩定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所述第一支撐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所述第二支撐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編號對應的各部位名稱分別為:1-主機架墻板,2-經軸后梁,3-定基板,31-第一橫向位移槽,32-第二橫向位移槽,4-動基板,41-第一緊固螺栓,42-第二緊固螺栓,43-縱向位移槽,44-固定螺紋套,5-轉動梁,6-擺動梁,7-經紗張力傳感機構,71-張力傳感器,72-傳動桿,73-傳動彈簧,731-限制頂座,732-感應底座,74-聯動擺臂,741-第一卡孔,742-第二卡孔,743-傳動觸頭,744-開合縫,745-開孔,746-鎖片,75-穩定臂,751-插口,8-支撐座,9-調節螺桿,10-承重桿,101-第一支撐段,1011-固定夾,1012-支撐夾,102-第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