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縫紉機。
【背景技術】
[0002]公知有一種具有用于輸送配置于針板上的布料的送布齒的縫紉機。例如日本特許公開2013年179980號公報所公開的縫紉機包括針板、送布齒、上下輸送軸、主馬達、水平輸送軸和送布馬達。針板具有能夠供送布齒突出和沒入的開口部。上下輸送軸的一端部與送布齒相連結,另一端部與主馬達相連結。水平輸送軸的一端部與送布齒相連結,另一端部借助連桿機構與送布馬達相連結。主馬達使上下輸送軸旋轉,從而使送布齒在上下方向上往復移動。送布馬達使水平輸送軸正逆旋轉,從而使送布齒在布料的輸送方向上往復移動。上下輸送軸和水平輸送軸保持規定相位關系地旋轉。因此,送布齒往復擺動。往復擺動的送布齒自開口部突出和沒入而輸送針板上的布料。根據在針板上輸送的布料的厚度、種類、縫紉工序,有時要在輸送方向上改變送布齒自開口部突出和沒入的位置。在上述縫紉機中,無法容易地更改送布齒自開口部突出和沒入的位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縫紉機,能夠容易地改變送布齒自針板的開口部突出和沒入的位置。
[0004]技術方案I的縫紉機包括:送布臺,送布齒支承于該送布臺;針板,其設有供上述送布齒突出和沒入的開口部;上下動作機構,其使上述送布臺上下運動;馬達,其使驅動軸在一定范圍內往復轉動;動力轉換機構,其將上述驅動軸的往復轉動轉換為上述送布臺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復移動;以及控制部,其與上述送布臺在上述上下動作機構作用下進行的上下運動相應地控制上述馬達的驅動,而使上述驅動軸轉動;該縫紉機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受部,其接受第一輸入部所輸入的變更上述驅動軸的轉動范圍的變更內容;以及轉動范圍變更部,其根據上述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變更內容,在維持自上述開口部突出的上述送布齒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動量不變的狀態下變更上述驅動軸的轉動范圍;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驅動軸在上述轉動范圍變更部所變更的轉動范圍內轉動的方式控制上述馬達的驅動。操作者向第一輸入部輸入變更轉動范圍的指令。第一接受部接受輸入到第一輸入部的變更內容。轉動范圍變更部根據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變更內容執行變更。通過轉動范圍變更部變更驅動軸的轉動范圍,從而送布齒自針板的開口部突出和沒入的位置改變。操作者無需手動調整動力轉換機構,送布齒的突出和沒入的位置會自動改變。因此,縫紉機能夠容易地改變送布齒自針板的開口部突出和沒入的位置。即使送布齒突出和沒入的位置改變,布料的送布節距也不變。因此,縫紉機即使在送布齒的突出和沒入的位置改變的情況下也能維持針跡長度恒定。
[0005]在技術方案2的縫紉機中可以是,上述動力轉換機構包括:第一臂部,該第一臂部的一端部與上述驅動軸正交地連結于該驅動軸的頂端部;第二臂部,該第二臂部的一端部以該第二臂部能夠擺動的方式同上述第一臂部的與上述第一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相連結;以及第三臂部,該第三臂部的一端部以該第三臂部能夠擺動的方式同上述第二臂部的與上述第二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相連結,該第三臂部的與上述第三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與上述送布臺相連結。當驅動軸往復轉動一次時,第一臂部以驅動軸為中心往復轉動一次,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往復擺動一次。隨著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往復擺動一次,第三臂部往復擺動一次,送布臺在水平方向上往復移動一次。因此,當驅動軸往復轉動一次時,送布齒在水平方向上往復移動一次。縫紉機能夠將驅動軸的一次往復轉動轉換為送布齒在水平方向上的一次往復移動。僅通過馬達切換驅動軸的轉動方向,縫紉機即可變更送布臺的移動方向。因此,縫紉機能夠以簡單的結構使送布齒往復移動。
[0006]技術方案3的縫紉機可以是,包括:第二接受部,其接受第二輸入部所輸入的變更特定時機的變更內容,該特定時機是相對于上述送布臺在上下方向上的動作的、上述送布臺向水平方向動作的開始時機和結束時機中的至少一個時機;以及時機變更部,其根據上述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變更內容變更特定時機;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驅動軸在上述時機變更部所變更的特定時機下轉動的方式控制上述馬達的驅動。操作者向第二輸入部輸入變更特定時機的指令。第二接受部接受輸入到第二輸入部的變更內容。時機變更部根據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變更內容執行變更。由于時機變更部變更的是相對于送布齒在上下方向上的動作的、送布齒向水平方向動作的特定時機,因此,縫紉機能夠變更送布齒的動作軌跡。因此,縫紉機能夠執行與布料的厚度相應的送布動作。
[0007]技術方案4的縫紉機可以是,包括:第三接受部,其接受將縫制模式設定為第一模式以及不同于上述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以及設定部,其將上述縫制模式設定為上述第三接受部所接受的模式;操作者自多種上述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樣式中選擇與上述設定部所設定的模式相應的上述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樣式向上述第二輸入部輸入;上述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樣式的特定時機各不相同。操作者自多種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樣式中選擇與設定部所設定的模式相應的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樣式向第二輸入部輸入。因此,縫紉機不接受與設定部設定的模式不對應的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樣式,因此,能夠提高變更送布齒的動作軌跡的便利性。
[0008]在技術方案5的縫紉機中可以是,上述時機變更部以如下方式進行變更,與上述設定部設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時的情況相比,在上述設定部設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時,上述送布齒向水平方向動作的、相對于上述送布齒自處于上述針板的下方的位置向自上述開口部突出的位置上升的動作的開始時機延后。在設定部設定了第一模式時,送布齒向水平方向的動作開始時機自動延后。送布齒使布料向上方移動之后再向水平方向移動。送布齒在所輸送的布料較厚時也不會相對于布料打滑。因此,縫紉機能夠可靠地輸送布厚較厚的布料,能夠防止縫制品質變差。
[0009]在技術方案6的縫紉機中可以是,上述時機變更部以如下方式進行變更:與上述設定部設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時的情況相比,在上述設定部設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時,上述送布齒向水平方向動作的、相對于上述送布齒從自上述開口部突出的位置向處于上述針板的下方的位置下降的動作的結束時機提前。在設定部設定了第一模式時,結束時機自動提前。在送布齒使布料移動結束之前,機針不刺入布料。因此,縫紉機能夠防止縫制品質變差。
[0010]在技術方案7、8的縫紉機中可以是,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設定部設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時的上述驅動軸的轉速高于上述設定部設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時的上述驅動軸的轉速的方式控制上述馬達的驅動。在第三接受部接受了第一模式時,控制部提高驅動軸的轉速。因此,在第三接受部接受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時,送布齒都能夠不改變輸送布料的輸送量地完成水平方向上的移動。即使在送布齒輸送布厚不恒定的布料時,縫制的間隔(針跡的長度)也不變。因此,縫紉機在輸送布厚不恒定的布料時也能維持縫制品質。
【附圖說明】
[0011 ] 圖1是縫紉機I的立體圖。
[0012]圖2是機針8和針板15附近的放大立體圖。
[0013]圖3是送布齒34位于送布齒孔19的中央側的送布機構32的左視圖。
[0014]圖4是送布齒34位于送布齒孔19中的前側的送布機構32的左視圖。
[0015]圖5是送布齒34位于送布齒孔19中的后側的送布機構32的左視圖。
[0016]圖6是動作軌跡101、201、301、401的左視圖。
[0017]圖7是縫紉機I的電氣結構的框圖。
[0018]圖8是送布數據表80的數據結構圖。
[0019]圖9是送布數據502的數據結構圖。
[0020]圖10是送布處理的流程圖。
[0021]圖11是動作軌跡設定處理的流程圖。
[0022]圖12是表示顯示送布齒34自針板15突出和沒入的前后位置的選項的顯示部11的圖。
[0023]圖13是表示顯示動作軌跡101、201的顯示部11的圖。
[0024]圖14是表示顯示動作軌跡201、301、401的顯示部11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以下說明使用圖中箭頭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參照圖1?圖6說明縫紉機I的結構。縫紉機I包括機座部2、支柱部3和機臂部4。機座部2為縫紉機I的底座。通過將機座部2自上方嵌入到工作臺20上表面的開口中而將縫紉機I安裝于工作臺20。支柱部3自機座部2的右端朝鉛直上方延伸。機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端向左方延伸。機臂部4與機座部2的上表面相對。機臂部4在左端部下方安裝有壓腳17。壓腳17在下端部具有按壓部25。按壓部25具有延伸設置部27和導入部28。延伸設置部27與機座部2平行地延伸。導入部28自延伸設置部27前端的左右兩側部分別朝斜前上方延伸。機臂部4在內部保持有針桿7。針桿7在下端安裝有機針8。針桿7和機針8在主馬達13的驅動下上下往復移動。機臂部4在左端部前方具有挑線桿9。挑線桿9隨著針桿7上下運動。機臂部4在上表面固定有操作部10。操作部10在前表面具有顯示部11和操作按鈕6。操作者一邊觀察顯示部11 一邊操作操作按鈕6,向縫紉機I輸入各種指示。縫紉機I能夠切換縫制模式。操作者通過操作操作按鈕6而將縫紉機I的縫制模式選擇為普通模式和厚物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操作者在縫制布厚較厚的布料時選擇厚物模式,在其他時候選擇普通模式。
[0026]控制裝置30設于工作臺20的下表面。控制裝置30借助連接桿21與踩踏式的踏板22相連接。操作者向前側或后側操作踏板22。控制裝置30根據踏板22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來控制縫紉機I的動作。
[0027]主馬達13設于支柱部3的右側面上部。主軸14配置于機臂部4的內部。主軸14以能夠旋轉的狀態在機臂部4的內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主軸14的右端與主馬達13的輸出軸相連接。主軸14的左端與針桿上下運動機構相連接。主馬達13驅動主軸14而使針桿7和挑線桿9上下運動。如后述那樣,本實施方式的主馬達13也使送布臺33和送布齒34 (參照圖3)上下運動。
[0028]如圖2所示,針板15設于機座部2的上表面左端。針板15在大致中央部具有容針孔18。機針8的下端在下降時從容針孔18通過。針板15在容針孔18的左方、后方、右方分別具有送布齒孔19。送布齒孔19呈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形狀。機座部2在針板15的下部具有梭子機構和送布機構32 (參照圖3)。
[0029]如圖3所示,送布機構32包括送布臺33、送布齒34、水平輸送機構31和上下輸送機構45。送布臺33以與針板15平行的狀態配置于針板15的下方。送布臺33在上表面固定有三條送布